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林楚 《初中生》2007,(6):22-23
云博对你说:母亲,一个伟大的称呼,再多的鲜花都无法衬托母亲的美丽,再亮的光环都无法映照母亲的无私。我们知道,母亲无法定义,母爱无法丈量,那就让我们用两个小故事来展示那最真诚、最永恒的母爱吧。  相似文献   

2.
[赏析]短信以呼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15年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表达出自己因不懂事给母亲造成伤害的愧疚。从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与母亲之间的深情。  相似文献   

3.
学校离家远,我又晕车,于是母亲就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工作”——接送我放学、上学。她为此特地去考了摩托车驾照。接送路上有一段路面凹凸不平,摩托车总是上下地颠簸,我也随之左右摇晃。  相似文献   

4.
对于母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描写。在本文中就一组母亲系列群文进行评述,希望能够对把握这组群文的核心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胡适,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嗣糜,字适之。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相似文献   

6.
李含之 《下一代》2012,(3):35-36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的"听音想象作文"大赛。在那里,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雨声。于是,一段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和妈妈并肩走在街上,心里却激烈斗争着:到底是问还是不问?母亲停下了脚步问:“怎么了?”我说:“走,快回家去。”说完,便拉着妈妈跑回了家。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小说之神"的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其文学亦被评论家称为"日本文学的故乡"。其作品中,有抗争、有拘泥、有挚爱,文学探求的目标少在社会,多在自我心境。《暗夜行路》是志贺后期的作品之一。文中充分揭示了"宽恕"意识的虚伪本质及志贺的"忏悔"意识。在《暗夜行路》中,志贺最大限度地清晰地艺术性地勾勒出了自己精神世界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10.
周珂珂 《文教资料》2010,(20):31-33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之一,白桦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本文主要论述志贺直哉的生涯、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作品《和解》的写作背景、故事梗概、表现手法,等等。作品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亲情氛围,从不和到和解是一种感情的变化,却也反映出作者与现实生活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1.
是的,史铁生的地坛给了我心灵的震撼。那位无私的母亲显示了人间母爱的伟岸。 那天我散着步.踏着清晨里贪睡的枫叶。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女孩被年轻的母亲手拉手地送着去上学.她们让我刹那间看到当年母亲送我上学的身影。当一只轻快的鸟儿把我惊醒时,我发现那已是十年前。  相似文献   

12.
冰心的《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母爱的深沉感受。教学中,对于文章所颂扬的母爱这一情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母爱的深刻内涵,心中往往显得抽象。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真正体会母爱,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勇敢这些具体品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感恩的母爱     
雷苗苗 《红领巾》2011,(5):40-40
母亲。多么优荑的字眼;母爱,多么温菜的词汇。她哺育我们,看着我们长大,她是多幺无私,多么博爱。在这个层林尽染的深秋,她犹如一杯清茶,慢慢地,缓缓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如果说孩子在成功的路上没有鲜花和掌声,那么,必有一盏闪烁着黄色光晕的路灯.  相似文献   

14.
高考与母爱     
那年我要高考了,我对母亲说:“妈,我今年要考大学了,家里的活儿少让我干点儿。”母亲头也不抬,依旧收拾着手里的麦种说:“考呗!碍着干活什么事?”  相似文献   

15.
母亲,多么圣洁的称呼,母爱又是多么伟大的字眼!读过不少人写的母亲,其中也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对母爱的强烈和自私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可我惟独对高尔基写的《母亲》印象比较深,  相似文献   

16.
母爱的港湾     
去年六月,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常仰望苍穹,泪光里浮现出母亲慈祥的面容。  相似文献   

17.
母爱的味道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几桩事勾起你万千豪情的宏伟壮志吧。你便会甘愿驾驭起自己的双翼奔赴梦想,冲破无尽的黑暗,取得你那企盼已久的渴望。母亲,在你充满荆棘的人生长路上,永远奋不顾身地担任守护者!  相似文献   

18.
志贺直哉在心境小说《在城崎》中通过对蜜蜂、老鼠、蝾螈的死的描写,讲述自己对于小动物的不同方式的死的认识,进而阐述一定的人生哲理:生死的静寂,生死的无常,生死的相对性,生死的偶然性。志贺直哉不但指出人与动物的命运在自然界中是不可预知的,而且指出求生是人和动物的本能,暗示人们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中都要不屈不挠,奋斗不息。作者还对残害生灵的粗暴行为从内心感到厌恶和鄙视。志贺直哉主张"生与死,并不是两极,这二者之间并没有那么悬殊的差异",这就是志贺直哉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相似文献   

20.
《范某的犯罪》是志贺直哉作品中不多见的虚构小说,但小说主人公范某作为作者的代言人,其行为和心理无不表现出“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