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2014年江苏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达9.5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形势严峻。这既是重大的民生和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职业指导,助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顺利择业、就业是当务之急。在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群体特点、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路径。  相似文献   

2.
郭伟平 《考试周刊》2016,(15):156-157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减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必须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文章从毕业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的三个方面——激励的主体即政府、高校、基层单位;激励的客体即高校毕业生;激励的环境即社会舆论进行研究,提出激励的主体方面应该政府、高校、基层单位共同合力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到基层就业;引导与教育激励的客体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社会营造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提出合理化意见,以期建立合理、长效的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性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它直接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很多国家把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政府实现调控的四大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社会就业体系很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持续增长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整个就业体系就业压力增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作为人力资源和高等教育大省,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各类高校毕业生人才智力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十分重要。近年来,安徽省教育系统聚焦就业民生工程,以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构建联通产业、专业、就业“三业”,接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的政府主导、高校产出、市场配置、社会服务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就业工作格局,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来自经济的、政府的以及高校和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围绕这些因素,从构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多元主体并加强其功能塑造、培育人才市场、营造就业氛围、用人单位转变人才观念和走出招聘误区等环节着手,积极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与对策,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政府应优化就业结构,深化市场改革,完善就业市场。社会要提倡正确的就业观念,创造健康的就业环境,高校要强化内部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毕业生要调整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国民生活的幸福,更是衡量能否实现包容性就业增长并协调持续发展的标准尺度。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有机配合。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出发,探讨和思考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国家未来。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经济发展承压前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减弱,大学生群体存在慢就业、不就业等择业观念误区,使高校就业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与新的挑战。高校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整体性构建就业协同联动体系、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全方位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供求关系的失衡、结构性矛盾的突出、就业择业观的偏颇都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吉林省作为教育大省,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另一方面要防止人才流失,所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的多样需求、当代大学生新价值观的形成等原因,高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构建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高校、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的"实习-就业"贯通机制、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扶持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援助机制、"三位一体"的就业预警机制,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的到来对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很大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如何有效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是高校就业工作人员普遍面对的问题。文章分析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就业指导带来的挑战,进而基于大数据构建就业工作系统模型,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最后简单提出构建工作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的到来对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很大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如何有效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是高校就业工作人员普遍面对的问题。文章分析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就业指导带来的挑战,进而基于大数据构建就业工作系统模型,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最后简单提出构建工作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题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大计。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人才培养者、就业服务者,教育部门应尽的义务、必尽的责任是什么?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0年后的今天,面对新的职能调整,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该如何大有作为?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有幸在郑州采访了前来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会议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张浩明副司长。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政府、高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了援助,但仍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力度有限及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一般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5.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样是民生问题,事关成千上万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势进行了分析,既有社会因素,又有高等教育因素,还有毕业生个人因素.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篇大文章思考有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服务,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鼓励和引导大学自主创业;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建立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调查中发现,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并且市场上的就业者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生来说较为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几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环境复杂、经济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不足、行业发展变革导致供需矛盾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趋于保守。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发生新变化、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调整力度不够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提高等困难和挑战。因此,创新体制,凝聚就业工作合力;创新政策,优化就业资源对接;创新载体,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构建创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河北省是经济大省,河北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要研究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并掌握当前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了河北省大学就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根据省内的情况,从宏观方面(教育发展形势、国家政策、本省实际)和微观方面(高校人才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自身状况)来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途径,同时根据新时期的情况,研究并探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我省大学生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人才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高校、学生、用人部门和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高校而言,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努力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融入实体经济,推动数据成为经济发展关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字经济引发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非标准就业增加等一系列变化给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与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机遇与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激活数字经济就业促进效应、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构建数字化人才“选用育留”长效机制等,推动毕业生提升数字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