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庭审网络直播作为司法公开需求与网络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播送庭审过程,让公众参与司法建设,由此实现从传统旁听庭审的“现场正义”到网络“可视正义”的转变。经实证分析,目前国内庭审网络直播的整体运作日渐成熟,但也存在隐私泄露、行政倾向严重、直播信息公开有限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庭审网络直播制度,有效厘清庭审公开中的诉讼权利与社会公众对司法知情权之间的关系,建构审批程序司法化,同时对如何理解并准确适用庭审网络直播受案范围作出类型化分析。在庭审公开原则基础上,注重庭审网络直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实现司法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法官诉讼行为在刑事庭审活动中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司法正义的实现及其程度。本文以中国现实的司法环境为基点,从权利告知、证据调查及程序引导等三个方面对法官诉讼行为作出了反思性评述,并对引起法官诉讼行为偏差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尝试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刑事司法公正的核心,庭审实质化要求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认定须以具体的刑事审判为中心。面对法官不能独立办案、被告人诉讼地位不平等、逮捕"绑架"判决结果及辩护质量低下的形式庭审困境,须从确立独立办案理念、保障被告人实质诉讼主体地位、设立辩护准入门槛等方面予以改革,以期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司法职业教育适应性,回应我国互联网司法实践中在线异步审理模式发展,有必要结合虚拟仿真等数智化技术,探索以“错时”加“隔空”为特征的在线异步实训教学模式。相较于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等线下即时实训,在线异步实训具有时空异步、高度书面和案由明确的显著优势,不仅使实训教学从物理实体空间转换到网络虚拟空间,且从时间维度重塑了以往司法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表现形式。未来在线异步实训模式将同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融合,主要用于简单法律场景实训和大型庭审实训课前准备。探索在线异步实训教学模式路径,能助力司法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发展,从而为司法职业教育专门实训系统的研发、内容建设和资源供给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刑事公诉案件中控辩双方在庭审前故障隐瞒重要证据,在庭审时突然袭击对方,使对方不得不申请庭延期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又是合法的,但我国目前的这种立法体例又与我们要求提高庭审效率,排除法官预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庭审改革目标相违背,在普通法系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和香港地区,以及大陆法系的日本在刑事案件的庭审中却是不允许一方利用隐蔽的证据突然袭击对方,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立法上都有一套完整的证据开示制度,这种证据开示制度确实也起到了提高庭审效率,排除法官预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诉讼基本原则的作用,我国在立法上应当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开示制度,赋予控辩双方庭审前的知情权,禁止庭审中的突袭,以实现提高我国刑事公诉案件的庭审效率,防止法官预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诉讼基本原则的庭审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6.
现代世界各国,为了解决高犯罪率和刑事司法效率低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国家考虑对一些普通程序的案件适用简易审,普通程序简易审简化了庭审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刑事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但是,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不能妨碍正义目标的实现,也不得对当事人的权利造成侵害,同时,要明确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案件范围。这样才能既维护刑事审判的程序公正,又提高刑事案件审理的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社会各界重新检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现有措施,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的传统行政监管和刑事规制方式在规范实施、保护范围和监督效果等方面存在短板.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益诉讼制度的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在公益诉讼检察的专业技能支持下,该制度能够进一步发挥其风险预防和生态保护的优势.因此,公益诉讼制度的系统构建应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公益诉讼运行的相关规定和具体实施细则为基础、行政执法上积极配合公益诉讼自觉整改和接受监督、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司法工作和发挥检察机关在"四检合一"的指导下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公众多形式参与公益诉讼等对策,实现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环节构建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刘忠 《考试周刊》2012,(23):194-196
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是非常丰富的,但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并不完善。上诉权应当是刑事被害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而现行法律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并未作任何规定。不赋予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以刑事上诉权,不仅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保护,而且常致刑事司法于被动境地,不利于矛盾纠纷的根本解决,有悖司法公平、公正。作者认为,要在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当对与被害人上诉权有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一特别是对“上诉不加刑”原则、诉讼结构平衡理论、刑事公诉案件求刑权的归属和权利与权力相制衡问题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并从立法上进行疏浚.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刑事程序利益是诉讼主体进行诉讼行为的根本动机;诉讼主体通过对诉讼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后,决定其诉讼行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重复追诉、过度追诉、程序回流、诉讼拖延、程序繁琐、混同等均会导致程序的不利益;程序利益需要法律保护,程序利益的法律保护有赖于以类型化的方式对程序进行分流;型构多元化的刑事司法程序,对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刑事公诉案卷移送方式上,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国家普遍采用“卷宗移送制度”,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国家普遍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对刑事公诉案卷移送制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刑事案件公诉方式的问题上都追求:设立公诉审查机制,设立证据展示制度,实现庭审实质化,提高审判效率。在追求消除、减少法官审前预断,实现庭审实质化的价值追求上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依靠起诉状一本主义、交叉询问制度与完善的证据规则,职权主义国家依靠相关的程序制度、完善的证据规则以及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11.
非羁押诉讼制度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诉讼基本原则,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积极推进非羁押诉讼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标准把握不统一、非羁押诉讼的配套措施保障不力、执法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对非羁押诉讼案件的监督、调动执法主体积极性、强化对非羁押案件的释法说理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它与建设网络强国、法治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内涵一致。在法院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彰显互联网法院的核心价值,应强化其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之功能定位。目前,互联网法院在探索民事领域诉讼规则方面已有较多尝试,但在行政诉讼领域,却鲜见涉网案件诉讼规则的创制。部分涉网行政案件属于互联网法院受案范围,但由于司法解释列举的范围有限,司法实践呈现出实质审理案件少、案件类型单一化、上诉率高、裁判标准不统一的样态,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互联网法院在探索涉网行政案件诉讼规则方面的成效。从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层面分析,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范围,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并赋予行政相对人程序选择权以跨越其与行政机关间可能存在的数字鸿沟,以进一步实现互联网法院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有着从WWW中获取“刑法相关信息”的特定需求,和互联网上的一般用户一样,同样面临着“大海捞针”的窘境。司法部于2004年6月以部级科研项目形式向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下达专项任务,研制开发《刑法信息综合分析系统》,面向互联网刑法相关信息,对其进行筛选、分类等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为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领域特定用户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系统前端使用元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信息检索交互界面,向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服务,并运用文档聚类方法对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进行快…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改变过去"侦查中心主义"实现庭审实质化。本文介绍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的提出背景,并从庭审实质化,对抗式诉讼和辩护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并结合我国目前刑事辩护的现状,分析美国有效辩护制度在中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在线诉讼规则》)颁布施行,标志在线诉讼时代的来临,《在线诉讼规则》明确除特殊情况外,在线诉讼案件无须提交纸质材料,电子化成为在线诉讼材料主要呈现形式。通过对在线诉讼电子化材料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在线诉讼电子化材料司法适用中存在的认证程序繁琐、数据管理风险、示证难以触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优化电子化材料认定规则、加强电子化材料数据管理、实现电子化材料算法透明、引入区块链技术与电子化材料相结合等方式对问题予以回应,为完善在线诉讼电子化材料司法适用提出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我国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尤为迫切和重要。刑法裁量上的非刑罚化、非监禁刑、缓刑的扩大适用和死刑的减少适用,刑罚执行上的减刑、假释的扩大适用和社区矫正的大力推进,刑事程序上的无羁押诉讼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推行,都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以教育改造罪犯,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有助于促进和平司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实现被害人、加害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契合。克服西方经验语境下制度移植与本土司法理念、诉讼制度、诉讼机构模式、诉讼工作机制等因素不相适应的矛盾,应从立法上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地位、适用条件、违背意愿和解及和解反悔的法律责任,强化刑事和解法律监督,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有区别,也有联系.庭审中心主义的核心是证据调查和事实认定以法庭为中心,其得以提出既有外部坏境的因素,也有诉讼内的现实动因.从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的沿革来看,其目的也是以庭审中心主义为导向的,并基本形成了控辩对抗的格局,完善了相关配套机制.从庭审中心主义的实现路径来看,应当注重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和被告人辩护权保障的完善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结合中国司法现状,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张并非是最佳选择。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益的角度入手,针对几类特殊案件,尝试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启动机制,从被害人及司法机关两个角度对这一机制作必要性分析,并且从诉讼的构成、证明、目标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设置作可行性分析,从制度体系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独立启动机制的适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提高诉讼效率是现代诉讼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之一。为了提高诉讼效率,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采用了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自诉案件调解审以及辩诉交易等制度,这些简化审制度确实提高了诉讼效率,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但刑事简化审制度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刑事简化审制度的研究对司法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