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生态作为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生态的基础。恰当地构建校园生态和生态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办好学校、发展学校的必要条件。构建生态管理系统是构建校园生态的基础;构建生态教师系统是建设校园生态的关键;构建生态学生系统是校园生态的核心;构建生态环境系统是彰显校园生态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是当前理论界的热点课题。现有研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概念、生成逻辑、体系结构、核心特征、世界向度、实践指向等论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础探索。总体而言,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学术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较为系统性的认识、多元性的思考和深入性的探讨,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注入活力。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体系研究尚待完善、整体性角度考察不够、交叉研究薄弱等不足,有一定拓展空间。基于此,要推进多角度、跨学科深度研究,大力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要进一步加大理论创新研究力度,持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理化水平;要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研究,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层次性;要持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逻辑,明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推进理路;要更加注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联系研究,深化对以“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加大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的跨文化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3.
朱同林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3):37-39,52
文章认为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需要以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全市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文章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即: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实践;确立环境资源观,协调生态保护中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立全面的生态创新观.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一体化;更新领导干部考核观。增强决策者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立足点;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着眼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落脚点。切实保护钦州生态环境,必须构建陆地和海洋农业生态圈,构建陆地农业生态圈,坚持大办沼气是前提,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建设生态林业是保障,构建海洋农业生态圈,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红树林,必须强化依法治海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先秦时期一部重要典籍《管子》的朴素生态伦理思想: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阐述了《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人类的启示和意义: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处于长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切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济建设步入全国第一方阵,生态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坚持高位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秉承“两山”发展理念,赋能生态型经济体系升级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勇于改革创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仝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态,关注自然与人的和睦相处;优化德育的社会生态,满足学生道德生长的内在需求;优化德育的文化生态,实现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融洽;优化德育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显学,但国内对生态文学的最主要作家之一梭罗的散文的系统、全面研究甚少。梭罗的主要散文著作,蕴涵着这样的生态思想:批判低俗的欲望,倡导物质生活简单化;呼吁回归自然,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质疑“人类中心主义”,维护大自然的权利,崇尚生态整体观;谴责工业文明,提倡生态保护责任。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解救,要从生态角度论精神重建和精神角度论生态恢复相结合入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科技万能和科学有罪的观点,树立科技有限、科技中性的认识观;必须弱化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必须遏制人的贪欲,张扬生命的诗性,建设经济、社会、自然、精神协调发展的明;必须探索精神生态和生态精神的良性互动,创建有关自然美、精神生态与生态艺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0.
孙莉 《海外英语》2023,(6):132-134
在大学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期,研究结合生态语言学的生态语言观,主要探索理工院校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这个体系的基本机构是由课程、人、课程生态环境构成,体系中的每个生态因子都发挥相应作用,处于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状态,时刻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运行。因而构建一个动态平衡、协调发展的通用学术英语生态体系能够使教学有效性及效率得到最大保障。理工院校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确保生态主体地位平衡;基于生态主体需求分析设置课程总目标;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发展。研究期望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区“脆弱化”的原因,指出不适当的环境管理是造成“脆弱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认为从系统的角度重构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管理是生态环境重建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了脆弱区生态重建的环境管理的内涵及作用,并提出在进行生态重建时,环境管理工作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健全环境管理机构;(2)完善环境管理工作系统;(3)大力推广各种生态重建模式;(4)积极制定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邵秀玲  刘少山 《双语学习》2007,(8M):104-105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生态文学研究或称生态批评从20世纪70年代发端,并迅速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我们对生态批评进行了宏观式系统性的梳理:回顾其产生的历程;考察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接班人,自小就要了解、接触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通过组织生态课文教学和生态作文写作,生态文化的内容以生态美育的方式内化到青少年的意识中,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生态作文在生态美育环节中常常被忽视,事实上,从接触、运思、写作到反馈,生态作文可以有效地支撑起生态美育的关键环节,为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态境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池州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敏感区的内涵,将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为三种类型,即:范围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地区和沿江洲圩区及湿地区的最敏感区;范围包括各类园地的敏感区;范围包括除水田和居民点以外的其他生态类型区的弱敏感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开发与保护的主要对策:(1)科学划分生态敏感区类型,因地制宜制定开发与保护对策;(2)以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开发为核心,整合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具有交叉性、应用性和理论性三大学科特征,其理论性、学科特性表现在它研究对象的拓展性、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创新性三个方面。在价值问题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性亦十分明显,它认为:人类并非唯一的价值主体;人类与万物都是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的统一;自然界乃价值的源泉之一;自然界对人类的生态价值高于其经济资源价值;地球的经济资源价值是有限的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讲话有着深邃丰富的理论内涵,存在着多角度、跨学科的阐释空间。从生态文艺学的视角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讲话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接续了中华文明固有的生态基因;对于文艺精神维度的强调,彰显了文艺的生态效用;对于“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的构想,展示了全球化的生态视野;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的文艺拓展和生态问题的跨学科关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背景、科学内涵、特点和结构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并以广东省茂名为例,对茂名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茂名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最后.探讨了茂名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魏福伍 《江苏教育》2023,(34):60-62
南京市龙江小学在班华先生生态德育思想的影响下,引入“乐活”作为办学理念,以“师生健康、快乐、力学、永续成长”作为“乐活”教育的发展目标,进行生态德育思想的校本实践。具体实践内容包括:设计生态校园文化符号,发挥隐性课程作用;建设生态校园环境,为学生发展服务;建设生态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20.
在分类和区系的基础上,对滇东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根据各个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可将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划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高温植物、亚高温植物、中温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附生植物、土生植物、石生植物等,最后初步得出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征:(1)生态类型多样;(2)阴性植物、亚高温植物和中生植物种类多;(3)附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大;(4)中温植物、旱生植物和石生植物种类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