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通过15岁少年米夏与37岁少妇汉娜的一段畸恋故事,叙述了两人费尽心机掩盖事实但内心又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以隐喻的方式揭秘了德国父子两代人各自对待奥斯维新集中营纳粹的不同心态,提出了德国人如何看待和反思纳粹历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05,(Z1)
从德国纳粹手中救下上千名犹太人的奥斯卡·辛德勒因为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闻名于世,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波兰首都华沙的一家养老院中,居住着一位默默无闻的“女辛德勒”——她当年冒死从纳粹手中救下的犹太人,比辛德勒还要多一  相似文献   

3.
李敏 《考试周刊》2011,(18):55-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民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投身反法西斯运动,始终与盟国并肩作战。然而,当欧洲犹太人面临德国纳粹迫害之时,美国政府却没有采取实际有利的行动帮助救援那些仍在德国纳粹魔掌之下的犹太人。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对纳粹暴政下对欧洲犹太难民的政策、原因及其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期,纳粹势力像野火一样随着德国移民进入了美国,大约十万人加入纳粹组织。在政府万分头痛的时刻,美国黑帮与政府结成统一战线,以黑帮的方式给予纳粹势力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纳粹主义势力在西方抬头,已引起了世界人民及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为昭示世人以史为鉴,本文拟对希特勒及其党徒的纳粹心态形成进行初步的探讨,一者为世人提供一些与当今新兴纳粹进行对比思考的素材,二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希特勒的德国纳粹作一点研究.所谓心态即心理状态,是外部环境和其它因素引起的心理上的反应.纳粹心态的出现是德国历史上的产物,是德国当时各种环境和因素驱动纳粹党徒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趋同,具体表现为反社会主义、反犹主义、民族沙文主  相似文献   

6.
权力和暴力     
<正>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来到被德军占领的波兰。在这里,他每天都能看到令人发指的残酷屠杀,让他内心备受煎熬。一天,辛德勒问一个纳粹军官:"我们为什么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纳粹军官得意地笑道:"因为我们征服了他们的国家,我们有权力杀死那些不听话的或者令我们厌恶的人。"  相似文献   

7.
《钢琴师》和《辛德勒的名单》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反映二战德国纳粹屠杀波兰犹太人的暴行,分别获得66、75届奥斯卡七项大奖。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与史帝芬·斯皮尔伯格是两位杰出的电影大师,其影像风格和叙事策略独具艺术个性。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今天的呼唤世界和平的现实语境中,从叙事视角和新历史主义角度,透视两部同类题材影片隐含的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以此,反思历史,开掘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谁打了纳粹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在巴黎的一家旅馆有四个人乘在一部电梯里。其中一名乘客是身穿军装的纳粹军官,一名是当地的法国人,他是地下组织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首都柏林的施泰格利茨高级中学,老师埃克特指导学生进行关于“德国纳粹”的班级主题讨论,对德国纳粹带给全人类的深重灾难进行反思。德国各级政府对二战和纳粹的历史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德国青年人能够正确认识和反省历史。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的施泰格利茨高级中学,学生们在关于“德国纳粹”的主题班级讨论会上发言,对德国纳粹带给全人类的深重灾难进行反思。德国各级政府对二战和纳粹的历史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德国青年人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正确反省历史。  相似文献   

11.
《朗读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一部长篇小说,爱情与离别、罪行与忏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论,深嵌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等待读者的深思和阐释。8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朗读者》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用动态的影像世界阐释了对纳粹发动惨无人道战争的质询、汉娜和米夏之间一段忘年之恋,更着重塑造了汉娜这一进行灵魂自我救赎的道德自觉者的形象。本文就以汉娜心灵的衍化过程,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汉娜这个艺术形象,看汉娜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价值、挽回做人的尊严,实现自己的灵魂救赎,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安妮&#183;弗兰克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女孩,她的日记生动地记录了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犹太人的苦难生活。1933年纳粹执政后,安妮和家人被迫从德国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战争爆发后,荷兰被德国占领,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13.
教授的坚守     
张全民 《学习之友》2012,(12):10-10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思想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1910年,他和在医院里做护士的女子结婚。然而不幸的是,纳粹上台后,雅斯贝尔斯因妻子的犹太人身份而受到当局的迫害,这位德国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随即失去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个人》是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引发了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暴行下人性的反思。本文从悲剧理论角度,分析了《第十个人》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挖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影片《侏罗纪公园》与《E·T外星人》而闻名于世的好莱坞明星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又推出最新力作《辛德勒的名单》。这部令人恐惧的历史纪实巨片,反映了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同时描绘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险救出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必死无疑的1098名犹太人的经历。该片成了今日美国的头号话题,甚至连克林顿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急切请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片子!”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个人》是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引发了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暴行下人性的反思。本文从悲剧理论角度,分析了《第十个人》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挖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纳粹统治直接导致了德国大学的衰微,德国从此丧失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本文以纳粹上台前后的哥廷根大学为例,通过哥廷根大学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纳粹给德国大学带来的巨大灾难,也使得世界科学中心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迅速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德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德国的期望是在即将发动的大战中,日本能够拖住苏联和美国,并不希望日本对华开战。一旦日本陷入中国战场就失去了作为德国战略盟友的意义。而且,中国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的非军事化是一项极为庞杂、艰巨、重大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美国对德国西占区的非军事化举措既认真又严厉,但这绝非仅仅是美国对和平爱好的使然,它还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同样,战后德国走上爱好和平的道路,既是盟国对它进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造的结果,亦是德国国内民主及爱好和平力量反对军国主义、纳粹势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全方位的灭绝政策,不仅致力于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还从精神上消灭犹太文化。为此,纳粹在迫害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的同时,劫掠、破坏了成千上万个犹太会堂、图书馆、档案馆、艺术画廊等公共、私人文化机构。纳粹对犹太文化的破坏不仅导致欧洲犹太文化中心的毁灭,促使其向美国和以色列转移,还对犹太社会乃至欧洲非犹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考察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文化财产的劫掠,分析纳粹劫掠犹太文化财产的动因,探讨纳粹文化劫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关注犹太社会为拯救犹太文化财产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