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未君 《收藏》2014,(9):48-55
民国刻铜文房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极为绚丽的篇章,而陈师曾和姚茫父是刻铜艺术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其美学理念是对文人画的认同和倡导美术实用论。民国年间京城众多书画家参与了书画刻铜创作,刻铜艺术家技艺超群,书画艺术家与刻铜艺术家互相砥砺,通力合作,创造了刻铜艺术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笔、墨、纸、砚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画创作用品,被称之为“文房四宝”。随着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后来又有了砚匣、笔洗、笔格、水丞、镇纸等用品,而精美的刻铜墨盒因其造型独特制作精美成为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杨俊艳 《收藏》2018,(6):118-119
中国陶瓷文房历经长期的发展与演进,在辽代成为了一个重要门类。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材料,辽代陶瓷文房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与窑址。其中以内蒙古、辽宁两地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有砚台、笔洗和水滴三大类,为研究辽代文人生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韩涧明 《收藏》2009,(7):171-171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文房名曰“老学庵”,蒲松龄文房称为“聊斋”,而“三顾茅庐”中的“茅庐”正是诸葛亮的文房之名。文房自古就表达着中国文化的儒雅,因此而传承于吐,延绵不衰。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1)
正文房用具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北宋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主题,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是首倡"文房四宝"的典籍。明代文人阶层迅速扩大,追求文房用具的品位成为时尚,明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共列举了45种文具,可谓集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了。至清代,文房用具发展至鼎盛期,艺人们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和摆设,将原本的文房实用器演变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一道雅致风景。河北博物院收藏有一些除文房四宝之外的文房雅具珍品,现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6.
正印盒,是用于盛装印泥的文房用具,谓之"印池",又称印泥盒、印色盒。中国古代印盒品类丰富,材质多样,景德镇窑瓷印盒即为代表之一。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有一批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朝景德镇窑烧造的颇具特色的印盒。既有质精貌美、高贵典雅的官窑名品,也有质朴无华、坚实耐用的民窑佳作,从一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清代瓷质文房用具发展的盛况。  相似文献   

7.
王欢  王立群 《收藏界》2010,(2):108-109
刻铜墨盒是文房用品之一,是晚清文化艺人集体智慧的创举。周继烈老师给刻铜墨盒的定义是:“刻铜墨盒产于清咸丰晚期,盛行于同光及民国时期,消沉于20世纪40年代末。”这个定义已经被刻铜墨盒收藏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华慈祥 《收藏》2013,(11):100-107
宋雍熙三年(986年),书法家苏易简(957~995年)的《文房四谱》汇辑成书。该书计5卷,凡"笔谱",卷、"砚谱""纸谱""墨谱"各1卷。这是"文房"二字较早用于书名。"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见《梁书·江革传》:"此段雍府妙选英材,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赵知礼、蔡景历属陈武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宋齐之初傅亮、王俭之职。"此时的文房是指官府掌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8,(12)
正刻铜墨盒作为文房用具始于清末,盛于民国。当使用毛笔书写逐步淡出百姓的生活,刻铜墨盒在当今社会的身份已经转变为一个收藏门类或者现代雕刻工艺的载体。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现刻铜艺术品(包括墨盒、镇尺等)的专门收藏者。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一方面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刻铜艺术作为一个单独的收藏门类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获得交流、展示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培育出一大批刻铜收藏爱好者。近几年来移动互联及时通讯工具例如微信的普及,刻铜艺术讨论群、拍卖群也纷纷涌现,刻铜鉴赏、研究、交流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荣宝拍卖、西泠拍卖等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多有刻铜作品上拍。  相似文献   

10.
正文房用具除了实用功能,更投注了文人的情感、情怀,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对于心爱的文房器物,文人追根溯源、著书立说,品评鉴赏的谱录类作品应运而生,例如南宋赵希鹄《洞天清録》、林洪《文房职方图赞》,明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等,不胜枚举,记载文房用具最多的有40余种(图1)。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文房四宝"处于绝对  相似文献   

11.
徐平 《收藏》2007,(8):128-129
2006年6月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翦凇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此次专拍是继2003年秋季“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文房器具拍卖空前成功后的又一重点专拍,囊括竹雕、犀角、砚台、漆器、铜器、紫檀、黄花梨等各类文房名品将近120件。  相似文献   

12.
韩涧明 《收藏》2009,(9):174-174
传承古法,秉持惟精惟一,坚持传统精道与细微处的严谨周密,将人文关怀与文化意趣蕴涵于产品之中,营构高雅、超逸的传世生活意象,成就了“文房一号”名列中国文房主题第一品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1,(12):75-76
有关文房杂项,《CANS艺术新闻》2001年6月号,曾经就上海博物馆所举办的馆藏“文房四宝展”委请“盛和堂”主人黄玄龙做了一篇鉴赏评析。黄玄龙指出,过去骨董玩家看不起文房杂项的价值,认为这只是文人雅士闲暇之余的偶兴之作,但随着社会对明代文人生活的好奇及处乱世却能怡然自得的处世之道有所了解后,属于文人系统的雅赏之作便开始被收藏界广泛的重视。曾小俊是北京的一位水墨画家,同时也是文房杂项的鉴赏家,他对于明代文人美学品味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收藏玩赏文房雅品得先了解明代有哪些知名的文人,这些文人彼此是如何交往、如何生活的,只有从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入手,甚至进入明代文人生活情境,才能真正欣赏、收藏文房雅品。  相似文献   

14.
刻铜墨盒是文人雅士案头必备的文房器具,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堪称京城名物之一。刻铜墨盒“身世”考证据说清嘉道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乡试,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团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  相似文献   

15.
李烈初 《收藏界》2010,(11):106-109
我没有刻意收藏过文房用品,但行年八十有三,家庭传承,亲友馈赠,自己从文物市场见而欢喜,即加买下,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些文房用品,现予记述。以其偶然得之,遂名之为《文房用品偶得》。砚金龙刻字砚(图1),端石砚,长方形。长16.5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  相似文献   

16.
狄连印 《收藏》2012,(9):86-94
历代文房用品,有各种材料的,其中银质的就是一大类。古代的银质文房用品踪迹难觅,现在所见到的,基本上产生于晚清至民国这一时期。笔者近年来所集藏到的20余件银质文房用品,就是这一时间段内的遗珍。福禄寿纹穹顶双层文盒(图1)直径5.7厘米,高3.6厘米此文盒经模冲成型,银质精纯,形制简约洗练,厚重古朴,周围饰以金鱼水草。"福禄寿"三  相似文献   

17.
王欢  王立群 《收藏界》2012,(5):95-95
松竹梅是文人雅士崇尚、追求高尚人格的化身,松竹梅不但是古今画家喜欢画作的题材,也是历代诗人托物咏志的歌颂对象,被尊称为:“岁寒三友”。 刻铜墨盒是晚清至民国间文人墨客实用的文房用品,把松竹梅刻上铜墨盒,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人格、情操,请同好共赏松竹梅“岁寒三友”刻铜墨盒,增雅趣,添笑意。  相似文献   

18.
季江生 《收藏界》2011,(7):54-56
我国古代将书房称为文房,而文房用品则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案头必备之物,其中除笔墨纸砚外,还包括笔筒、水洗、水盂、印盒、墨盒、镇尺、臂搁、印章、调色盘等等,这些文房用品集欣赏、把玩和实用于一身,所以又被人称为文房雅玩或文房清供。  相似文献   

19.
孙志强 《收藏》2009,(6):114-114
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古人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压书,久而久之,这些器物就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相似文献   

20.
吴保华 《收藏界》2016,(4):127-130
中国古代文房用具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文房用具大都小巧玲珑,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桌案必备之物。其中材质、造型十分繁丰,题材更为广泛,制艺功力深厚,诸多文房精品更是炉火纯青,可谓材精工绝,是工艺与文化的结合。这些案头小品,在文人的使用和欣赏过程中,被演变得各具特色,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现借《收藏界》择优精选几件文房雅器珍品与同好品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