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瓶,是瓷瓶的一种,据说是因为此器瓶口较小,仅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的式样在《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窄,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它流行于宋、元、明、清各代。洛阳博物馆珍藏的白地黑花鸳鸯戏水梅瓶是一件典型的宋代磁州窑梅瓶。这件宋代的酒器是1970年在洛阳宜阳县董庄乡洞子沟村收集的。梅瓶高44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5厘米。它小口短颈,  相似文献   

2.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7,(10)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春寿"铭梅瓶(图1),在古陶瓷界享有盛名。据北京马希桂先生在《中国青花瓷》一书中统计,"同类型的‘春寿’款瓶,传世的只见四件,两件存国内,两件流散于日本和英国"。收藏于日本的"春寿"瓶,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青花盖(图2),使我们得以观其全貌。  相似文献   

4.
梅瓶最早出现在宋代,是一种储酒、储水的用具。"梅瓶"这一称谓,直到清末《陶雅》一书中才出现。关于它的得名《饮流斋说瓷》中解释为:"梅瓶,口小而颈短,肩极宽博,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7,(4)
正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6,(3)
故宫博物院是以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建筑群——故宫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它以逾百万件文物收藏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2005年是故宫建院80周年,作为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故宫博物院首次精选馆藏国宝——14件皇家官窑名瓷、10件宫廷御用珐琅进行高仿制作,两件“瓷王”各绝版发行8件,其余每件绝版发行80件,均有绝版编号。  相似文献   

7.
董建 《收藏》2013,(3):111-113
锦衣卫,这个至今仍让人感到神秘和恐惧的组织,成为明代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现象。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锦衣卫牙牌,揭开600多年前明代锦衣卫这一政府"特务"机构的神秘一角。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象牙腰牌,牌作八楞形,上部云花圜纹,中间有穿,以便悬挂。长9.4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正面中间阴识篆书"关防"二字,上部阴识楷书"锦衣卫",左为"壹百贰拾肆号"。背面阴识楷书"缉事旗尉悬带此牌,不许借失,违者治罪。"(图1)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4)
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姿态丰腴,恰恰可与瘦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梅瓶由此,从审美意象转变成一种器物名称。所以说,梅瓶得名是不断附加文化概念,慢慢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许哲  卢志远 《收藏》2020,(3):80-87
2019年11月9日至2020年1月1日,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瓶’安喜乐——馆藏明清瓷瓶展"原创展览。在众多馆藏文物中,遴选出65件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瓷瓶进行展览,器型上包含有玉壶春瓶、梅瓶、橄榄瓶、观音瓶、赏瓶、贯耳瓶、蒜头瓶、琮式瓶、葫芦瓶等十几种瓶型,在柚色上有青花、单色柚、仿哥窑、窑变釉、粉彩等。本文选取其中15件特色展品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闽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明代孔雀绿釉玉壶春瓶"(图1)。该瓶器形较小,数十年前,在闽北邵武修316国道挖掘的弃土中,被发现拣回收藏。瓶高9厘米,口径3.6厘米,腹径5.5厘米,足径3.5厘米,瓶的腹部和颈部可见两道接痕,为三段坯胎制作。该瓶具有元瓷的某些特征,如圈足外撇,足  相似文献   

11.
杜文  权敏 《收藏》2012,(7):56-63
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以外销瓷为主的古瓷精品,由黄新兰女士斥资从海外购回。这批古瓷以广彩瓷、德化瓷、青花瓷等外销瓷为主,还包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流失海外的一些清代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佳品,其中以广彩瓷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使该馆成为国内外收藏高质量广彩瓷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为此,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回归故土——黄新兰典藏外销瓷器精品特展"。在此介绍极富特色的德化窑瓷塑展品,它们充分展现出德化窑造型多变、胎釉如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1990年9月初,安徽望江县城郊护城村砖瓦窑厂工人在挖窑土时,发现一座北宋砖室墓葬,并出土一批人物瓷俑。当即由该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为该县博物馆收藏。前些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瓷俑共计26件,其中武士俑2件,  相似文献   

13.
外销瓷回家     
《收藏》2011,(8):I0034-I0034
南昌大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将外销瓷藏家余春明及其收藏请到了南昌大学。建立了外销瓷博物馆。这是南昌大学若干人文博物馆规划中的第一个,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按照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的话说,在历史上,中国瓷器就是从这里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们又回家了。  相似文献   

14.
董建 《收藏》2013,(2):111-113
锦衣卫,这个至今仍让人感到神秘和恐惧的组织,成为明代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现象。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锦衣卫牙牌,揭开600多年前明代锦衣卫这一政府“特务”机构的神秘一角。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8,(7)
祈愿世界和平,祝福北京奥运。历时3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中国陶瓷泰斗王锡良、中国当代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联袂创作,江西省陶瓷工业总公司国家用瓷办、景德镇珠山画院出品的"永久和平"国礼珍藏青花梅瓶,实现了青花制瓷史上瓷质、器型、釉色、创意的全面突破,被誉为当代"青花瓷王"!主管部门破例划拨800件向公众首发。  相似文献   

16.
方石 《收藏》2010,(11):45-48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器风格。近年来,随着西夏瓷不断发掘出土、西夏瓷的收藏热日益升温,赝品也时有所见。本文将西夏王陵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灵武窑刻花瓷与赝品进行对比,从器形、刻花内容、刀法、釉色、胎质、底部特征等细节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7.
裴少菲   《中国收藏》2020,(5):40-43
在抗击疫情期间,全国各家博物馆纷纷释出自家的镇馆之宝,借其寓意表达对战胜疫情的决心。武汉博物馆拿出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并以“梅开五福,平安长久”这句话向全国人民表示感谢。我们不妨再来仔细品赏一下这件宝贝。  相似文献   

18.
权敏  杜文 《收藏》2012,(4):56-63
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以外销瓷为主的古瓷精品,由黄新兰女士斥资从海外购回。这批古瓷以广彩瓷、德化瓷、青花瓷等外销瓷为主,还包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流失海外的一些清代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佳品,其中以广彩瓷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使该馆成为国内外收藏高质量广彩瓷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为此,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回归故土——黄新兰典...  相似文献   

19.
陈蓓露 《收藏》2012,(20):120-123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148件(套)精美瓷器承载着东西方交流历史进程的记忆,也让参观者再一次从中国与英国的"碰瓷"中远眺广阔的海外瓷器市场。在今天内地的收藏市场中,全球化的瓷器收藏趋势已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7,(11)
正假如要在千姿百态的中国瓷器中选出一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经典盛行且精致美观的器型,或许很多人都会与笔者一样,选择梅瓶。古玩收藏界有一句行话,叫"卧器不如坐器,坐器不如立器",而在所有立器中,又以梅瓶为至尊。梅瓶,顾名思义,是用来插梅花的瓶子,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诞生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开来。梅瓶的样式形制,每个时代略微有所差别,但通常是小口唇沿,短颈丰肩,上腹浑圆,下腹内敛,底部圈足。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对梅瓶的概念进行了近乎完美的阐释:"梅瓶口细而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