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阅读教学整体性原则,我在教《草地夜行》一文时,从课题入手,紧紧抓住题眼“行”来组织教学,对加强学生阅读思维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扣“行”,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理清上下文的内在联系,进而较顺利地划分文章段落。即:“一人行”→“两人遇”→“并肩走”→背着走(行)→“一人行。”——扣“行”,有肋于学生体会,我”在“行”程中的思想变化。“我”一人行,“茫茫草海,一眼望不到边”。于是“我”想“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我”和老红军并肩行,“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最后“我”又一人行,这时,“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  相似文献   

2.
《草地夜行》是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红军的高贵品质和小红军的思想发展变化,同时结合本组的训练项目:“怎样选择材料,”领会这篇课文是怎样选择材料突出中心的。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预习生字、生词,初探课文思路预习时要求学生按以下四个问题进行:①自学生字词:运用工具书初步掌握课文要求掌握的五个生字及所组成的生词;读准几个多音字的字音。②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题略)。③把排列错乱的段意调整好,再根据段意结合课文分段,并总结出主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4.
题眼是文章“神魂”的凝聚点。“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一瓢诗话》)作文如此,读文若抓住题眼,文章的脉络、中心、写法也当迎刃而解。为此,我在教学五年制第七册3课《草地夜行》时作了新的探索。 (一)从“行”的变化,理清文意脉络首先,在初读感知全文后,通过解释题意和找关  相似文献   

5.
坚持“少、精、活”改进《草地夜行》的教学,可抓住本文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按“行”军这一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一位老红军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6.
《草地夜行》(五年制第七册)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帮助一个小战士走出草地,赶上队伍,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故事。歌颂了老红军忠于革命事业、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本文,可按以下几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语七册第3课《草地夜行》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感人,可读性强,学生爱读。同时,它是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重点课文。为使学生既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任  相似文献   

8.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 ,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 ,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 ,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 ,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教学时 ,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变序教学 ,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自学入手 ,直奔中心1 出示自学提要 ,让学生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填空 :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 ,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 ( 2 )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 ( 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 ,画一画 ,读…  相似文献   

9.
《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故事。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紧扣题眼“行”字,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题目,仿佛是一篇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窥到文章的脊骨。从分析题目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草地’是这篇课文所写的特定环境,是红军‘行’的地点;‘夜’点明了‘行’的时间;‘行’是  相似文献   

11.
《草地夜行》(六年制第九册第九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紧扣题眼“行”字,理解课文内容.一、紧扣“行”,理线索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后,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含有“行”字意的句子.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出了:①我“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②他“和我并肩朝前走”;③“听了他的话,我快走  相似文献   

12.
《画杨桃》一课,主要是写在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一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段落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时,应指导学生从段入手,读好全篇。 一、总揽全文,了解重点段 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找出总结段(最后一段)。然后齐读,懂得“教诲”指恳切的教导,“一生受用”是指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再扣住总结段设疑:爸爸和老师是怎样教诲的?“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在课文哪一段?(分别在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13.
《草地夜行》是六年制小语九册第三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根据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怎样选择材料”及本文课型特点,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应当对学生进行默读指导,从而体会课文是如何选材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观摩了“浙江省第四届小语阅读教学评比活动”,觉得《鸬鹚》一文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此文由绍兴钱清镇小金明东老师执教,获第一名),尤其是对文中“一抹”的理解,更是让人听后难以从脑海中“抹去”。现将有关教学片段介绍如下:一、辨析“一抹”,体会内涵1.这些列队的士兵,这些灰褐色的鸬鹚在等待一个什么命令?(引出“一抹”,请一位学生板书“一抹”二字,其他学生在自备本子上写两次,老师特别提醒“抹”字右边两横上长下短。)2.“一抹”是什么意思?生:“一抹”就是一搞。生:“一抹”就是某样东西在某样东西上摩…  相似文献   

15.
《外婆家的新厨房》主要写了外 婆家的太阳灶的样子和构造,介绍了 太阳灶具有干净、省事、不用柴、不用 煤等许多优点。学生学习这一类型的 课文往往会感到非常新鲜,很有兴 趣,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问,诸如 外婆家的新厨房指的是什么?太阳灶 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优点?太阳灶 为什么做成“伞”状形?伞为什么倒 放?“伞”为什么要用银纸拼成?锅底 为什么要涂上一层黑色等,这些都是 学生在认知上的障碍,也是学生急于 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要解放思想,大 胆尝试,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 点带面,把握全篇,因为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6.
抓准“段眼”统领全篇──《詹天佑》教学谈昆明市五华区永昌二小王红段眼,即一段话中凝聚该段整体内容的关键部分。《詹天佑》可分四个逻辑段,每段都有其段眼。抓准段眼组织教学,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一、寻找段眼,理清脉络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花潮》(六年制八册第九课),介绍了昆明市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描述了人们观花的盛况,赏花的情趣,表达了作者观花后的独特撼受。学习课文,时,可采用“抓住中心短语,导读全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读课文,捕捉中心短语,理清脉络。 在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作者看后有什么感想?让  相似文献   

18.
《一个苹果》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八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整整七天没有喝到一口水却互相推让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战友间的阶级友爱情.课文的中心落在篇末.从中心入手,俯览全篇,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读懂课文,而且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课题切入 直奔中心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是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在战争环境中,我们的八位志愿军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剩下大半个.他们是怎样对待一个苹果的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初步掌握其基本内容之后,讨论文章中心句“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的意义然后找出句中的重点词“关怀”,理解它的特定含意,体会全句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9.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作者欧阳修被贬官于安徽滁州. <醉翁亭记>名为记醉翁亭,可是处处记山水,而读者读来似乎句句在记亭,也感到作者似乎在抒发他的情感胸怀,由此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 从行文上看,文章以"乐"起笔,以"乐"收笔,似散非散,可以说是欧阳修散文中的一篇格调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草地夜行》是第七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教好这一课,对落实本组训练要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有重要作用。我想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真谛1、让学生读懂课题。《草地夜行》是一个革命故事。“草地”,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当时的环境。“夜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整篇课文围绕一个“行”字,“行”者,走也,课文中用的都是“走”。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弄懂。2、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结构,分清段落。指导学生先把课文分作“环境”(第一节)和“行”(其余各节)两部分。“行”的部分是本文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