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寄情     
仿佛门前静静流淌的闽江,时光的河流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一天天流过。当编辑完案头的第七期《科学与文化》,蓦然惊觉,这已是我们编辑的第155期杂志了。自从1980年7月《科学与文化》创刊号问世,到2005年7月第七期《科学与文化》交付印刷,25年的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相似文献   

2.
从《发明与革新》看到黄家荣先生《同时性的相对性剖析》一文,颇有兴趣。开始读到文章对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质疑时自己颇有些吃惊,因为相对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是相当高的,难道相对论有问题吗?带着疑问认真的看完全文后,对作者的观点很是赞同,同时也对作者对待科学之勇气颇感钦佩。文中提到许少知和曲元春先生曾在去年的刊物上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于是又将去年的《发明与革新》如数仔细拜读,心中豁然开朗。对许、曲二先生的观点颇有同感,于是回头将过去上学时的物理课本翻出,将《狭义相对论》一章又“复习”…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全球化的马达与多样性的砂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名词了。这不仅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它给我们未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有人说:“其实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列急速前行的火车会给我们带往哪里?”在这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试图关注的却是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科学与全3求化之间的关系。几位作者的学术背景分别是:科技史,人类学,全球化,数字化以及经济学。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名词了。这不仅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它给我们未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有人说:“其实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列急速前行的火车会给我们带往哪里?”在这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试图关注的却是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科学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几位作者的学术背景分别是:科技史,人类学,全球化,数字化以及经济学。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1998年9月9日,我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题为《科学的一般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文章,针对同年8月12日李世辉先生在此报的题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文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此文发表后,又见到一些相关的讨论文章发表,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说法或者答案。1999年1月9日,我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我见》一文,对这一问题,对各讨论者观点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至今,我仍认为后一文章中的观点是可以成立了。  我认为,这场讨…  相似文献   

7.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辑部:您们好!收到贵刊2002年第2期,内容很好,所有文章我几乎都读了。在《新世界界寄语》中,有科学与我们生活的社会发生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是很正确的。按照辩证唯物论,科学和社会会是密切而广泛联系的,科学对社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和广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环球科学》杂志特邀《杨振宁传》作者江才健对杨振宁先生做了访谈,畅谈爱因斯坦的成就及贡献。经授权,本版摘编部分精彩对话与读者分享。"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的。"杨振宁先生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杨先生所说的"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指的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江才健:对于爱因斯坦,您自述从早年学习时代开始就认为他有一种您特别欣赏的风格,那么爱  相似文献   

9.
《日月》是《诗经·邶风》乃至《诗经》的一个很独特的篇章,它不仅情感深挚,且与绝大多数未知作者的诗歌不同,它的作者几无异议,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卫庄公之夫人庄姜。由此,这首诗歌有了固定的背景.固定的诗境氛围。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解读这首写作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樊洪业先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名家,自1980年前后进入该领域以来,发表了不少论著,尤其是编纂《竺可桢全集》,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以及《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中国科学院史事汇编》等,为史料建设不遗余力。在我们期盼他实施自己的著书计划时,先生却突然病目。友人遂请他以在家讲课的方式系统介绍了自己关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见解。在整理思路的过程中,先生发现了这篇自己早年的旧稿,稿纸中还夹有席泽宗先生1983年8月23日写的复信,称"读过一遍,觉得很好,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发表"。但它因作者后来忙于其它事务,长期搁置而被遗忘了。编者认为,这是一篇佳作,虽作于30多年前,仍基本没过时。故坚请先生允许我们发表,以期引起讨论,推进相关问题的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红州先生是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科学计量学家,是本文作者科学计量学研究生涯的引路人。作者从1989年《带头学科理论的数学解释》为缘结识赵红州先生谈起,回忆了参加赵红州先生的科学计量学沙龙的经历,总结了得到赵先生修书指导和耳提面命而跟进研究的多个"赵红州问题",展示了与赵先生合作的一些理论与应用成果。作者感恩因跟随赵先生学习和研究提升了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形成了问题导向兴趣驱使的研究风格。今年是赵先生离世20周年,本文既是对赵先生的缅怀,也是对他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所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所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  相似文献   

13.
闻思先生对香港的文化环境、民情风俗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切的体会,他的文章明白晓畅,朴素自然。在“香港一瞥”栏中,我们将陆续编发闻思先生的一组文章,题目便是《香港社会面面观》。相信读者阅后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正>书名:《所罗门王的指环》定价:35.00元作者:【奥】康拉德·洛伦茨译者:刘志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ISBN:9787508636184在神话和宗教之后,人类为什么会创造科学并将这种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传承下来呢?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也许可以找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有一个解释很有说服力:因为科学具有一种魅力,可以把世界的真相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样的事实比人类的想象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在《环球》杂志上提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说法,著名环保人士汪永晨女士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驳。这二位中国国内的著名人士在几大媒体上针锋相对的辩论观点越来越把公众读者群鲜明地分为了二部分。众多的学者、甚至是市民也加入进来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一时社会舆论颇为热闹。无疑这应该是21世纪到目前为止关于科学最有意义的一次公众参与的大讨论,这有些让我们想起也是在上个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学术界中关于"科学"与"玄学"的那场著名辩论。有趣的是那场辩论的起由也是由一名当时的国内著名科学家丁文江的《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一文所引起,后来又有众多社会上的著名学者、名流加入进来,如梁启超、胡适、唐钺、瞿秋白、吴稚晖、陈独秀、邓中夏等等。那场思潮辩论的结果是科学占了上风,似乎从此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里,曾占主导地位的"玄学"让位给了科学,或者说在人们的心里,已有的平衡被打破了。但今天的这场似乎是科学与敬畏大自然之争呢?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目里,我们刊出二篇文章。一是著名的环保人士唐锡阳先生的文章,第二篇是北京几位在研究"科学"这一领域里很有自己学术思想的青年学者之间的谈话。显然这二篇文章的观点都是何祚庥院士观点的对  相似文献   

16.
王子彦 《百科知识》2011,(22):26-27
不知你是否留意,医生的处方签上通常有一个奇特的符号,其实这个符号源自一个名为"贺鲁斯之眼"的古代埃及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在埃及文化中流传广泛,而且对科学文化史也有深远的影响。奥拓?贝特曼博士的《图解世界医学史话》以及日本学者平田宽先生的《科学文化史》中都提到了这个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4日是贾祖璋先生诞辰105周年。贾祖璋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的联姻他。还曾是《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的顾问,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爱心。现摘其一文聊表纪念。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所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所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续这一办刊方向,为更多的学者提供展示其智慧、思想和学识的机会。本刊在下年度内,将深入  相似文献   

19.
做出让步是不容易的。多年来,热心的读者来信建议我们不要偏离科学。信中指出,科学与政治不能混为一谈,刊登有关创世论、导弹防御和全球变暖之类的文章要注意篇幅的平衡。我们没有采纳这些建议。当读者建议我们更名为《非科学美国人》或《科学非美国人》,甚至改为《非科学非美国人》时,我们假装不在乎这样的挖苦。但是,春天的气息已在空中弥漫,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合适喊出我们的心声:你们是对的,我们错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月刊》是台湾著名的科学杂志,深受台湾青少年喜爱。尤其令人称羡的是,其编辑、作者多为来自台湾科学界及各大学院校的学者,他们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学底蕴,使《科学月刊》不仅极富科学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而且很有可读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