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花花叙事曲》是一首以发生在陕北的故事为素材而创作的二胡叙事曲,本文通过对乐曲从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法上的详细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蓝花花》是一首中国陕北民歌,是由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编创的。按照结构内容来分析,乐曲可分为七段,三大部分,在短小的结构内,形成了叙事性,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对比。手风琴演奏这首钢琴曲版的《蓝花花》,是传统的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的结合。自由低音式巴扬手风琴演奏这首作品,不仅丰富了手风琴的表现力,同时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汪立三先生是我国近代优秀的作曲家,他大胆运用西洋作曲理论和创作技巧,勇于探索适合我国的创作手法。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蓝花花》是汪先生的处女作,其结构简单,创作手法简洁,情感表现却很深沉。本文对该作品的结构与演奏要领进行了梳理,与钢琴学习者共勉。  相似文献   

4.
李昂、方方两位女作家创作的杀夫题材的小说,以女性视角审视了女性的杀夫行为,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精神的扼杀。小说中两位女性形象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思考,窥视了两性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马晓纯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77-78,87
著名曲作家关铭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蓝花花叙事曲》,是一首典型的富有浓郁陕北民歌风格的二胡叙事曲。音乐旋律委婉动听.细腻且生动地表达出主人公蓝花花的爱情遭遇及其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本文从作品的技巧处理和情感表达入手,结合曲式结构特点,对作品的演奏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更深刻的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庄敏 《文教资料》2012,(8):35-36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索尼娅是作为一个救赎符号来成就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仰皈依。作为女人的她,其特定命运、心理及现实困境成了叙事中的盲点,索尼娅的性只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表征,是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完成的退却与主体身份失落。  相似文献   

7.
唐雯琬 《文教资料》2011,(28):24-25
在黑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具特点的就是他们的蓝调音乐,蓝调音乐在莫里森的作品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最蓝的眼睛》主题的蓝调特征,揭示黑人社区在白人文化侵蚀下苦苦挣扎、孤立无援的悲凉境地,以及保持黑人自身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影片,影片中所呈现的诸多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受到的禁锢,但是他坚守住自己的希望,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9.
《罪与罚》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小说描绘了一幅城市贫民生活的悲惨图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一个让读者的灵魂受到剧烈震荡和精神感到痛苦的过程,因为书中的人物让读者感到压抑,让读者的灵魂受到折磨,尤其人物身上并存的矛盾对立更让读者感到烦恼,但是在让读者觉得阴暗的同时却又存在一丝光明的力量,犹如黑暗中看到的亮光,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的希望。索尼娅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上帝最高智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纵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作品,几乎每一部小说中都弥漫着一股受难气息,主人公在历经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之后最终都得到了净化,获得了救赎.这种救赎并不是被动的,单向的,而是主动的双向的.本文以<罪与罚>为例揭示并探讨其中主人公之间的这种双向救赎.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在时间的安排上采取秋冬春夏的写作顺序,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及其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小女孩佩克拉这一悲惨人物形象,呼吁黑人团体应从精神上摆脱被奴役地位,获得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莫里森的作品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自由、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文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认为《爵士乐》和《最蓝的眼睛》在布鲁斯音乐这一层面上从叙事、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互文。  相似文献   

13.
尼采在1888年11月20日给勃兰兑斯的信中写道:“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文章,我固然愿意无条件接受你对他的那种批评,可是由于我从他那里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心理学资料,所以我才如此尊重他、崇拜他。我现在有一种想法,不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跟我的思想底流相反,我都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对他表示感谢。换句话说,我今天敬爱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替罪羊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替罪羊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比较,讨论两位领导者文学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李秀芳 《文教资料》2008,(13):31-33
作为一篇闻名世界的短篇小说,<艾米莉的玫瑰>历来被众多的读者所喜欢并从各种角度加以解读和分析.本文遵循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深刻挖掘人性的方法,试图在更深的层面上分析该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并揭示社会中广泛存在而又往往被人忽略的扭曲心理对生活和人性的戕害.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作家在写作时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并能更加领会他们对现代异化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名利场》与《围城》是英中文学名著中相隔百年的讽喻小说。两者的故事层面、文化层面相似,在小说技巧方面也如出一辙。区别在于人物塑造的手法与妙喻珠联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母爱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母爱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67):25-26
短篇小说《气球》和《墙上的斑点》分别是著名的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巴塞尔姆和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佳作。这两部小说虽然都以物质名词命名,初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相似,但它们却承载着不同的两大小说流派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小说人物塑造和现实两方面辨析这两部看似雷同的小说的不同之处,从而探讨英美现代小说与后现代小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1904年写就的《红楼梦评论》从"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对《红楼梦》进行立论解读,并不仅仅是叔本华哲学契合了王国维的人生遭际和人生体认的一种启发的悟得,而是中西文化、哲学交融化合的产物,也与王国维把学问和人生合二为一的学问人生观有关。他的《红楼梦评论》和整个人生经历互为参照,王国维以投湖自沉完成了他对《红楼梦》的最终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