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苑囿中的一束奇葩,如何更好地解读宋词、更有效地进行宋词教学,是实践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总结出“词之教学,读之为要”、“知人论世,伏线铺垫”、“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以点带面,综合突破”、“以词论词,以词证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宋词是我国古代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这种艺术不仅盛行于当时而且泽被于后世,许多名篇佳作,历代传唱不衰。说这些名篇佳作熏染并丰富了我们民族的情感,培养并升华了我们民族的艺术品位,也不为过。明清时代的词论家有许多评论,或论源流,或评词作,他们的言论为我们解读词的艺术,领悟词的精神提供了借鉴。笔者阅读了一些词作和词论,深切地体会到:词的“清空”之美倍受推崇,当世词家多作清空之词,后世词论家也频用清空之语,诸如“词贵清空”、“词以清空婉约为宗”等。所以,拟以短文张扬宋词的“清空”之美。  相似文献   

3.
宋词,上与唐诗争辉,下与元曲斗艳,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有姹紫嫣红的色彩,千姿百态的丰韵,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么,将婉约词称为宋词奇葩中一朵凄美的花也当之无愧丫。自从明人张埏将宋词区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体,清人王士祯将张埏之说引申为“词派有二”以后,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从此约定俗成,尽管后人发掘出不少划分...  相似文献   

4.
宋词有两大流派,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袭了晚唐五代词风。词至柳永而一变,在内容上常写羁旅行役,男女恋情,辞藻多彩,音律谐婉,风格清婉绚丽,给人以柔性的美。词至苏轼而再变,一扫晚唐以来浮靡温柔的词风。凡身世友情、怀古感旧、伤时叹世、咏史说理、山水田园等内容,均可入词,从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给人以阳刚之美。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谈谈宋词的阴柔美和阳刚美。  相似文献   

5.
从新的美学视角——弹性关的角度来观照唐宋词,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词独特的体式,使得其词情、词境、词的语言处处可见弹性关的痕迹。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弹性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那些“可解不可解”的“无上乘”之作,领悟唐宋词艺术境界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正>《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以一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宋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宋词的韵律美、画面美、色彩美、意境美呢?一、"词"与"诗"比较,体会词韵教学片断一:1.师:同学们,读着这首词,你有没有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又有什么特点?2.指名交流。  相似文献   

7.
唐宋词具有一种含蕴深远耐人寻味的特殊美质。因而,词作为独立的审美文本,除了美的质地外,还有一种“媚”的资质。“诗庄词媚”,正是美学家对于诗词审美特质的精炼概括。所以,在唐宋词的赏读过程中,还须有一个“化美为媚”的审美历程。前人尝言:“长短句命名  相似文献   

8.
宋词是宋的“一代之文学”,细读后会发现,宋词中的审美意蕴总体来说是一种“悲美”,这种悲美情结有着一定的传统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婉约与豪放─—“本色”词与“诗化”词杨有山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大问题。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0.
宋词阅读中,学生的理解多是浮于离愁别绪、儿女情长、伤春悲秋的题材表面。甚至在“诗庄词媚”的评论下对词媚的理解。更是儿女情长的象征。文章重在从“词媚”出发,以审美的角度来阐释宋词“媚”的多重意义,在现实的观照下,透过宋词“闺情相思、伤春惜别”的题材表象,来揭示宋词词媚表象下理想失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歌妓词看宋代文士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词中大量存在的歌妓词,反映了宋代文士从正统的受礼教和伦理所约束的审美心理中解脱出来,普遍存在着一种“以柔为美”、“以艳为美”的心理。这种审美心理表现在歌舞演唱时“重女音”和对女性形体美、男女恋情美的追求和欣赏。这使宋词洋溢着浓郁的香艳味,也使宋代文士在理学渐炽的背景下有情感舒张的渠道,使压抑在正统诗教观下的人性得到复苏和高涨,具有思想解放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一、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相似文献   

13.
松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曾大量出现,然而,因松多植于山林之地,而宋词却盛行于市井歌坊;松傲岸、坚挺的特征也难以融入早期宋词偏于柔婉的特质,故在宋词中松意象是相对“薄弱”的。稼轩词的出现使这一现象开始发生变化,它不仅丰富了松意象的涵义,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后的宋词创作,使南宋后期宋词中的松意象开始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14.
对宋词主要风格特征及流派,向有异说。将宋词四分为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的说法比较妥当。婉约指"香而弱"的词风,适合表现离情别恨、男欢女爱的题材;豪放指恢弘刚健、豪迈磅礴的词风;旷达指疏狂豁达、潇洒飘逸的词风;骚雅是指追求古雅,注重心境描写的词风。宋词的每一种风格都是一种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15.
“词为艳科”乃是唐宋词史所呈现的一个基本格局,但是唐宋词并非“艳情词”的一统天下。唐宋词人在以“男子而作闺音”的同时和稍后,也逐渐融入了他们作为士大夫文人的角色和身分而拥有的一些情感与心绪,这样,他们不仅为唐宋词这个拥有香艳绮丽形貌的“美人体”填充了灵敏善感、幽微细腻、丰富鲜活的心灵和灵魂,而且也因为转变了唐宋词的抒情主体——从代言体的女性到主体化的男性,开拓了唐宋词的抒情领域——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提升了唐宋词的抒情品格——从香艳婉媚到闲雅清逸,从而具有了重要的词史意义。抒情性的嬗变堪称是唐宋词史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从绮思艳情的抒写到闲情逸趣的吟咏,乃是唐宋词抒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末代皇帝,在词的创作上独辟蹊径,一扫“花间派”积习,开一代先河,对宋词的发展繁荣起到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他把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巧妙娴熟的写作技法,使词的“造境”与“写境”各呈异彩。虚实相生,朴实自然与朦胧隽永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是我们走进古代辉煌灿烂文化的一扇窗 口,可使我们得到精神情感的滋养。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园林中 的一束奇葩,怎样才能更好地解读宋词,更好地促进宋词教学 并提高教学效率,是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个急需解决的 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实践,总结出“读一 读,感受韵彩”、“记一记,知人论世”、“捋一捋,抓住关键”、“品 一品,以点带面”、“比一比,以词探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叠音词作为古今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自<诗经>以来,在历代诗词歌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给人以鲜明的感受;可以用来绘声描色、拟物状景、突出语意、渲染气氛,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宋词中的叠音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欧阳修、晏殊、柳永、姜夔等七位著名词人作品中叠音词的使用情况,以期管中窥豹,探讨叠音词在宋词中的运用及其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宋词派”具有五个特质:在诗至曲的递变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既继承文人词的传统又继承民间词的传统;与其所处时代息息相关;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题材;于小令外大量创制慢词,并使词的艺术技巧臻于成熟。自县面目的“宋词派”以特质全方位地突破了唐五代词风,影响所及直到南宋,对调成为有宋“一代之文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唐词的雅化是唐宋词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一改前代及西蜀花间词的俗与艳,优雅中蕴含着深广的忧患意识,词风素雅清丽,词境清幽,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既“化俗为雅”,又“化艳为雅”,对两宋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