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化心态是矛盾重重的。从对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传统儒家道德的景仰和膜拜。但在塑造悲剧女性形象田小娥时,又显示出作家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质疑与批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心态,《白鹿原》作为传统伦理规范的一曲挽歌才显得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三德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68-69,72
白嘉轩是《白鹿原》里一位正直、正义、正派的人物形象,一位威严而仁厚的长者,一位孝慈仁义精神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为我们塑造了三位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秀拉、奈尔和爱娃,让我们看到黑人女性多姿多彩的一面。本文着重分析这三位女性的性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嘉轩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重探讨了《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的形象,分析了白嘉轩的父子观、女性观以及他的人生观,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这一人物形象所蕴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客观而又具体地展示了这一人物深厚而凝直的化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形象化地展示了他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但是展示的毕竟是儒家文化的过去,至于如何由过去走向未来,《白鹿原》没有明确的回答,它只是一面镜子,引起我们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如果勉强说它给我们重建文化指出一条道路的话,那就是我们只能从传统文化中走来,但我们又必须从传统文化中走出。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中人物的自我矛盾、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二元对立的框架,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焦虑感,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白鹿原》中人物自我意识的矛盾以及价值观与外在环境的不融,导致人物无法寻求准确的定位而被束缚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9.
《雷雨》的繁漪,《金锁记》的曹七巧,《白鹿原》的田小娥分别是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虽然她们存在于不同文学作品中,但是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神形象,以女巫的面目出现,在受到压抑时,进行疯狂的报复,并以悲剧告终。以繁漪、曹七巧、田小娥为代表的女巫形象,她们分别消解、颠覆传统女神怨而不怒、奉献受难、苍白失血的品格,她们疯狂报复背后的动机,源于人的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和具体人性与一般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0.
对于《白鹿原》而言,性观念与性心理的挖掘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叙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性深度的探讨乃至对儒家文化的深沉思考能否取得成功与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白嘉轩和白孝文性观念、性心理的解读,展示《白鹿原》非凡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作为陈忠实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切实体现了巴尔扎克的那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而各不相同,他们的人物特点与语言不可分割又相互联系。为了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客观地评价作品的文学价值,本文将从语言整体和方言词汇的角度出发,浅析人物语言的表现力,探讨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温90年代经典,感悟生命,品味人性,<白鹿原>奏响了一首生命的悲歌.本文从人性的角度,主要对出现在<白鹿原>里的田小娥、白孝文两位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对<白鹿原>的解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石姝倩 《文教资料》2010,(21):18-20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圣经·旧约》中的夏娃、大利拉和路德这三位女性的形象,这与传统的圣经人物形象解读极为不同。这种差异可以进一步揭示出父权制文化中隐藏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对比及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手法的分析比较,以使读者对两部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意识流、象征手法、叙事视角和控制对话描写的手段下,两位女性人物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被凸显出来,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在《白鹿原》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技巧,除了大量视觉的叙事之外,对于听觉的叙事策略值得去探讨。小说文本中构建了在白鹿原上由一系列的声音事件汇集而成的景观,奠定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而《白鹿原》小说之中的听觉叙事策略运用了音景、声音的"在场"与"缺席"、听觉的"视觉感"等策略,塑造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深化小说中的神秘色彩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白鹿原》的听觉叙事策略,更有助于呈现出陈忠实小说文本中广阔的研究空间,发掘出听觉叙事的效果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部极具分析价值的著作。该书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书中身份明确的女性人物共有37位,有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等,其中以女娲娘娘、苏妲己的形象最为鲜明,她们一起构成了《封神演义》群女图。这些女性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妖女、仙女和凡女。本文就将从这些女性人物出发,通过具体研究每一类女性人物形象,探究作者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赋予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姓家族在关中平原上的兴衰,小说体现出关中地区浓厚的祖先崇拜信仰民俗文化。民俗语言是反映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反映祖先崇拜信仰民俗的词汇为切入点,选取《白鹿原》中反映祖先崇拜的三个高频词汇——祠堂、祭祀、族谱,通过对三个词汇的分析解读,从而窥探《白鹿原》中祖先崇拜词汇中蕴含的信仰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者用深沉的笔触记载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化的阵痛现状,向读者展示了关中大地几代人身世的沉沉浮浮。小说中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尤以其中的女性形象更为丰富。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几个女性人物形象来揭示处于变革风暴下的女性的心理特征,洞悉传统仁义道德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伪善与矛盾。  相似文献   

19.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细读海尔曼的《小狐狸》,发现家庭中的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男性对其施加父权压迫。父辈的财产传男不传女,女性的财产继承权被剥夺,女性在家庭中没有决定权。父权社会不给女性提供工作的机会,将她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中,造成了女性对家庭中的男性的经济上的依赖。通过分析《小狐狸》中三位女性的人物形象,展现出由于父权价值观,三位女性均受到压迫和束缚,尽管个人的反应不同,但都变成父权压迫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