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阮鉴  王军 《科协论坛》2007,(5):187-188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设计学习中的对于装饰与现代设计的区别模糊不清的现状,通过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根本上找到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主要通过《易经》中的"贲"卦和现代工业设计史的探索过程这两个论据加以论证,最终得出装饰必须以设计功能的实现为前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同那些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典型不同的是,高加林属于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一类青年。他们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变革的脉搏,但思想尚不成熟,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他们的思想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作者有意将高加林这样一个有才干,然而过多纠缠于个人得失的人放在悲剧的道路上。作品围绕高加林的悲剧,深刻展现了决定其悲剧命运的种种矛盾和契机,概括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力量。  相似文献   

3.
诗人是可爱的。他们执着于心中神圣的缪斯殿堂.为追求极致作品的诞生,常常牺牲自己的休闲生活.牺牲自己即将可及的名和利而保持着文学的纯真。他们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对世俗文学挑战.让精神家园的上方保留着一块没有尘雾的绿色晴空.并快乐着.歌唱着。他们坚持不坠诗歌的青云之志.并穷且益坚。  相似文献   

4.
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女性文学盛行,特别像日记、随笔等带有自省精神的创作形式成为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从10世纪末期到11世纪中期,日本的女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特别是藤原道纲之母所创作的《蜻蛉日记》,被誉为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先驱。描写了其20余年的经历,表达了对丈夫的不满及追求自我意识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网络在这二十年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每个成员。但是对于70和80年代的人来说,网络有着不同的影响,因而也产生了沟通行为上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描述这种差异性证明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代沟的概念在现在网络时代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6.
吴海棠 《科教文汇》2010,(13):151-152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义发生改变,并为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义发生改变,并为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如此断言,将石油、粮食和货币提到了极高的战略位置.时至21世纪,石油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攀升,并与金融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油价更是成为各国经济的"晴雨表",石油的地缘战略意义已不言自明,背后赫然隐藏着大国间利益博弈的"政治图谱".  相似文献   

9.
唐静 《科教文汇》2009,(24):86-86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就同智者大希庇亚围绕“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经典的辩论。这便是柏拉图所记载的《大希庇亚篇》。美是需要引导的,教育也需要一种审慎的姿态。  相似文献   

10.
李雪梅 《科教文汇》2011,(2):52-52,91
本文以伊格尔顿的著作《文学理论导论》为基础,就文学的价值判断、文学批评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作了探讨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读者的社会阅历、艺术修养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部作品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认识,确认不同的主题。但是只要从作品出发,言之有理,就应当予以肯定。学会欣赏别人,脚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并在通往人生之旅终点的路上,悠然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少些遗憾,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相似文献   

12.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八十年代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写作的一部风靡美国的爱情故事的畅销书。全书只有158页,销量却超过千万册,无不让人称奇,90年代被搬上银幕。那么,小说的艺术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13.
曹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A):244-245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产生于新时期文学的更生期,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当时城乡社会生活的史诗,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这部作品,进而深入探讨西部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整个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帝死了”在西方对现代文学进行探讨时,人们经常引用这句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戈尔丁通过神话故事《蝇王》告诉我们一旦上帝神话的消失,会在价值领域里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那时这个世界就会没有怜悯,没有感恩,没有希望,只有冷漠和残酷,人类就会发生异化,到处充满了放纵,丑恶和愚蠢。  相似文献   

15.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16.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八十年代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写作的一部风靡美国的爱情故事的畅销书。全书只有158页,销量却超过千万册,无不让人称奇,90年代被搬上银幕。那么,小说的艺术魅力何在呢? 基金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深厚主旨是其灵魂所在。如何把握并准确领悟一篇文学作品的主旨,对大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外国文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必须从作品的特殊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所展示的闪光点等,全面分析提炼把握,循序渐进,才能和学生一起准确领悟分享闪光"人曲"。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深厚主旨是其灵魂所在.如何把握并准确领悟一篇文学作品的主旨,对大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外国文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必须从作品的特殊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所展示的闪光点等,全面分析提炼把握,循序渐进,才能和学生一起准确领悟分享闪光"人曲".  相似文献   

19.
滋芜 《科教文汇》2011,(11):F0002-F0002
歙县,从外表看,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徽派建筑,秀山媚水……然而,就是这样的小城,留下了多少文化古迹,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人心中,狼是邪恶、凶残的代名词,人们对它避之不及,更别说喜欢了.一些与狼相关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都带有贬义色彩,由此可见人们对狼的憎恶非同一般.但是,自从看了《狼王梦》这本书后,我对狼的看法渐渐有了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