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的正确做法,是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一流专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高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方式,构建能保障高校推动及规范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初步构建机制的高校可采取设置关键指标的形式进行专业调整,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过渡到基于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的正确做法,是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一流专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高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方式,构建能保障高校推动及规范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初步构建机制的高校可采取设置关键指标的形式进行专业调整,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过渡...  相似文献   

3.
以交通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应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原则、构建流程、实施路径,为交通职业院校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实践提供指导。提出构建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需建立政校行企多方协作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联动主体体系、管理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当前高校专业设置趋同,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持续存在。本文从高校专业调整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专业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高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建设的要求,对机制专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建设的要求 ,对机制专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并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是在当前学科结构的基本框架之内,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等相关要素进行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与劳动就业需求的平衡,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高校内部的调整机制;二是政府的调整机制;三是非政府的行业性调整机制;四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核心的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这意味着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应共同沟通和协调。然而,对比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调整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管理时以发布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为主,高职院校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利益相关者在这个过程中力量薄弱。为此,需要由管理转为治理,从理念、制度到环境等方面促进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改革,进而为构建灵活的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调研区域新兴经济发展对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区域新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探索一条学校、政府、企业、国际合作共同参与的专业随区域新兴经济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以面向未来发展的理念,制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规划,构建政、校、企和国际合作共同体,推进工程实践教育的大力实施,培养适应区域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国际化的"三创型"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从而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建立一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成立专业调整指导机构、专家委员会,制定专业评价规则和标准,进行数据调研统计及专家评估,制定专业调整预案并实施和社会检验等步骤对高校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社会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高质量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实施动态调整是激发其内生活力和外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厘清建设标准与遴选条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动态调整实现与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范围间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和调整应重点考察其"整体属性",因此,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综合评价体系,改进、优化其评价流程,实施"方案评价"与"整体评价"并行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专业的属性决定了高校专业设置应当遵循知识体系和学生成长双重逻辑,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当前,中国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面临着需求信号识别、专业建设权限设置、高校间专业竞争等三重困局.破解这些困局需要从理论上明晰教育的本质,把培养个体和社会双向满意的通专结合的高等人才作为高校专业建设的总目标,按照五育并举的时代新要求,合理区分教育管理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市场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在高校专业设置中的权责,并从理论研究、培养模式、师资考核、教育经费、合作办学等方面积极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15.
何新 《教育与职业》2005,(27):39-41
高校音乐专业基础教育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它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音乐专业基础教育依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何加强高校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对此,我们需要基于一种创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思维框架,来考虑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以便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我国高校现行音乐教育课程进行客观分析,并针对现实问题着力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二十年来,湖南省高校专业认证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认证水平位于全国前列,高校通过专业认证受益良多。同时,也存在着高校参与专业认证意识较弱、“重认证轻整改”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认证的院校和专业分布不均衡、区域内专业认证或评估的实践探索有待加强等几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全省组建各类专业评估或认证委员会、建立省高校本科专业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系统、建立高校专业质量评估结果发布制度、本科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高校专业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认证的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其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与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要形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必须考虑到政府、企业、高校和专业四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专业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载体。专业设置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然被用人单位与考生所抛弃。市场需求每时都在变化,专业也应该动态调整。应用波士顿矩阵市场竞争力分析模型,能为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形成集专业评估、专业改造、专业淘汰与专业新设于一体的内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向杰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42-47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入手,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