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梅 《集邮博览》2013,(9):22-25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历经辗转,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在商后期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中国邮政于1964年8月25日,发行了此图案邮票,志号:特63《殷代铜器》(8-8)。  相似文献   

2.
各位看官,诸位玩家,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时正是天下纷争,英雄逐鹿中原之时,这中原有一巨鼎,名曰冠军宝鼎,各路诸侯每年沙场征战,就是为争夺这只冠军宝鼎,得此鼎者及为天下绿茵共主。一时各路英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窥视这只冠军宝鼎。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9)
正【发行背景】正值故宫建院90周年,刊登中国邮政《景泰蓝》特种邮票的"缠枝莲纹鼎式炉"等六件珍品在景泰蓝泰斗张同禄历时2年的艰辛创作后,终于完美复原,将故宫珍藏近600年的皇家重器再次呈现,震撼藏界!自古以鼎论天下归属,皇家御用之鼎更显帝王风范《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髯下迎黄帝。"到了夏朝,"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觞上帝鬼神"。由此鼎被视为传国重器乃至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之意,并有天子九鼎之说。"缠枝莲纹鼎式炉"以鼎为造型,三足挺拔有力,为圆鼎  相似文献   

4.
鼎与鼎铭辨     
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第1枚票的图名用"西周·毛公鼎"不妥。篆书旧称"钟鼎文",是铸或刻在钟鼎上的铭文。《毛公鼎铭文》是周初太史所作的诰命,记录了毛公在辅佐周天子时所取得的功绩,用大篆写成,刻于鼎内,是金文的代表作,票图取其局部。对这篇铭文来说,鼎只是它的载体,鼎虽然涵盖了铭文,却不能用来作为这篇铭文的称呼。有文章认为这个图名是一种简称,笔者也不能苟同,因为即便简称,也应该是"毛公鼎铭"。  相似文献   

5.
“世纪宝鼎”邮票小型张问世 后,邮迷对原鼎的设计与铸造颇有兴趣。去年《集邮》杂志第5期发表的《钟鼎鼓瑟庆盛典——阎炳武谈亚洲邮展小型张的设计》一文,并没有涉及到世纪宝鼎的原设计者与雕塑者。同期“新邮资料”栏目中,发表了卢银涛《青铜鼎 世纪宝鼎 亚洲邮展小型张主图》一文,据该文的编者导语介绍说,“本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收藏》2013,(3):118-119
鼎最早是中国古代烹饪食物的器皿,有金属、陶瓷等材质之分。由于还要用它盛满食物摆列在宗祠内,被赋予了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重要功能,所以坚固、美观的铜鼎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礼器。古代的王公贵族在自己的宗庙中一定要摆放象征权势和地位的不同数量的列鼎,遂有古人的"问鼎"之典;死后往往要放入一、三、五、七等不同数量的铜鼎陪葬,以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在《也说盉壶原地邮局和司母戊鼎重量》(参见000743)一文中,对《司母戊鼎欣赏》(常见000507)中此鼎重875千克的“老皇历”予以纠正:有关研究单位除去鼎足里残留的铸鼎泥范,鼎实重832.84千克。但是在《殷墟》一文中(参见080309)却再次搬出了旧说:鼎重达875千克。  相似文献   

8.
沈飞 《收藏》2020,(1):104-107
宝晋局是清代山西省的铸钱局。宝晋局之前,清政府共在山西设立了山西省局、大同镇局、阳和镇局三个铸钱局。清兵入关以后,为迅速恢复经济,顺治元年(1644年)冬,清政府置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开铸顺治通宝。同时令地方各省开局铸钱。顺治二年,令山西省及大同镇开铸。山西省局设于太原府上马街,所铸顺治通宝制钱背有"原"字,有穿右(图1)和穿上(图2)两种。大同镇局设于大同城内西北钱局巷,所铸制钱背有"同"字,一般在穿右(图3),穿上"同"字者,见有实物,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9.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及右而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  相似文献   

10.
寇尚民 《收藏》2013,(9):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因统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正面中央铸六瓣花星,外环“光绪元宝”四字,上缘铸纪地“浙江省造”,下缘铸纪值“当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浙”;背面为“圆珠龙”图。此币文字与其他浙江当十铜元比较,殊显不同,不仅书体刚劲,且面文“江”字形体特大。故旧时取此特征而名之为“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此币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含金  相似文献   

12.
魏咏柏 《收藏》2015,(3):99
笔者藏有一枚"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花钱,直径34毫米。正面为浑厚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背面是牧童骑牛图,一光头牧童,手持横笛,骑在牛背,牛儿翘蹄回首,形象生动。"洪武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所铸制钱,形制同大中钱。"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花钱,俗称"放牛洪武",多为清末所铸。形制有大有小,铜质有青铜、黄铜、淡红铜之分;牛有拖尾、摇尾之别;牧童有戴斗笠与光头两种。此既是民俗钱,又是吉祥钱。泉界关于"放牛洪武"花钱的争议颇多,有说是大明官方所铸,有说是民间私铸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8)
正直隶省地域广阔,乃是拱卫京师的畿辅重地。清代早期,直隶省曾设置过密云、蓟州、宣府三个铸钱局。这三个铸钱局,为清初直隶省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奠定了基础。顺治元年(1644年)冬,清政府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一并开铸"顺治通宝"钱。同时,"户部议将顺治通宝钱式颁发各省镇,有应需鼓铸者,令定议开局。""题准河南、陕西、临清、宣府、蓟州、延绥等省镇开炉鼓铸。"是时,密云镇局设在北京密云县,所铸制钱背有简写"云"字,仅见穿右(图1)一种。蓟州镇局设在天津蓟县,所铸制钱背有"蓟"字,有穿上(图2)和穿右(图3)两种。宣府镇局设在张家口市宣化县,所铸制钱背有"宣"字,有穿上(图4)和穿右(图5)两种。  相似文献   

14.
周金科 《收藏界》2012,(12):82-83
"乾元"二字在中国古代圣人所集成的《易经》这本解开宇宙人生密码宝典的书籍中被精辟归结为"开创"之意。其代表性八卦符号列"乾"(即天)为首,"释天象创生人与万物使之循环复始而息息不生",语意简练却包含着大自然芸芸众生对上苍的崇拜等朴素哲理。"乾元重宝"钱是我国唐代中期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所铸行以铜材为主的货币,制内方外  相似文献   

15.
数月前,我有幸淘到了一枚华夏最早的重宝钱—乾元大钱。此钱钱径2.6厘米,重约8克,钱文为隶书,直读,"乾"字的"乞"字成钓鱼钩状,书法精妙,背上为星,背下为俯月。据查,此钱是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唐肃宗为什么要铸此钱?话说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将郭子仪率领军队收复长安,唐肃宗李亨回京  相似文献   

16.
刘明科 《收藏》2014,(1):76-80
雨鼎造型比较独特,属西周早期难得一见的宝物。立耳,平沿,方唇,深圆腹,壁较直,三柱足较粗。腹部四面有扉棱,脊棱状若勾环,口沿下饰两两相对的张口卷尾状夔纹,腹中部饰直棱纹,腹下部饰三角形垂叶纹,足上部饰兽面纹。鼎内有一铭文"雨"字。通高19厘米、口径16厘米(图1)。依据该鼎腹的纹饰与鼎内的铭文,可称其为直棱纹鼎或雨鼎;北京故宫博物院称其为水鼎。这件雨鼎是1927年秋冬,由土著军阀党玉琨从陕西宝鸡戴家湾  相似文献   

17.
尚广  郁真 《收藏》2001,(10):75-77
在本期李立新博士《盘点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即将付排之际,我们又见到《人民政协报》刊发的尚广、郁真《“司母戊”方鼎出土记》一文。李文详于历史考古之分析,尚文备于宝鼎沉浮之披露。春兰秋菊,各具其妙,可谓珠联璧合,遂摘而发之,以同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王信堂 《收藏》2012,(5):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内涵之博深,成本之高昂的国粹文化。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7)
正1.鼎,自古被视为国之重器,是权力,权威的象征,又具显贵、盛大、诚信、团结、变革的含义。玉,则是中国人眼中福德灵秀妁宝石,与中国文化伴随数千年,有君子比德如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观念。玉与鼎相结合,以玉制鼎,而且是以国玉和田玉制的玉鼎,在目前也实属罕见。此鼎高15厘米、圆鼎直径26厘米,净重达2160克,玉鼎取名"祥瑞",玉鼎外部表面雕有纹饰,下有三足,整体雕工精湛,器形完美,寓意吉祥,质地细腻,油脂或蜡状光泽明显,具凝润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射箭研究综述--以部分期刊和书籍为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弓箭最早的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军事技能以及生存手段,射箭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传播最广、参与者最多的体育活动.围绕着射箭,古代产生众多形式不同的射箭活动,从中还衍生出了诸如"投壶"、"弹弓"等各种形式的竞技游艺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于是,射箭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称之为"射艺"或"射学".它不但是中国古代武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领头项目.本文对建国以来有关中国式射箭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做了一次简约的综述,大致总结出建国以来中国式射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