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源自“第三波”民主化的“转型范式”主导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政治发展的思考.然而在理论上,以卡罗瑟斯为先导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内含的几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存在着“线性转型观”以及“选举迷信”等错误;而在经验上,威权替代、威权韧性、民主衰退与民主解固等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解构了转型范式.总而言之,不论是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转型范式都是无法成立的.相反,政治发展是一个具有多重可能性的过程.其不仅在过程上可能是曲折的,不存在单一的线性路径,而且在目标上也不必然转向西式自由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2.
西方政治转型理论既是传统政治发展理论的承接和延续,也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南欧、拉美、东亚等地区的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而产生的理论总结和分析。其核心内容在于对与政治体制转型因素和政治体制转型之间关系的研究,其关注重心在于对威权主义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的动因、过程、后果的动态分析。不同的方法论分析框架形成了政治转型的不同逻辑。关注和研究政治转型理论及其影响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威权主义是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政治中的威权主义同样也是伴随着日本政治现代化而产生并发展的,它不仅在日本的两次政治转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对当代日本政治亦产生重要影响。对威权主义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实现从民族国家到民主国家的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权在民是近代国家转型的基本理论基础。如果说西方的发展沿着民主—国家的路径,而中国的进步则是沿着国家—民主的路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家权力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思想转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国家转型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把作为治理形式和民主形式的协商民主嵌入国家治理之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型国家仍需权威主义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权威主义政治在东亚的实践是成功的。当前,亚洲和其他地共的转型国家仍然需要坚持权威主义政治,而不应热衷于西方的民主政治。本文从权威主义政治的含义和特征,政体与国情,权威主义政治的实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尧 《教学与研究》2007,13(9):76-82
20世纪后期全球范围内的政治转型推动了比较政治研究的深化.随着大量新生的民主国家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民主陷入了不稳定甚至倒退的现实,民主化研究也从最初的"转型学"开始向"巩固学"转变,民主巩固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学界讨论的热点,学者们对什么是民主巩固、民主巩固的前提和条件、民主巩固的测量等问题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但是,民主巩固研究中最具有争议的是民主巩固的概念,对民主巩固的理解差异之大以致有学者否定民主巩固这一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民主巩固概念在民主转型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7.
孙帅 《教学与研究》2023,(6):107-114
西方“民主-威权”二元对立话语的生成过程,展现了西方以偷换概念的方式争夺民主话语权,企图把“民主化”转化为“西方化”的过程。这一话语既存在鲜明价值诉求,又存在强烈的政治诉求与利益诉求,其暗含的民主转型诉求是在遮蔽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企图以唯意志论的逻辑,实现对他国的政治蒙蔽。其话语既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又存在“不当二分法”的形而上学悖论,还存在价值原则与事实原则的二元对立。西方民主话语遮蔽经济基础的根源性问题,虚幻地站在上层建筑与价值理念的道德制高点进行合法性与非法性的判定,必然会面临逻辑建构与现实实践的悖反困境。  相似文献   

8.
对于苏联和西班牙民主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需要从转型战略、历史遗产和转型方式三个方面加以考察。选举顺序、衰败式后全能主义—威权主义制度遗产以及精英主导—协议转型方式共同决定了苏联和西班牙两国民主化过程中的民族问题。处理好民主化研究中的行动者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将成为推进相关问题研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战后东亚国家出现的威权政治体制,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基础。经济与政治基础的相对薄弱无疑是东亚选择威权主义政治而不是西方民主制的重要原因。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威权 发展”模式反映了东亚国家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它并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从长远观点来看,它只是一种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是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的政治统治模式.民主的价值需求很容易在后发国家中形成构建主义视角下的民主的"鸟托邦".然而后发国家中公民文化的缺乏、市民社会的孱弱、宪政法治欠缺,使得民主更多地成为一种虚假的借口,即使得以确立也很难巩固.在后发国家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公民精神,促进内生秩序与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了未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具有以民主观念为起点和以民主制度为起点这两种模式: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Ⅰ—民主制度Ⅱ”;以后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Ⅰ—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Ⅱ”。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其政治民主化只能选择“民主制度Ⅰ—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领导集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坚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贡献与发展。第三代领导集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有着其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及其意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其民主政治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而是一种具体的经济制度与民主制度特别是民主的具体运行体制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对民族政治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一方面,也有消极影响的一方面。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民族政治发展的同时,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以实现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全面正确认识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多元社会变迁中的重要影响参数和现代化的原动力,政治发展越来越表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向上的政治变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变量.对网络社会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扩大发展中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从具体国情出发,走的是一条阶段性实践、渐进式变革的路径。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在民主体制与程序形式方面,虽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存在区别,但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与渐进性。中国民主政治的渐进路径,应始终围绕人民这一核心主体,根据制度建设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来进行相应阶段的民主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8.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出现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乡政与村治、村治机关与村民等一系列的矛盾。村民自治的家族化倾向也开始出现。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历史原因。也有村治机关自身的原因。从法律上界定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乡政与村治的权力界限,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是消除这些矛盾,实现农村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是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人类政治生活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日趋完善的一个历史过程,它包括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在现代突显为政治改革。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民主法治为目标,以人为本为原则。通过完善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用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积极主动吸取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等基本途径,以立足国情、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渐进式”发展战略,最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我国从一开始就是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国家 ,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民主政治尚不完善 ,须进一步加强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对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