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产生高度的综合,交叉学科、横向学科、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群不断涌现。顺应科学既分化又综合的特点,世界各国都在改革学校课程,在探索学科分化的同时,寻求课程综合化的道路。尽管各国提法有所不同,如整合课程、合科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大学科等,但是,都在努力建构综合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1、课程综合化与“通才教育”。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课程论方面,是更加强调基础性和综合化,加强了各门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日益走向高度综合,趋于整体化;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剧增,学科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互相渗透,解决一个科学技术实际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这就是综合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一个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科学门类已达二千多门。在学科日益分化的同时,各学科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了综合化、一体化占主导的趋势。边缘科学、综合性学科和横向科学的产生,使科学知识形成了一个立体形的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的趋势,使得  相似文献   

4.
目前,现有学科课程体系不断受到激烈的抨击。抨击的焦点之一便是现有课程过于分化,脱离现实生活,在课堂上传授的彼此孤立的学科知识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今与未来社会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错综复杂的问题;与此同时,现有学科体系趋于僵化,难以纳入人类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更新课程的需要形成尖锐的矛盾。那么如何走出学科课程的困境呢?人们开始转向综合课程探求出路,于是课程综合化便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世界各国不仅对综合理科、综合社科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并且发展了丰富多样的各种形式进行课程综合化的尝试,如跨学科活动课程、主题教学、模块课程、跨学科研究、跨学科计划  相似文献   

5.
从课程综合化看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虹 《宁夏教育》2005,(2):24-25
1.时代需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学科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另一方面。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专家预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为适应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学科是课程的基础,科学和学科内容的发展趋势必然影响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走势。科学、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辩证的。分化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化的结果。没有分化就没有综合,只是混沌。在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和在综合基础上的分化既是近现代科学、学科和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也应该是未来科学发展、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综合化是人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学科的不断分化与综合,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的核心,大学教育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点学科的综合化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学科的综合化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吴志信廖湘阳一、趋势: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是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辩证统一中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有机整体,综合趋势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学科间在多个层次上交叉,并分别以特...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中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从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来看.综合和分类都是科学的形式: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知识总量的增长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交叉日益加剧。在这两个方面趋势并存的情况下.如何以有限的时间去掌握和应用无限增长的相互联系、相互变更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课程综合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以分科课程的改进形态而非对立形态出现的。究其实质是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科中被分化了的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回归和复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世界各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综合方法,它的实施需要师资、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课程综合化”译自英文“Curriculum Integration”,在汉语中,有人将其译为“课程统合”、“课程整合”。在我国,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课程论的专用术语为多数人所接受,并被广泛推行开来。课程综合化的直接原因和基础是学科的分化。没有学科的分化、没有分析性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综合化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工程学科发展的途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认为 ,工程学科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三条基本途径 :1从生产实践上升而来 ;2从科学发现转化而来 ;3由学科分化与综合而来。工程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技术与科学相分离、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相分离的问题日益凸显 ,已经和正在妨碍我国工程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 ,建议采取四项对策予以解决 :1回归工程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整合科技 :加强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3综合主导 :提高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的水平 ;4多样定位 :协调工程学科发展中的多种矛盾与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 ,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科学综合化、技术集成化、综合就是创新等等。这些新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 ,就院校教育综合化问题 ,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由此,很自然地使我们想到,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交叉科学时代的需要。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走向综合,准确些说,是走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所谓“高度分化”,是指学科越分越细,新学科、新分支、新门类越来越多;而同时,不同学科分支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以各种不同方式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总趋势。学科交叉现象虽然早已有之,在自然科学中就早有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  相似文献   

15.
论课程的综合化西南师大靳玉乐分化与综合,是课程设计的一对永恒矛盾,它贯穿了课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综观历史,世界课程的发展经历了综合──分化──综合的辩证过程。综合课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国外,尤其是英美,课程的综合化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多产领域,而...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高度分化的趋势使图书资料的主题内容越来越复杂,以致相继产生大量综合学科。虽然我国现行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刚刚修订过,但仍然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于一些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一些没有明显衍生分化,边缘交叉的学科,以及一些尚未充分发育学科实体且涉及有关学科因素交叉、综合、相关、横断研究之类的图书,《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尚未开列具体类目。这就是给分类人员带来一定困难,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遇到此类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划分越来越细,分支层出不穷,学科间相互渗透,学科知识将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集成方向发展。新型综合学科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现代教育的文理渗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有机整合。“跨学科”教学、综合教学、交叉教学等需求日趋强烈。构建面向新世纪的综合课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一、综合化。新学科层出不穷,科学的综合化不断加强,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代教育科学发展已呈现三种趋势:第一,教育科学内容在学科不断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综合;第二,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与教育科学日趋综合,建立了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未来学;第三,由于现代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产生了教育技术、教育测量和评价以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学科。教育科学发展所呈现的这种在分化的基础上日趋综合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多元化 20世纪以来,尤其50年代以后,教育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向着既分化又综合的方向发展。在教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而且就教育学自身的体系结构而言,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分化并日益充实。科学的不断分化和综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使教育学与其他许多学科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在教育科学体系内出现了学派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趋势,即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和学科不断综合的趋势。这两种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辩证发展趋势,导致了现代教育科学的广泛化、整体化和完整化趋势的加强,这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笔者就这两种趋势谈谈看法。 一、教育科学的分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科学出现不断分化的发展趋势。教育科学的分化趋势,是指人们对教育领域的某一分支领域,或某一具体事物的本质进行专门研究,得到较深的和较细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原有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基础上,再发展出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新的分支学科。教育科学不断分化的趋势,标志着人们对原来的研究对象开始深入了一步,人们开始深入到研究对象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中。经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