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老外“过招(交往)”必须有招,这里教你六招: 第一招:妥善安排会面的约定。For example,you can say,“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Mr.Lee.” 第二招:向过招对手表示善意与欢迎。你可以向他说:“I'll arrange everything.” 第三招:交往进行中应避免干扰(No interruptions during the meeting)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武功这座小城镇,能见到外国人就是一件很稀奇的事,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那天我不仅见到了蓝眼睛的外国人,而且还和他握手、拥抱,用英语进行了对话交流。去年冬天,学校为了让我们学好英语,特地从西安的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3.
“零零……”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外教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满头金发、白色皮肤的英格兰女孩,就在她进门的那一刹那,同学们便“哇噻,哇噻”地叫个不停,直到她  相似文献   

4.
情人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共同经历一些在恋爱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吧。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相似文献   

5.
英语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想学好英语,就一定要练好口语。所以,每当我在公交车或马路上碰见老外时,就主动大声地用英语同他们打招呼。每当这时,老外们就会一脸惊异地问我:Are you English teacher(你是英语老师吗)?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6.
“老外”     
<正>提起老外,你不要以为我说的是那些蓝眼睛、黄头发或者黑  相似文献   

7.
作文课上,教师创设一个作文情境之后,学生开始了作文写作,但写着写着,教室里发出了细细的低语声。“请安静下来!”教师生气了。蛰伏于教师的权威,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了。可过了一会儿,有些学生又情不自禁地嘀咕起来。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在作文时为什么喜欢讲话呢?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手则握笔,口却登场。”意思是一边吟诵,一边写作,说在写前,笔随声落。写作心理学也表明:出声,是语言由内孕到外化的一道关口,它可以加快语言由内孕转向外化,推动思维的迅速运转,提高写作的速度。同时,口念手写,还能借以判定所遣之词,所造之…  相似文献   

8.
佚名 《高中生》2008,(7):10-10
每次来到中国,我都会在弟弟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报成了我打发闲暇时光的方式。那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颇为有意思的报道,特摘录如下。"爱父母,就给他们洗洗脚吧!"自从某公益广告播出之后,中国很多地区的小学和中学都兴起了"洗脚运动"。老师们纷纷把给父母洗脚当成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湖北武  相似文献   

9.
我在一所双语学校任教,和我共事的是来自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教师,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习俗的大家庭里,工作间的小摩擦自然不会少,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从每一次的碰撞中产生智  相似文献   

10.
那是发生在今年上海旅游节时候的一件事。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地出门,乘车到了海宁路,正准备换17路车到淮海路去。我觉得口干舌燥,便转身到不远的小超市去买瓶水。刚出超市,迎面碰见了两位老外。男的那位白白的头发、白白的胡子,猛地一看有点像圣诞老人。在他身边的是一位慈祥和蔼、满脸笑容的老妇人。我一闪身,从他们身边绕了过去。想不到“圣诞老人”叫住了我,对着我叽里咕噜说了一句外语。这下我傻眼了,不好意思转身就走,只好硬着头皮打了个招呼:“Hi!”想糊弄过去马上溜走。谁知,那老外又对我说了一句:“Excuseme.Howtogoto…  相似文献   

11.
杨娜 《教师博览》2011,(10):43-44
我在一所双语学校任教,和我共事的是来自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教师,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习俗的大家庭里,工作间的"小摩擦"自然不会少,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从每一次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记得那一学期,我带毕业班,即将毕业的前两天,孩子们格外兴奋,个个小脸发红,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升学的事情以及今后联络的方式。唯有小谭例外,他在升学问题上遇到了麻烦,必须回自己所在  相似文献   

12.
点头yes摇头no……我最讨厌上英语辅导课了,每天只会拼拼单词,读读句式,简直无聊透顶啊。一上英语辅导课,我就想打瞌睡,困意阵阵地向我袭来。  相似文献   

13.
听妈妈说,小姨将和美国男朋友Micol回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天天都在盼望着。今天,终于迎来了“老外”Micol。他个子高高的,我猜应该有两米吧,一头短短的金发,红润红润的脸像抹了胭脂似的。我连忙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幅画送给他,画上画的是小朋友在做体育活动。他看了,用生硬的汉  相似文献   

14.
许多在发达国家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不免对异邦的儿童产生良好的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只是中国人的心愿,同样也是外国人的心愿。只不过一些具体方法和期望的内容有所区别罢了。据日本1996年对近两千位家长进行的"双亲意识调查"结果来看,当问及"对孩子将来的期待"这一问题时,家长们对男孩子们的期望依  相似文献   

15.
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汉语中的好多词语和英语特别相似,原来这些词都是根据英语的发音音译过来的,它们就是“汉语中的‘老外’”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晒太阳、淋雨、抬头挺胸 美国人推崇有空就去晒太阳,喜欢冒着细雨逛街或散步。他们认为细雨可洗涤尘埃,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有益于肺与大脑的健康。另外,美国人还特别相信抬头挺胸,不仅令人看上去有气质、年轻、精力充沛,而且抬头有助于减轻腰部疼痛,挺胸会减轻脊椎的负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到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是来自英语的?它们经过音译加工,已成为汉语中的“老外”。现在向你展示一批常见的“老外”,你见过它们吗?  相似文献   

18.
倪佳 《学语文》2014,(4):73-74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对于这些以金发碧眼为典型代表的外国人,国人已经渐渐不那么新奇了,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早已是司空见惯。说起这些外国人,大家最熟悉的称呼恐怕非"老外"莫属了。我们在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好像不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色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外国人好像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这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我们为什么这么叫?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外"的?  相似文献   

19.
20.
佚名 《高中生》2008,(11):12-12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便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几岁的姑娘高中毕业后要去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她们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居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