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戏剧表演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一直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国内对澳大利亚著名剧作家戴维·威廉森及其戏剧作品的研究还集中在戏剧文本分析层面,很少论及戏剧舞台表演及其社会影响。鉴于此,本文受界面研究的启发,从人类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观众对《搬迁者》舞台表演的历时语境重构情况,探讨它在澳大利亚国家认同构建中的作用,分析发现:《搬迁者》的舞台表演(特别是其中的奥克幽默)为澳大利亚国家认同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符号资源。  相似文献   

2.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手法描绘美国南方小镇,并以擅长写孤独者的内心生活著称,孤独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旅居者》是《伤心咖啡馆之歌》里的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通过流浪于世界各地以求摆脱掉孤独的影子,但最终还是被孤独所吞噬。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该小说,本文试图展示他的爱情、欲望、苦涩的心碎等心理过程,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析得出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是《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个人因素,同时又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了卡夫卡作为一个处于时代混乱荒诞社会的作家,站在人类共同心理的社会高度去创作。因此"父子冲突"集体无意识又构成《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文章对作品中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所依赖的三种基本形式:封建官僚机构、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深入剖析“吃人者”与“被吃人”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读者对《狂人日记》深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传统看法仍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使得女性不自觉地处于社会的边缘,被他者化.对此理解最透彻的莫过于弗吉尼亚·伍尔夫,而这在其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词缀作为构词的一种必要手段,是汉语形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宋书>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文献.本文爬梳名词性后缀"家"、"者"在<宋书>中的使用情况,并从构词语法的角度对两缀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苏颖赟 《现代语文》2008,3(5):17-19
"者"字是古汉语中频繁出现、用法多变的虚词,在阅读时较难把握.本文在穷尽式考察儒家经典<论语>中"者"字的基础上,粗略地就"者"字的词性和用法作了分类,并在此过程中对前人论述似嫌不足的地方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补充,以期完善对<论语>中"者"字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小仓百人一首》汇集了日本100位歌人的100首和歌。这100位歌人的地位举足轻重,了解他们就可以追寻到从大和时代到镰仓时期日本600多年的历史和文学史。所以,本文拟从100位作者的生活态度、时代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等来对其进行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9.
唐彬 《文教资料》2008,(19):40-41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不堪和战争时期人际关系极度异化的困境.本文认为,"荒诞"与"异化"是梅勒在该小说中最集中表现的主题.本文试图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荒诞"和"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中的主题进行探析.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萨特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对梅勒创作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探究<裸者与死者>中"荒诞"这一主题.第三章重点从官兵关系、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人际关系之异化的主题.最后一章根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联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探讨出可能的走出"荒诞"与"异化"的困境之路.本文认为,行动是走出"荒诞"的唯一出路,寻找人生存在的真谛才是防止人际关系被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代表作,也是1 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两位女性爱米莉亚·赛德立和瑞蓓卡·夏普的命运,折射出从摄政王时期至维多利亚前期英国上流社会生活、思想、风貌的宏伟全景,揭示出英国社会名利场的实质。而小说中表现出的殖民意识也格外引人注目,他者在小说中若隐若现。他者是西方后殖民理论中常见的术语。在后殖民理论中,西方人往往被称为主体性的自我,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人则是他者。他者的概念实质反映了西方人那种欧洲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意识形态。后殖民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 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原型理论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由Rosch(罗茨)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原型是一个范畴的典型代表,其他成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足,该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下文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试探析在口译活动中,口译员如何采取"次原型"词策略,来实现在原型范畴脱口而出之际的"自我更正",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e Waste Land was a poem of despair for the 1920s and 1930s, and it is full of images of solitude, ugliness, bleakness and death, which unfolds to us the crisis of the western civilation after the wor...  相似文献   

14.
释“石”     
"石"字的甲骨文的简形形体从"山石之岩"义的"厂",而形体中连接"厂"形的一条斜直线,其作用类似于指事字中的短划符号,用来表明崖岩本身的质地就是"石"。"石"的甲骨文繁形下方的"口"表示祈祷义,从构形义来说,为面对崖岩而祈祷,即祭祀山石之义。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6.
释"句"     
对许慎<说文解字>中"句"部的设立及释义,后世学者常有异议.本文从字音、构形及部首的设立三个方面对"句"字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讨,认为"句"[kou][toy]当为读音、意义以及形体构造都不同的两个同形字.  相似文献   

17.
释仁     
“仁”是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核心。《说文解字》中有一些与“仁”有关的资料,为研究“仁”的意义,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9.
道家世界的"自然"图景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指"道性自然",涵摄"自然生成论"与"自然本体论"双重意蕴;二是指"物性自然",即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三是指"人的自然",即方法论与境界论意义上的"自然"。但"自然"并非一高居于"道"之上的范畴,"道法自然"表达的基本意蕴是"道"作为最高范畴已无别的效法者。作为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哲学形上学建构,"自然"落实到人生和政治上即"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