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喜萍  翟荣  赵希利 《收藏》2017,(1):74-81
西安博物院收藏了一批西安北郊出土的窑藏白瓷50余件,其中带有“官”字款白瓷30件,这批瓷器制作规整,胎体轻薄细腻,釉色白中闪青,其精英程度堪比中国古代白瓷的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
正西安博物院收藏了一批西安北郊出土的窖藏白瓷50余件,其中带有"官"字款白瓷30件、这批瓷器制作规整,胎体轻薄细腻,釉色白中闪青,其精荚程度堪比中国古代白瓷的翘楚之作。窖藏发现这批瓷器出土于西安市火烧壁东村南部。1985年3月的一天,西安华光劳动服务公司的建筑队在西安火车西站北部施式时,在距地表0.6米处发现一灰色陶罐,内装瓷器百余件,因为陶罐当时已被挖破,罐内的瓷器也多有破碎。经随  相似文献   

3.
正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颜真卿亦有诗赞"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其中"白瓷""素瓷"指的应是唐代邢窑的白釉瓷。邢窑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随着不断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发现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窑场遗址约30余处,总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遗址内出土各类瓷器标本万余件,有碗、盘、  相似文献   

4.
程霁红  宋康年 《收藏》2011,(2):29-29
1990年9月,安徽省望江县护城村砖瓦窑厂取土时发现座北宋券顶单室墓,县文管所闻讯赶赴现场抢救性清理,出土随葬品50余件,以陶瓷器为主,还有方青石墓志铭。出土文物中,一件青白瓷箫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箫制作精致,釉色锃亮,造型秀美,胎薄而质坚,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8)
正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由西安市文物局、深圳市文物局、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与深圳望野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雪落长安——唐代的白瓷"特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出。深圳望野博物馆提交展品42件/组唐代白瓷,分为带铭款、类金银器、茶具、酒水器、文房用具、宗教用具及其他生活用器7个板块,系统展示了唐代白瓷的如银类雪与素雅华美。此展中很多展品难得一见,本文择取部分代表性器物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6.
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是上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不但全面反映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再现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风采以及雄浑博大的大唐文化。国宝级的鹦鹉纹提梁银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  相似文献   

7.
邢窑白瓷是中国唐代瓷窑产品。窑址位于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内丘在唐代属于邢州,故史称邢窑。历史文献对唐代邢窑瓷器多有记载和赞誉。邢窑白瓷的生产,开始于隋,入唐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唐中后期已自成体系,并能与越窑青瓷分庭抗礼。邢越两窑所产瓷器,一白一青,在地域上一北一南,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  相似文献   

8.
刘丽文 《收藏》2013,(3):106-110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本刊于2013年2期杂志上刊登了《奢华的大唐风韵——镇江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器窑藏(上)》,介绍唐代银质茶器、熏炉和首饰,此次刊登下篇,呈现唐代银质酒具,餐具及药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刘丽文 《收藏》2013,(5):106-111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本刊于2013年2期杂志上刊登了《奢华的大唐风韵——镇江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器窑藏(上)》,介绍唐代银质茶器、熏炉和首饰,此次刊登下篇,呈现唐代银质酒具,餐具及药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朝春 《收藏界》2011,(4):56-58
青花瓷碗是建水窑青花中存世量最大的器型,几乎所有青花遗址都有出土,如蒙自瓦渣地出土有17件,泸西和尚塔出土18件,个旧王林寨出土34件,元阳六逢出土74件等。器型多为敞口,深腹,也有浅腹、弧腹。外壁装饰纹样有牡丹、松树、蕉叶、太阳、莲花、菊花、杂宝、佛杵、鲑鱼等。  相似文献   

11.
马起来 《收藏》2012,(7):71
1984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唐墓出土一件邢窑白瓷三鱼纹研盘,白净古拙,完好无损,用途应为研磨器,反映了唐人的生活情趣,不可多得。该盘高3.2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浅矮似碟,敛口,唇边有一流,腹斜收,圈足厚而低平。盘内满刻较深的网纹,巧妙运用三条弧线刻划出共用一个鱼头的三条鱼纹,鱼眼圆睁,鱼鳞逼真,艺术性较高。研盘口沿和外壁上半部分施白釉,外壁下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唐墓出土一件邢窑白瓷三鱼纹研盘,白净古拙,完好无损,用途应为研磨器,反映了唐人的生活情趣,不可多得。该盘高3.2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浅矮似碟,敛口,唇边有一流,腹斜收,圈足厚而低平。盘内满刻较深的网纹,巧妙运用三条弧线刻划出共用一个鱼头的三条鱼纹,鱼眼圆睁,鱼鳞逼真...  相似文献   

13.
姚江波 《收藏界》2010,(8):62-64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瓷业大发展一渐至鼎盛的时期,瓷瓶的发展更是这样,各色釉品的瓷瓶都出现了,如,白瓷(图1)、黑瓷、青瓷等等。各大窑口也部有瓷瓶的生产,来看则实例:唐代瓷瓶“I式:2件。尖圆唇,短颈,短流,腹上部鼓出,平底。T1③:129,口径9.5厘米、腹径16.2厘米、底径12厘米、高21.5厘米”(见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塑城县长沙窑1999年发掘简报》。  相似文献   

14.
朱连华 《收藏》2019,(1):85-87
为配合清凉山居项目建设,自2014年以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上塔坡村北侧清理唐代墓葬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数百件。  相似文献   

15.
杨小林 《收藏》2007,(3):104-106
1988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曲迴寺村出土了一批金饰银器。金饰共16件,总重121.38克;银器4件,总重295.83克,这批金银饰品的制作工艺可分为花丝,錾花,浇铸,打胎等。  相似文献   

16.
刘丽文 《收藏》2013,(2):106-110
我国古代金银器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而深受人们的珍爱。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1982年元旦,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发现一处唐代银器窖藏,埋藏深约1.3米,出土银质酒瓮一口,瓮内装有各类银器,另有大银盒、盆、钗等堆放在银瓮的西侧。该窖藏出土银器共计950余件,有酒瓮、盆、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令筹简、鎏金酒令筹、托、碗、盒、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5)
正虢国墓地位于河南三门峡北部的上村岭,是周代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从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出土玉器数量众多,尤其是精美的仿生动物玉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中虢仲和虢季两位国君墓共出土了6件龟形玉饰,而且分属于不同时代,即商代和西周各3件,它们为对比研究龟形玉饰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为研究探讨西周玉器提供了实物和标准器形。  相似文献   

18.
贺旭辉 《收藏》2011,(12):94-96
这件狮形香熏(图1)出土于西安的唐代墓葬,其质地为滑石质,白色,纯净微透明,光洁细腻,温润如玉。由熏盖和熏座两部分扣合而成,通高12.8厘米。熏盖圆形,盖面凸起,其上雕一蹲踞的雄狮,狮身直立,头高昂,口大张,威风凛凛。盖的中心有一深孔,贯通狮腹直达狮口。  相似文献   

19.
张佳宏 《收藏界》2013,(6):127-130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我国唐代最著名的青瓷窑口越窑和白瓷窑口邢窑釉的化学组成,本文将接着介绍我国古代其他著名窑口瓷器釉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20.
李铁锤 《收藏》2011,(3):38-43
提到川窑白瓷,不能不想到唐代诗圣杜甫在诗中描绘的“轻且坚”“胜霜雪”“叩如哀玉”的“大邑烧瓷”,这个千古之谜始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去探寻。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成都古玩市场上就偶有白瓷出现,当时被称为“唐大邑窑白瓷”。1956年四川考古界在收集大量标本后认定,它们是本地不明窑口的宋代白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