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传统的发展模式背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使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处于危机之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发展观,也是一种伦理观,它要求以伦理的观点来审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以伦理的规范来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对自然界采取伦理的、尊重的、保护的态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社会学中的后殖民主义、依附论和世界体系三大理论,对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国际高等教育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三大理论的转变过程中,比较高等教育的分析范式也发生着重要转变,对这些转变的分析能够提供未来比较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影响。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既是对过去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与扬弃,更是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逐步实现了发展观的根本转变。而这种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凸显了"人"的价值与地位;促使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加快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现代性的中轴是以科学精神为代表的科学文化,但伴随着现代科学飞跃性发展给人类带来困惑,现代性反省对科学观念本身、对导致现代文明的科技文明都提出了反省,科学发展观在合理性意义上也要对我们的科技文化加以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的质量,探讨大数据在学科方法论中的作用,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完善与发展,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法,分析近七年社会学、传播学、情报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发现,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存在研究范式的选择缺乏合理性、研究范式的使用缺乏规范性、逻辑性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对研究范式的重视;研究者个人要提高范式意识,使自己与前人的研究在同一个科学共同体内等建议。应充分认识大数据方法论在推动体育人文社会学方法论的融合、弥补定量研究的缺陷、挑战三角互证法的权威,进而变革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观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即“硬道理发展观”、“第一要务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思考的产物,是对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进行辩证扬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人类近代以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后果表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发展。我国当前亟需转变发展理念,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这既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由我国社会与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任务所决定的。促进人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而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支点、直接动力、重要标志和衡量标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与当代中国经济学新范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范式形成和转换的动力源于客观经济生活实践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学范式的理论特征在于它必须是关于经济学核心的规范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具有公理性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符合这一理论特征的只能是邓小平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般规范性的经济学命题,并为该阶段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逻辑空间。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展现中华文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追溯科学发展现的思想渊源时,不能忽略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科学发展现的以人为本在中国文化传统上的源头是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思想.科学发展观建立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及其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显著,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它既是一种精神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功能体系,给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标准。如果一个社会文化薄弱,文化应有的功能就会残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能否完成一种精神上的优养和文化上的更新,已成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当代中国、也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基本内容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实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人才强校、师资先行;产学结合、教研并重;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促使产学研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即: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一切管理活动。二者都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积极的倡导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但同时,科学发展观又站在哲学的高度为人本管理注入了科学发展、协调全面、持续发展等新元素,对学校的人本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学校的人本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科学。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体育的内涵是和谐体育理论研究的基石。没有对和谐体育内涵的清晰把握,就不可能展开对和谐体育的深层次理论研究,更不可能使和谐体育理论成为和谐体育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指针要求,概括出:内部系统相互协调、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谐体育内涵,阐述了和谐体育必然是法治有序、公平竞赛、拼搏进取、团结友爱、充满活力、与自然环境和谐的体育。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龙头",要在城市定位的基础上把握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现的精神实质,分析我国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按照"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当下,科学发展观为人类判定社会是否进步提供了重要理论标尺。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尺,而且是地球村建设的重要标尺,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人类规划未来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标尺。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观念的变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从教育观念变革的角度探讨了学校体育观念的内涵、特点、体系、层次、存在范围及发生作用的过程与途径;探讨了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和现代的学校体育观念。从整体和纵深的角度论述了学校体育观念,对把握学校体育观念具有指导意义。摒弃旧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学校体育观念,树立新型现代学校体育观念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