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3,(9):174-174
大宋官窑传承了宋钧官窑的传统工艺以及严格的官窑甄选标准。大宋官窑柴窑古法古制。采用了“古窑、原料、手制、柴烧”的传统制瓷工艺。复原并再现了宋代钧官窑的开窑及捡选程序。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隋唐五代到南宋期间,四川成都地区制瓷业已相当发达,成都窑、彭县窑、琉璃厂窑、邛窑等都具相当规模,且各有特色,都创烧了不少珍贵的瓷品留存后世。玉堂窑是近年在成都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古窑遗址,地处四川都江堰市玉堂镇,因此而得名。玉堂窑始烧于唐,终于宋,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创烧了不少珍贵的瓷器,  相似文献   

4.
石琳娜 《收藏》2018,(6):92-93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黄堡地区,鼎盛于宋,金末元初时制瓷中心由黄堡逐渐转移至陈炉地区,此后黄堡窑场日渐衰落,陈炉窑的制瓷规模不断扩大,接替了黄堡窑而成为耀州窑后期发展的中心,使得炉火不熄烧造至今。清、民国时期是陈炉窑的鼎盛和工艺变动期,此时期窑场规模大,产量高,器型丰富,除常见的日用器外,还烧制了许多在其他窑场很少出现的器物,比如常被人们用来盛装调料的塔形罐和竹节形的节盒、厨具中的锅撑子、装饰用的挂瓶、放置帽子的帽盒、煤矿工人采煤时照明的鸡娃灯以及屋顶椽头饰件等,可以说瓷器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情况下,瓷枕自然成为了常见器型并多有烧造。  相似文献   

5.
黄卫文 《收藏》2017,(9):50-59
龙泉窑是分布于以今浙江省南部丽水地区龙泉市为中心以及周边地区的众多古代生产同~类型青瓷窑场的总称。窑址考古调查与研究表明,龙泉窑烧造历史悠久,生产窑场众多,历代制瓷产量巨大,产品窑口特征鲜明,制瓷工艺传播地域广阔,是我国古陶瓷发展史最著名的青瓷窑场之一。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4,(19):168-169
德化窑白瓷八仙过海摆件八仙为始于元末的题材,在民间极受欢迎。本件藏品以高超的瓷塑像技艺,将捏塑、雕刻、贴塑、提花、拉筋等诸多技法熔于一炉,将八仙过海这一大众题材表现在德化白瓷之上。德化瓷工艺往往以模压为主,较少见到完全手工塑形雕刻的,明早期德化瓷因瓷质洁白,略泛黄有骨质感,被称作“象牙白”,为历代白瓷之酋,故本件藏品十分难得,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的这批雁北剔刻花瓷器,如果出土在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省份,恐怕多数会被归类于西夏瓷器。西夏王朝烧造瓷器以灵武窑为代表,但通过当地回民巷和磁窑堡两处窑址发掘可知,西夏窑业显然是受外来影响而肇始的。北宋灭亡后,西夏一度占领过晋西北的“武州八馆”,“在其撤退时可能将河曲等地窑场部分匠人掠走,以后发展了西夏制瓷手工业”,因而磁窑堡窑“直接受山西诸窑的影响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陕西、河北诸窑的影响”。由于西夏很可能曾掠取山西民窑工匠发展了制瓷业,这就决定了西夏瓷与山西雁北民瓷在工艺、装饰方面有相似之外,如何区分它们的工艺及艺术差异,也许是今后北方民瓷研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1,(1):148-149
景德镇市官窑研究所全程监制制瓷大师熊建军1:1等比复造制作工艺完全按照清代官窑工艺、柴窑烧制再现富丽堂皇的宫廷洋彩工艺  相似文献   

9.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界》2013,(10):64-68
一、瓯窑的历史沿革 瓯窑历史悠久。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浙江的温州、永嘉、瑞安、乐清、泰顺等地就出现了原始瓷。六朝时期,瓯窑得到了迅速发展,制瓷技术提高。瓯窑制瓷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趋成熟,生产工艺达到繁盛。从出土遗留瓯窑器物看,两晋、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婺州窑烧造类钧乳浊釉的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多倾向于宋代创烧,浙江省古窑址标本中心陈列的金华铁店窑乳浊釉标本即被标定为南宋-元代。为了全面展示婺州窑的烧造产品,编者为本文配入在浙江考察学习时拍摄的一些婺州窑产品图片,以期读者对婺州窑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8):160-161
大宋官窑保留着古老传统的柴烧制瓷工艺。其制作方法是汇集一段时间内团队人员的手工作品,以完全传统的柴烧工艺进行烧制。  相似文献   

12.
王小蒙 《收藏界》2010,(11):53-57
关于瓷器的审美,最著名的应是唐代文人陆羽的《茶经》,对唐代南北窑场生产的茶盏进行了评价,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相似文献   

13.
雷国强 《收藏》2014,(6):82-87
浙江婺州窑烧制出成熟青瓷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衰弱式微于元末明初。婺州窑是一个地方性历史名窑,虽然有着庞大的窑系,悠久的生产历史,但其声名远播实得益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一书。《茶经·四之器》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所生产的茶具当时仅次于越窑和北方耀州窑,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4.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5.
正成都琉璃厂窑是位于成都市区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一处古窑场。历经唐、五代、宋、元、明5个朝代。1955年时琉璃厂古遗址仅地面窑包还存在99座之多,可以判断古代琉璃厂烧制陶瓷器物的数量规模是很大的。由于20世纪军阀的盗掘和不同时期的市政建设,该窑址地层关系被严重扰乱、打破,历年窑区出土器物流失,给该窑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在此之前,不少考古专家、学者和收藏家对该窑的概况和制瓷成就多有文章见诸  相似文献   

16.
黄卫文 《收藏》2014,(12):46-52
登封窑是我国卉代中原地区有代表性的民间瓷窑之一,其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多年来,研究者对登封境内瓷窑遗址已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其成果表明,登封窑制瓷历史悠久,始于隋而终于明清,其中唐、宋和金、元时期是登封窑制瓷生产的兴盛期,尤以北宋时期的产品最为精美。  相似文献   

17.
台盏这类实用与观赏兼备的精美瓷器,可谓异彩纷呈。在装饰技法上运用了刻花、印花、剔地、浅浮雕、堆塑等,并出现了点褐彩工艺。将乐窑博采众长,除了许多南迁而来的工匠将北方制瓷中的工艺带人将乐,将乐窑还与周边的一些瓷窑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21)
正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自然条件优越,蕴藏丰富的瓷土和水源,为陶瓷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乐窑位于将乐县境内,因地得名。该窑始见商周,兴于唐代,盛在两宋,明清窑火不断,延续至今。宋代将乐窑主要生产青瓷、青白瓷、酱釉瓷等品种,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色。将乐窑融汇南北方制瓷工艺,博采众家之长,产品以娟秀造型和传神气韵享誉中外,体现出宋瓷不浮、不嚣、  相似文献   

19.
丁送来 《收藏》2009,(12):42-45
湖南制瓷历史悠久,曾出现三次制瓷高峰。早在东汉时期,湘阴窑便已烧出成熟的青瓷,窑址考察中发现有东汉中期“汉安二年”(143年)纪年青瓷残片。可以说湖南青瓷的出现,基本上与浙江越窑青瓷同步。唐长沙窑是湖南瓷业生产的第二高峰,它在承袭湘阴窑、岳州窑风格的同时,创烧了釉下彩瓷,从此打破了瓷器装饰釉彩单一的局面,产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20.
王健丽 《收藏》2009,(4):67-72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