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多元化,行业分工的细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时期就业形势的严峻,唯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增加校企合作水平,方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齐智慧 《考试周刊》2011,(32):197-198
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产生很大差距;大学生不再是"天子骄子"、"社会宠儿",相应的变为在就业方面的弱势群体,这一转变必然导致诸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出现"升学热"现象。这背后既有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对职业技术人才更高需求的推动,也有受教育者个体基于自身受益的教育选择驱动。文章基于信号理论对"升学热"现象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市场信号机制下,不同能力水平个体所选择的升学策略,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并会对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以及职业教育体系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由此,围绕能力导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就是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院校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CareerEDGE模型对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剖析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成熟,搜寻理论在劳动力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开始为分析和研究失业问题提供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21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有必要从摩擦性失业问题、技术性失业问题、搜寻能力问题、配置能力问题和外部管制问题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强化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社会联系、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部结构、完善就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以及加强课程体系改革的政策力度来调整高校课程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打造大学生创业能力应对毕业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提升在校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本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把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创业品质、坚持主动创业与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已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想要缓解就业压力,那么引导大学生创业已在所难免。根据现在严峻的社会形势,再与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相结合,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当中,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又使其创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针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2):97-100
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极大重视。伴随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就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传统的就业教育与方式难以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并变得极为重要。高职生无论在就业的质量还是就业的稳定性方面都难以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提并论,创新创业教育便显得更加紧迫。在互联网已极为普及,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天,以提升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为目标,进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是摆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实施者们面前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学费高涨、就业压力剧增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又“卷土重来”。在新形势下,以初中毕业生选择报读电大“2+2”大专为例,应用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对教育投资的收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除了教育的信号功能依然有效外,教育投资依然是一项十分值得的投资,当然要特别注意教育投资的时效性问题,同时能力是关键,学习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数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单亲家庭大学生因为家庭特殊环境的影响,在心理和行为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亲家庭大学生如何在激励的竞争中顺利实现就业值得关注。基于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入手,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五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增强单亲家庭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的就业现实是极其严峻的.多年来由国家统包分配的就业政策,使教师从心理上没有将就业、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走出校门后,习惯于到国有企事业单位谋职,而不愿到基层服务三农,更不想去创业.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创业精神为核心,改革教材、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更新教育观念,紧跟市场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中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均面临严峻的形势。中学生无出路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学校风气、教育威信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究其原因,除了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大背景影响外,还与中学教育同社会需求脱节、中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晓武  周春平 《江苏高教》2012,(1):97-98,116
大学生人力资本主要包括知识资本与能力资本两部分。实证研究表明,知识资本投资并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能力资本积累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大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基础上,还应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增加能力资本投资;高等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通识教育;高校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础。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提高这种能力的途径主要靠教育,或者说,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在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理论,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资。但这些教育投资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由于过度教育,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因此许多学者对教育是否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表示怀疑,于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信息非对称理论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引起了政府、高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本文力图从筛选假设这一教育经济学理论利与弊的方面探析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求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有效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包括贫困学生自我认知模糊、就业取向功利、自卑心理严重、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问题。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基本要求,解决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问题必须首先提升贫困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也要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提升贫困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还要积极发挥政府和行政部门在贫困学生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它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但目前在设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时并没有针对各个不同的专业岗位而设置,也就无法满足各个行业及不同岗位的需求。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及分析,按照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作为设置课程的核心,以满足企业各个岗位不同需求为目标,对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职业路途不明确等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倡导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立足于学生、学校、社会解读独立学院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学生找准自我,走好职业道路的需要;独立学院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定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由此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以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为出发点,从全员社会实践角度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使得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高校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并根据高校学生特点提出了一些适应新形势下就业现状的措施及建议,使得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为国家和社会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