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廖思伦 《家教世界》2013,(8):274-275
教师评价是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由评价主体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对学校的管理、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的教师评价实践中却存在着重奖惩轻发展、评价标准不公正和官本位意识等问题,以致缺少了对教师的伦理关怀。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的伦理意蕴,科学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科学设计与利用评价机制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评价制度体系由聘任、资格认定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三类制度所构成。从制度伦理视角分析,教师评价制度伦理困境表现为:本身囿于"正当性"危机;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存在裂隙;权利与义务分配失衡以及教师"自由精神"逐步丧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评价制度设计的"国家"功利主义取向和制度的"正义"性缺陷。公意契约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完善,是制度本身走出伦理困境的必要取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制度伦理力求通过制度之善来积极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对制度伦理的不同取向,即制度自由、制度民主、制度平等和制度正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制度正义为制度伦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再从制度和正义的内涵入手,演绎出制度正义的根本是制度中"生命、自由、平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关怀、"专业人"的自主尊重和"利益主体"的应享分配三方面分析,使制度伦理的正义取向蕴含于教师教育制度之中,从制度上关怀教师。  相似文献   

4.
建构良好的教师制度伦理体系能有效推进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教师制度伦理: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师德制度安排;利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推进师德的规范化和法律化;建立和完善师德制度安排的内在伦理机制;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对教师责任伦理的理解,较之传统意义上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责任或教师义务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教师责任伦理概念的厘清,内容的解析以及规约预设既是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理论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观师生双主体关系发展的要求,更是现代教师,职业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小红 《文教资料》2013,(33):111-113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教师的成长则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保驾护航”。然而.当前的教师评价却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损伤了教师的自尊心,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压抑了教师潜能的发挥。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评价应以追求公平公正、人道、自由发展为价值取向,以期对教育评价主体提供一个伦理学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区文化建设中伦理关怀的主要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三个显著提高”,由此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呼唤伦理关怀的观点,并指出了社区中需加强伦理关怀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生的道德建设方法,制度伦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道德建设中自律和他律是统一的,而且他律优于自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以制度性的他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道德建设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和惩罚措施作为保障。我国现实的道德状况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道德建设方法,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它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不能不涉及它的伦理文化基础问题。儒家理论文化的长期浸润和影响,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式的“道德大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养成了中国人习惯和善于从道德上论是非、解决纠纷和争端的思维定式,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完善提供了深厚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学者对制度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释,从狭义的制度来认识制度建设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道德强调的自律精神只有与制度规定的强制性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体的道德自觉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公正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制度是伦理精神的外在物化形式,它的存在和演变无不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作为依据。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因此,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伦理精神的指引。同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又以一定的伦理精神相吻合为标志。因而制度伦理内在地包含在政治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就其内涵而言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辩证统一。制度伦理在我国兴起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制度伦理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应该处理好功利主义与伦理取向、个人主义与合作文化、"同"与"异"以及过渡目标与终极目标这四对基本关系。唯有如此,合作文化假设才能走出误区,踏入正轨,实现教师合作文化建设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态制度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生态伦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生态经济激励制度;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完善人口增长适宜增长制度;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15.
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是围绕课程教学展开,为完善课程教学而形成的高校教师合作的新形式。从教师合作的视阈下审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认为教学团队合作凸显了教师合作促进课程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师合作推动个人专业发展的实质。教师通过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合作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参与合作,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任务,提高教师的合作意愿,成为教师合作文化由人为走向自然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6.
伦理文化中的教师幸福是一种基于德性的幸福,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在当代物欲化的社会中,教师幸福逐渐失落,其根源在于德性缺失,即教师缺失追求内在幸福的心态、缺失以德性为主体的幸福能力。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不仅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支持,更需要自身德性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幸福的回归路径在于重塑德性,即确立积极的教师幸福观、提高教师内在幸福能力和构建以幸福为取向的师德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忻昌  王宏  杨玲 《江苏高教》2007,(3):126-128
伦理制度与制度伦理在社会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长期依赖伦理制度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今后应深入研究、着力贯彻以制度伦理为主要杠杆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强制度伦理建设是我国当前形势下道德建设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从制度伦理的涵义及其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略论教师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化是校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培育教师之魂,树立教师之本,塑造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20.
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土壤,其建设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当前,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应强调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话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