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哥特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塞·享尼塞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象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和随之而来的恐怖、未知与神秘。[1]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1764年第一部哥特小说发表至1820年的60来年间,英国大约出版了5000部哥特小说。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从而出现了“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狄更斯是最具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双城记》中的德伐日太太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小说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悲惨的出身及失去读者的同情,更在于她转变成为新的阶级成员时,也逃不开灭亡的命运,同时她的悲剧也集中反映了整部作品恐怖可悲的哥特风格.由于狄更斯对人物采用的“扁平”化方式,使德伐日大太复仇女子形象更鲜明,因而小说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 Caiman),在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坟场之书》中,一方面传承了英美哥特文学中的“黑色”元素,另一方面对哥特文学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创造性地运用陌生化效果、幽默元素、“过山车”游戏等策略改变了哥特小说中原有的恐怖趣味和模式化叙事,从而以惊人的想象力打造出一个儿童式的“哥特世界”,彰显出儿童文学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奥特朗托堡》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小说表现出对中世纪的缅怀,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对主观想象的追求。开拓新的题材,发掘“怪诞”的审美价值,解放为理性束缚的想象力,探索哥特小说的写作技巧。《奥特朗托堡》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对18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小说、影视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怪诞意味着作品和效应中各类矛盾因素的奇妙的混合,具有二重性。从这一角度对残雪和王小波小说加以解读,可以发现,残雪的世界是疯狂的、恐怖的、怪异的怪诞世界,王小波的世界是充满着各种怪诞人体躯体的节日、粗俗的狂欢式的语言和扭曲的事物组成的怪诞世界。这两种怪诞世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却正是怪诞二重性的不同体现,即滑稽与恐惧异质因素的相互混合。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小说家、评论家。他一生创作出十三部半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他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平凡,饱受生活之苦;他们弱小,受尽命运拨弄。在狄更斯笔下,他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作品中典型苦难人物的描写,结合悲剧理论,试图对狄更斯塑造的苦难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宋寒冰  刘颖  刘悦  程莲 《海外英语》2013,(1):194-196
哥特文学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却一直处于被批评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哥特小说不仅曾经红极一时,而且其本身具有许多积极向上的特点,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借鉴价值。在对哥特式文学的分析中,黑暗因素是哥特小说的主要色彩。黑暗因素通常包括恐怖的因素、黑暗的时间以及梦境。恐怖与恐惧是一个哥特式小说作者广泛采用的主要的黑暗因素。在许多哥特小说中,哥特小说的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的描绘表达出黑暗的世界,吸引读者进入充满紧张恐怖气氛的环境,这种写作手法十分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梦境是哥特小说的另外一种黑暗因素。当人们感觉到噩梦或梦中的情景经常在现实中发生时,会感到恐慌,也使读者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黑暗的时间是哥特文学的另一个黑暗因素。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蝴蝶梦》作为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两部作品随时隔近一个世纪,而在文风及主人公塑造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文试从两部作品的情节模式、叙事角度、哥特风格等相似性及作品在女主人公的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相异性上相比较,找出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剖析两部作品的主旨内容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作为几乎同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哥特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虽然一"俗"一"雅",但二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审美旨趣上多有重合,在布莱克、柯勒律治以及济慈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哥特小说的影子,而其地位上的殊异更多的来自于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以及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意运作;作为一种通俗的非现实主义小说,哥特小说的诸多技巧和情节也在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以重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及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小说中都可以清晰地发现哥特小说的痕迹。可以看出,哥特小说的出现拓宽了当时文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趣味,并不断把其身的影响渗透到各种文学形式中去。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晓莉 《文教资料》2010,(29):41-42
《好人难觅》是奥康纳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尽显怪诞特色,与安德森的《鸡蛋》有些类似。两部作品中都塑造了“畸人”形象,通过背离一些所谓的“事实”的描写,关注“事物的本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试图说明两位小说家所描绘的怪诞的同异之处,并说明它们都是当时社会的产物,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心理描写历来是霍桑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霍桑的作品“主要不是表现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是刻画人们的思想冲突和心理活动”^[1]。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大量采用了哥特手法,并将心理分析与哥特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了“善与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大量的中短篇小说、随笔和游记等。他的作品大部分揭露英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自私和虚伪,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有一部份作品直接描写英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触及当时英国社会的本质问题。狄更斯的创作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称赞,马克思把他列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里的一个,恩格斯认为他属于“新流派”,“是时代的旗帜”。总的看来,狄更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现实,成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吴光蔚 《文教资料》2013,(9):16-17,19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今文坛公认的重要作家,有着“哥特小说女王”之称。她的短篇小说集《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曾~1995年世界最佳幻想作品集,里面既有经典的鬼故事,又有令人心寒的心理恐怖小说。国内外对这部小说集的研究极少,有的只是节选其中一两篇对其主题进行简单阐释。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出发,探讨欧茨短篇小说集《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的心理现实主义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哥特小说是哥特小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古典与现代两种浪漫主义形式融合在一起,从女性视角巧妙地描写具有女性哥特特征的人物,让读者在阅读完作品后对人性产生更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著名的小说家,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狄更斯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精湛的语言和高超艺术手法揭露当时英国社会的丑恶面。此外,狄更斯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征鲜明,让人记忆深刻,他通过这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展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对19世纪的英国做出了赤裸的批判。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风格特征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鲜明色彩,本文将以其代表作之一《双城记》为例,分析狄更斯小说的作品特点,有助于读者对其创作后期作品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狄更斯是唯一能够同莎士比亚相媲美的伟大作家,有“英国小说界的莎土比亚”之称。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文学推上了顶峰,那么狄更斯的小说则为十九世纪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狄更斯在他三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广泛而生动  相似文献   

18.
焦窈瑶 《文教资料》2013,(31):124-126
诞生于美国20世纪文学大师福克纳和英国19世纪文豪狄更斯笔下的爱米丽小姐和郝薇香小姐都在情场失意后与世隔绝的宅隐中度过了孤独、悲苦的一生,福克纳向爱米丽这朵“枯萎的玫瑰”献上的一朵玫瑰哀挽了南方传统“高贵的灭亡”.狄更斯借郝薇香这位“腐烂的新娘”的浴火赎罪表现了同样作为人道主义者的作家对人性的悲悯,两个女性形象怪诞、阴郁的背后都闪耀着爱与希望的救赎之光。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是英国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也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据说在英国每十个识字的人 中就必有一个阅读过狄更斯的作品,而且这些读者往往将他的小说大声朗读给其他人听。狄更斯 的作品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风貌,也因此,他的笔触时时牵动着当时英国读者的心。当 以连载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哥特主义萌芽于18世纪晚期,在当代和现代作品中仍然盛行。哥特主义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被评论家称作“黑色浪漫主义”。文章介绍了哥特小说的起源、背景、发展和影响。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哥特小说在18世纪晚期兴起,19世纪30年代衰落。尽管流行时间较短,哥特小说对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