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何平衡共进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因此,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有关生态思想的研究在他的生态哲学思想所涉猎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中均有所体现。迄今为止,尽管这个体系不是非常地系统和完整,但其反映的生态哲学思想却极其深刻。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意义,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诉求,也是我们构建和谐友好社会的向导,这对于我国现在和未来所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不断深化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发挥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下发展武汉城市圈经济,亟需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绿色物流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当前物流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企业和人才建设"三驾马车"的策略以稳步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对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对于生态文明观的研究越来越多,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生态文明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为了响应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号召,分析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同当代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进行结合,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总结出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将生态文明观分为生态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法制观、生态科技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为生态文明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启动三年多来,通过集中推进5项重点工作和实施20多项专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起步时间不长,圈内各市之间起点不一,无论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国内其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或城市群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武汉城市圈要正视差距,重点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阐述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建设"美丽广西"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两大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皖江城市带相互毗邻。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这两大城市群在建设目标和建设成效方面略有不同,具体体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一体化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对比这两大城市群有利于皖江城市带借鉴武汉城市圈的经验,更好地建设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休闲观主要涵盖休闲得以实现的前提、休闲的特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经过很漫长的时期,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马克思主义休闲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关系,二者相互促进,都力求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的、合理的休闲,将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伴随国家经济体系的迅猛发展,暴露出较多的环境问题。"十三五规划"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可见中国政府愈加重视生态建设。文章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内涵解读,针对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态下中国社会呈现的生态环境状况,给以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视域下两型社会政策体系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内在地包含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因而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审视政策和体制问题,加快形成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协调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论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价值指向、实践基础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积极吸取当代生态观、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科技观和社会发展观等各种生态环境观念中的有益成分,就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生态观理论贯穿其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道路的开拓,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潘丹丹 《时代教育》2013,(1):163-164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完整的、系统的生态观,这包括:既要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利用自然,科学定位人与自然的相处,更要与自然和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渊源,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经济改建活动内容不断堆积的社会文明理念现状作用下,实际的生态整改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模型框架,结合实践性能较好的马克思主义自然环境保护价值理念和必要人文主观定义的生存机制内容进行主体间矛盾的阐述.满足一定认知高度在合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渗透性指导价值的延伸要求,落实我国现代经济生产活动整编格局的改革方针,维护先进规模扩展策略的规模水准,加强内部社会成员自然人文价值共存的高标准认同队伍组织素质整改工作,争取细致操作的有序进行,维持社会主义先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长期巩固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武汉城市圈丰富的社会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背景下,就业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城市圈内就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强城市圈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节约资源,进而有助于建设两型社会。在推进社会就业资源共享方面,城市圈内各级政府可以从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完善制度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式和新阶段,是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生态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一种,既是生态文明对人们道德素质的需要,又反过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