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历史上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学术界分歧不小。早之者认为大汶口文化时期就产生了最初的国家,晚之者提出春秋时期才出现城市国家。原始的氏族血缘关系同次生的阶级和国家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系统,二者各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存在的根据。“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一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这种公共权力已不再同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  相似文献   

2.
名词解释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是因血统的束缚、生产资料氏族所有制、集体的生产和消费、氏族的风俗和宗教的崇拜而统一起来的。在氏族制的历史发展中,有两个连续的阶段——母权制和家长制——被替代了。母权制时代,计算氏族内的血统关系,是要按母系进行的;妇女在氏族内占有优势的地位。在家长制时代,母系家族被大的家长制家族所替代,计算血统关系开始按着父系进行了。由  相似文献   

3.
《乌桓传》对乌桓的记载有混乱之嫌,若不搞清,有碍于正确认识乌桓历史。如:“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以己为种,无复报者故也。……其嫁娶皆先私通,略将女去,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婿随妻归……为妻家仆役2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出妻家。故其俗从妇人计,至战斗时乃自决之……父兄死,妻后母执嫂,若无执嫂者,则己子以亲之次妻伯叔焉,死则归其故夫”。看后让人觉得条理不清。以博深著称的马长寿和内田吟风二先生,也把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混在一起。马先生说:“唯一的解释就是母方有氏族,而父方则只有家族没有氏族,所以父方没有‘族类’,自然就没有族属给他报仇了”(《乌桓与鲜卑》127页);内田先生说:“在乌桓母系社会时期,因为从其他氏族来的父亲和与父亲同来的异母兄弟是所谓外氏族者,故属于母亲氏族的儿子杀害了父兄也不会受到母系氏族的制栽”(《北亚史研究》)38页)。这里我们暂不去讨论家族和氏族有什么不同,但在母系社会,人们一般不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谁是自己的异母兄弟。按照血族复仇的通则,“外氏族者”被“母系氏族”杀后,虽然不会受  相似文献   

4.
原始社会时期,每个氏族及部落以某个自然物作为本族的标志,称为图腾;而每个成员都得承认自己和图腾有特殊的血族关系,并对此加以崇拜,即为图腾崇拜。 原始人之所以会对图腾进行崇拜,原因在于:原始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生存斗争时,逐渐发现有少数自然现象与自己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如在饥寒交迫的时候,某种动植物往往为自己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使人们对它有一种亲切的感激之情;或者因某种凶悍的动物给人带来致命的威胁,人们对它无比畏惧,诚惶诚恐。在当时超自然观念的支配下,人们把上述自然现象看作是与自己生命攸关的神灵,从而产生了图腾信仰。每个氏族选择作为本氏族图腾的崇  相似文献   

5.
“忠”源于中,在进入文明前为氏族成员对其领袖公正无偏处事准则的要求;在上古三代则主要以王道体现“忠”之为民的公平政治观;至春秋中后期才一变而为对臣民的政治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6.
图腾信仰是存在于原始部落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包含两条重要原则,一是禁止杀害图腾动物,二是同一氏族成员之间禁止性关系和通婚,实行族外婚制度.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图腾信仰起源于“俄狄浦斯情结”及其压抑和释放的心理机制,服从于维持氏族团结与延续的秩序需要.但这种心理起源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幼虎     
山间的虎浑身猛气,威风雄壮。而生长在非洲大陆自然保护区的国家公园的幼虎,捕获猎物的本能蜕化了,豪雄的长啸也失传了,逐渐变成名副其实的猫科成员。请你想一想: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为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在窝窝囊囊与堂堂正正之间”,你选择哪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九隆传说蕴涵了哀牢氏族特定历史时期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沙壹"尝捕鱼水中"体现出了哀牢氏族的物质生产(渔业)民俗;沙壹"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名子曰九隆"、"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则是哀牢氏族成员关于诞生、命名及婚姻的人生礼仪民俗;"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分置小王,往往邑聚,散在溪谷"反映了哀牢氏族血缘型、军政性和地缘型的社会组织民俗;"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是哀牢氏族的民间信仰民俗的依据;"衣皆着尾"则是对哀牢氏族物质生活民俗中的服饰民俗的生动刻画。九隆传说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既是哀牢氏族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苏学章 《考试》2011,(7):33-35
1.“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  相似文献   

10.
一、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过程是原始社会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私有制是对动产的私有,比如牲畜,个人劳动工具等等;但是这些物品是经过什么途径成为私有财产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流行的一派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扩大,生产相对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剩余产品相对增加,于是产品的交换也发展起来。起初,氏族首领掌握氏族间的交换事务,但那时交换的产品归氏族所共有,并平均分配给氏族成员。到了后来,氏族首领利用职权把交换得来的集体财产变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首领就是在私有观念的支配下,利用职权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由此产生了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1.
<正>观之洋洋文海.或如长空挟电,或如巨澜倒海,或如山溪呜琴.或如(?)水映月.而致使者何故?曹丕用其文气之说作了解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气之精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其间,曹丕一言一蔽之,将文所显市风彩之因归于一个“气”字.这便是所谓“文气”.而文气所含又有个方面,一者,文中之气,即作品之气;再者,为文者之气.所谓作者之气.且作者之气.决定着作品之气.尤如一道闪电,曹丕的论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对为文之道作了开创性的揭示.它表明了对文学自主性的认识和高扬.突出了对创作主体的重视,表现出了对阐经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故疲示为魏晋这一文学自觉时期的标志.此后,论文言气者.以气论诗者多矣.刘勰说:“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文心雕龙体性》)方东树说:“杜公包括宇宙,含茹古今,全是元气,迥如江河之挟众流,以朝宗于海矣.”“大约飞扬 兀之气,峥嵘飞动之势,一气喷薄,真味盎然,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昭味詹言》卷一)章学成言:“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气也;凡文不足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情也.气积而文昌,  相似文献   

12.
民族浅谈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尚无准确的统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那末,究竟什么是民族呢?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但它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共同体不同.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单位.氏族制度先后经历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阶段.母权制阶段的血缘关系是按母系计算,父权制阶段则按父系计算.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叫做部落.所以,氏族、部落的成员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着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过着集体生产、集体消费的原始共产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代末以前,基诺山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结构导致基诺族同氏族男女相爱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父系氏族内婚禁忌相违背,但当地流传的人神婚恋情节与实践的相关仪式有效地化解了这一冲突。这类人神婚恋口头传说主要讲述同氏族情侣在女方死去化身为铁匠神女、莫丕(祭司)神女、白腊泡(巫师)神女和兽神后,才能与男性延续婚恋情感。对这一情节不断表演的仪式则表现为男性通过与前三位神女"结婚"成为铁匠、祭司、巫师的宗教师诞生仪式,以及猎手猎获被视为兽神示爱礼物的猎物后举行的祭祀仪式。文化主体通过不断表演反结构的人神婚恋情节,重塑了社会秩序,同时把禁忌文化再生产为服务现实世界的地方性知识以稳定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对“文气”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回归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文气说”的产生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哲学里诸多诠释“气”的文字材料,大致归类为“天之气”和“人之气”;以孟子和庄子分别为代表的儒道二家的气论,共同影响了气论的后续形态发展;“文气说”最终由曹丕提出,发展成为一个包容万象而又有所侧重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一“混沌”者,天地形成前之元气状态也。《周易乾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字亦作“浑沌”。《文选·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李善注引宋均曰:“言元气之初如此也,浑沌未分也。”李周翰注:“浑沌为一气也。”《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音转为“浑沦”。《列子·天瑞》:“太初者,  相似文献   

16.
<正>搬运:从史前到现在人类最早是跟随猎物的足迹而迁移的。他们会把狩猎中捕到的猎物带回部落去。最初,人们用手提或者肩扛的方式把较轻的猎物运回部落。如果他们在搬运的过程中花费太多时间,这些到手的猎物就有可能被野兽抢走,成为野兽的一顿美餐!如果要搬运一只庞大的猎物,那么就需要用另外一  相似文献   

17.
捕猎人生     
人生像一行迹飘忽的猎物,人们 驰骋畋猎,张弓放箭,却每每箭走偏 锋,失之交臂。而言称捕获者,也往往 是得之玑羽,而失之鹏鲸。 不妨先看一看有名的捕手们手 中的猎物: 尼采认为:"人类是一根系在兽 与超人间的软索--根悬在深谷上 的软索……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 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  相似文献   

18.
《春秋》书名字官爵自有其法:或书名称字、或称人书名、或名字连书、或称官爵、或标氏族、或名谥号;总其条例,名重于字,字贵于名,或见礼法、或明尊卑、或见书者之态度、或明史家之好恶。  相似文献   

19.
李华 《语文天地》2016,(4):75-76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櫆提出的,他在《论文偶记》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这段话阐述了"神气"和"音节"之间的关系。所谓"神气",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  相似文献   

20.
对于赢姓之始祖,史载出于上古东方部族,为少昊的后裔.这是一个以鸟为图腾崇拜的部族.赢姓之后裔之国在西周至春秋时期为诸侯者有江苏的徐国,山东的郯国、莒国,安徽的终黎国,河南境内的黄国、江国,迁至陕西的秦国.赢姓诸氏族最初的活动地当在今天的山东地区,至夏、商时,形成了庞大的氏族集团,它与东方其他部族结合,几乎脱离夏、商两朝的控制,先秦时代统称之为"东夷".在夏、商两朝的军事打击下,东夷诸部落为了生存,不断向南迁移至淮河流域,然后缘淮河西上,进入江苏、安徽,甚至到了河南西部地区.其中,到达西部最远者便是黄国和江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