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文 《收藏》2006,(12):76-80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儿、婴戏图等,它们主要是以儿童持莲、攀花、嬉戏、游艺等活动为绘画题材,真实地保留了下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画面。  相似文献   

2.
退休之后,我迷上了老照片的收集。多年来,我收藏了数十幅规格不一的反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儿童生活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孩子们滚铁环、跳绳子、跳橡皮筋、踢毽子、玩老鹰捉小鸡……童趣盎然,定格成一个个永恒瞬间,这些画面是那个时代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真实写照,为我们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虽然,那时候的儿童游戏都很简单,但给那个时代的孩子带来了无限欢乐,陪伴他们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每每欣赏这些老照片,我都会感到格外温馨。滚铁环是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图1),用铁钩勾住铁环一路小跑向前滚动。以铁钩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滚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用力稍不平衡铁环就会倒下,而且要掌握跑动的节奏。滚铁环可以一个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农业和冶铁、纺织、造船和制瓷等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城市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市民体育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健身娱乐活动的开展。 儿童游戏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唐人路德延在《小儿诗五十韵》中,记录了骑竹马、藏钩、打秋千、放风筝、踢球和捉鸟等部分儿童游戏,如果说隋唐是我  相似文献   

4.
中国香港于2007年发行的《儿童》邮票上布满错综复杂的线条,这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填色游戏图画,用以培养儿童的判断能力和想象力(图37)。列支敦士登发行的《行业工匠》邮票,其设计也选择让线条说话:布满画面的各种工具和人的右手均由线条勾勒而成.  相似文献   

5.
<正> 小学和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一般是通过游戏来完成任务,达得教学目的的。游戏不仅能使儿童的身体和智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小学或幼儿教师能够创编儿童游戏,将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方便。编写儿童游戏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有思想性学龄前后的孩子,思想单纯,洁白如纸。编写的游戏,其思想内容要健康,使儿童在活动中受到正面教育。例如;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培养儿童团结友爱和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兴盛于汉唐,至宋代几乎每项成人体育游戏活动都少不了儿童的参与,尤其是发展至明代,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代的儿童体育游戏活动主要有习武、摔跤、蹴鞠、冰戏、秋下、风筝、扑蝶等。这些儿童体育游戏活  相似文献   

7.
于荣丽 《收藏》2007,(5):61-61
“倒流壶”和“公道杯”是我国古代科技含量最高的陶瓷酒具,是古代陶瓷工艺与先进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有顺治五彩八仙人物纹桃形倒流壶(图1),高17厘米,腹径11厘米。壶体寿挑形,下承外卷的高足,曲柄,长弯流,流上有3片桃叶与壶体相连,壶底有一个小扎。壶身用五彩绘八仙人物中的四人,一面画曹国舅和蓝采和,二人上方有一只飞翔的仙鹤;另一面画韩湘子和铁拐李,两人之间有一只梅花电,左上角用红彩书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之五中的两句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画面寓意“八仙祝寿”和“鹤鹿同春”,都是清初景德镇瓷器上流行的贺寿类吉祥图案。  相似文献   

8.
赵宸君 《体育文化导刊》2013,(1):139-140,148
从季节变化和体育游戏的角度对清代翰林画家焦秉贞手绘绢本《百子团圆》图册中的图片进行归类和统计,筛选出图册中和体育最为密切相关的7幅,阐述图册中儿童体育图像和历代婴戏图之间关系以及儿童体育图像和古代儿童诗歌所描述的儿童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一、"猫捉弹跳鼠"(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变向快跑及躲闪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二)场地器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橡皮筋若干根。(三)游戏方法如图1所示,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两名学生在中间,一名学生扮"猫",一名学生扮  相似文献   

10.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以下三个重复局面应该怎样裁决?请您给予解答。谢谢!回答:图1,此待判局面红方两步平车长捉黑马均为"捉"。黑方马3进1捉红车、红炮为"捉";马1退3为"闲",盘面上存在着的黑车吃红炮与走动的子无关联。棋例裁决:二捉对一捉一闲,红方变着,不变作负。图2,此待判局面红方两步平  相似文献   

11.
沿线互追     
一、游戏目的发展速度、反应和灵活等协调能力。二、游戏准备画一个20×20m的正方形,再画出它的两条对角线和两条中位线后,将正方形各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三、游戏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队,分别以一路纵队站在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第1名同学站在线上,其他同学站在线外)。游戏开始,每队第1名同学上场,沿线奔跑,规定甲捉乙、乙捉丙、丙捉丁、丁捉甲,4人可随意沿任何一线追或逃,但都不可以从一线中途返回。要改变跑的方向时,必须在两线交界处才能进行,注意捉对方的同时,要提防被第三人捉到,…  相似文献   

12.
张沛心 《收藏》2008,(4):108-109
游戏是中国古代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通过游戏儿童不仅可以获得身心的健康.而且可以从中体验团结合作以及竞技带来的愉悦。中国古代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应该与人们对其强身健体功能的认识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正婴戏图,即描绘孩童游戏的图案。自晚唐五代出现以来,婴戏图历经宋、元、明、清及至民国的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传递着传统儒家哲学中多子多福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子孙满堂美好生活的追求。晚唐及五代瓷器上的婴戏图,最早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南方以湖南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扛莲童子纹和越窑青瓷刻划划海水莲花婴戏图为代表。北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选择适当的体育游戏内容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往往容易被一些体育教师忽视 ,那种“贴膏药”从小学贴到大学 ,“老鹰捉小鸡”从幼儿园捉到大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所以作者认为选择体育游戏时要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 ,游戏内容必须有益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1 学龄初期(7—10岁)生理特征 :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学龄前儿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肌肉力量和协调动作都发展起来了。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也比学龄前儿童更明显 ,但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协调 ;心理特征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和转…  相似文献   

15.
民间儿童游戏起源于古代,在20世纪60~80年代盛行,之后又日暮途穷.儿童游戏的起源时间久远、方式多样,它只有在其适应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并得以生存,这些条件的丧失正是其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正确看待儿童游戏的消逝并加以整理、保护,才能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第七章棋例细则1.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着法:1.车四平五将5平62.车五平四将6平53.车四平五…………如图1,尽管红方只有车能走动,无从变着,但因违反长将禁例,也应判负。2.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着法:1.车三平四将6平52.车四平三将5平63.车三平四…………如图2,红方一将一捉。虽是车原来就能吃马而未吃,但将后捉马,是从没捉到捉,仍应按捉处理。红方不变作负。3.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着法:1.马二退一车9平82.马一进二车8平93.马二退一……………  相似文献   

17.
古代儿童的体育游戏──踢房童戏,是我国古代少年儿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的统称。由于它普及面广,用具简单,故而流传极其广泛,而且历史也很悠久。在古代童戏中,有一种叫做“踢房”的体育游戏,其法是先将陶片、瓦片或瓷片打制成近圆形的道具(此亦称为“踢房”游戏所用...  相似文献   

18.
第七章棋例细则6.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按闲着处理(见图1、图2、图3)。 着法:1.马八进七炮1进12.马七退八炮1退13.马八进七…………如图1,尽管黑车依仗炮的保护能吃红方底马,但避炮属于从捉到捉的闲着。而红马长捉无根的黑炮,违反禁例,红方不变作负。 着法:1.炮八平九车2平12.炮九平八车1平23.炮八平九…………如图2,红炮走动前后,红车均能吃黑中象,避炮属于从捉到捉。而黑车长捉红炮,违反禁例,黑方作负。 着法:1.马三退一车7平82.马一进三车8平73.马三退一车7平84.马一进三…………如图3,红…  相似文献   

19.
感恩母亲     
李润 《集邮博览》2014,(5):90-91
正每逢母亲节,人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母爱是伟大的,因而人们创作出大量赞颂母爱的文学作品,以及充满了慈母亲情的歌曲,就连烟标也不乏母子情深的形象。我国较早出现母亲形象的烟标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南烟公司出品有一枚送子牌烟标(图1),其主版描绘了一位母亲怀抱幼子的亲昵画面。到了20世纪40年代,母亲的形象已不时现身烟标,如大成互助烟厂出品的推车牌烟标(图2)、  相似文献   

20.
刘再贵 《体育教学》2008,(12):54-54
“捉尾巴”游戏是在小学阶段深受中低年级学生青睐的激兴游戏之一。常规的“捉尾巴”游戏是学生存奔跑、躲闪过程中采用“摸、抓”等形式,攻守双方在行进中快速灵活的用手提列系在对方腰后的跳绳或布条(尾巴),同时采取相应防守措施的一种激兴游戏,能较好地发展学生速度素喷和灵敏素质。下面,我们对单纯的以奔跑、躲闪、追逐为主的“捉尾巴”游戏进行一下改编,看看还会有其它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