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6年浙江省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探讨就读大学期间的学习绩效对其初次就业薪资水平与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阶段学习成绩高低、有无顶岗实习经验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薪资与就业满意度都没有显著的解释力;学用相关性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薪资与就业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团干部经验正向影响薪资水平,社团活动参与程度正向影响就业满意度;拥有资格证书类别的不同,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表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由于性别、政治面貌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就业能力的显著差异。工作经历、环境适应能力、社交礼仪等因素对就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呈线性关系。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大学生自身要注重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几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除了受宏观大环境影响以外,也与大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有关。本文通过对2006年应届大学毕业生16PF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就业组和未就业组同学在事务管理能力、独立性、成就因素、规范性和想象性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这些方面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增强自身在初次就业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评估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水平,分析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的差异发现:受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性别和专业类型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不明显,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性别和专业类型,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以及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而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明显。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感存在显著的专业满意度差异,并且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其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6月12日上午发布。"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发生变化,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成为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报告"同时指出,虽然近两年经济下行,但创业与深造确保了2015届大学生就业率总体稳定;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学毕业生薪资涨幅  相似文献   

6.
今年,本市高考录取率超过了70%.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肯定达不到这个比例.有关数字显示,2002年6月,全国大学本、专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4%;2003年6月,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7%.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但是,大学生就业真的那么难吗?国内的人力资源专家们却持不同的观点--大学毕业生就业其实并不"难",大学生就业难度被夸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麦可思研究院连续三年对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的调查数据,从本科、高职高专专业大类和主要专业小类着眼分析专业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和薪资的影响。本文认为,就业率和薪资的影响差距并不是专业之问的教育水平差异造成的,而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结构性调整即减少失业严重的专业的招生数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解读大学毕业生待就业一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教育部和各省教育管理部门,陆续开始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就业率,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由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统计,并通过各大权威媒体公布于社会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高校和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各高校将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年就业率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时,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分配,一个人考上了大学,也就等于从国家获得了一只"铁饭碗",终身享有.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铁饭碗"打破了,大学生毕业后,工作要到市场上去找,即所谓"双向选择,自由择业".据教育部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六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高校毕业生为145万人,较上一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为23.1%,六月份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一年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22万人就业,就业人数为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人,较上一年增幅为46.2%,据有关专家估计,2003年就业率达70%左右,也就是说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尽管2004年就业率达84%,仍有近40万人不能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己成当今大学生、大学生家长,以至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大学工作,耳闻目睹有关此类问题不少,愿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看法,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资讯     
A劳动力市场平均薪资大幅下降中华英才网最新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平均薪资水平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整体薪资行情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从业人员在内的薪资平均值为35568元,大陆薪资平均值为35333元,同比下降14.7%。中间收入人群也较去年下降了6000元,下降幅度达到了18.75%。中国提出毕业生就业目标:到9月就业率超70%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到9月总体就业率超过70%,其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2004年中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达到147万人,比去年增加51…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职业紧张量表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紧张状况在性别、专业类别、所在学校方面的差异显著;(2)在SCL-90的各项因子分上,毕业生与常模在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在人际关系、敌对、抑郁上差异没有以上显著;(3)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紧张程度还与师范与否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某高校2007—2010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得出专业初次就业率、对口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大学教育内容与毕业生工作实际岗位要求差距较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相关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重大学教育的特色发展,改进高校就业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情况,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D学院2011届、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进行考察,得到如下结论:(1)总体而言,该学院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均比广东省高。本科生就业率略高于专科生,各学科初次就业率排名依次是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和工学。(2)学院所在地东莞是吸收该院毕业生的主阵地。(3)该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岗位薪酬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生源地、学历和学科毕业生薪酬存在差异。(4)企业是吸收该学院毕业生的中坚力量。(5)该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十分广。(6)不同生源地和学科的签约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200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现象出现,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更低。为了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地方政府要制定就业配套措施,吸引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地方高校要开设好专业,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就业。毕业生自身要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争取早日就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而技术学校的高级技工班却呈现招生、就业两旺的势头。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又走进技校学习。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回炉"上技校正在由个体变为群体,成为一种现象、一股热潮。如何面对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对于处在发展中的技校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毕业生回炉"制度构建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闽西职业大学并轨招生,缴费上学后的两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全面调查、分析,并提出职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某二本地方农业院校中的工科食品相关专业连续5年的就业状况,分别从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平均初次就业薪酬、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流向4个方面来看,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广东省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但就业质量低于平均水平;且这4个方面的数据在年际间的差异均不明显,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黏性特性,也显出了这一群体在提升就业层次的艰难。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考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999年 ,教育部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自此 ,“就业率”成为社会各界衡量和评价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 ,在高校毕业生中掀起了一股考研热潮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看 ,报考研究生 ,是本科毕业生在分析以往就业状况以后做出的一种反映 ,这种反映是当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对下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的性质不同 ,可将它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 ,由于一部分毕业生获得较好的职位和较高的薪资 ,而且相关专业硕士生就业优势更加明显 ,这无疑对下一届本科毕业生考研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