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堂是学生"修炼"的主阵地,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课堂,把语文阅读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语文课的灵魂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领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动等。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坚守阅读的灵魂,让学生用阅读滋润心灵。意境濡染心田,朗读触动灵魂。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意境,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自觉地走进文本所构筑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2011,(Z1):56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无穷无尽的世界……很多人都喜欢在旅途中带上一本书,不同的书会让你的旅行有各种不同的感受。而一本好书则可以让你的旅途更加愉快。读书是一个人学习和审视自己的好方式,旅行则是追求和发现的好方式,当这二者结合,你的生活就会呈现出多样的色彩,你就会在这种角度的变换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学习的需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可或缺。阅读,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自身内在的需要。它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它让你了解过去、现在的世界,让你得以想象未来的世界,让你的人生充实、丰满和美妙。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人生。但很多人对于阅读,并不懂得。读什么?如何读?怎样才高效?怎样才能让阅读成为一件美好的事?这是摆在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正>一、抓住文章特征,找寻阅读路径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有不同的特征,教学时首先要抓住这些特征,学生熟知了不同类别文章的特征,学习时就会"顺藤摸瓜",阅读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如古典诗歌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歌的基本要素。阅读古代诗歌,就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意象意境入手,在分析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中进入诗境,体会诗情和作者的匠心。如古典诗歌中的咏物诗大多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具有言在此而  相似文献   

5.
<正>青少年阶段是阅读最佳的年龄段。如饥似渴地阅读,内心就像海绵吸水,高度饱和,湿润一生。同学们,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宝贵时光!一个爱好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充满灵气,行动就会洋溢着朝气,生活起来就会多些生气。好读书,自然能体会到读书好;认识到读书好,也就能培养好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兴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伏尔泰说过:"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你输了,而在于你差一点就赢了。"  相似文献   

6.
杨乐 《考试周刊》2014,(16):39-39
<正>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文章作肢解性解读。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大量课外阅读,都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我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体会。1.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以往"灌输式"、"一味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中,准确而深入地领悟、体味作品的意境,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的审美活动,进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高中新课程教材文学作品比例大大增加,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用"意境再现法"指导文学作品阅读,就不仅有必要而且行之有效。一、画面与镜头:意境再现法的含义凡好的文学作品都含有深沉的意蕴,具有优美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的人提出以语感训练为中心带动语文教学,引起了普遍关注。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关于语感和语感教学。 一.语感的定义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现象一种直接感知和反映,是在长期实践和经验积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近似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语感也可以说是语言感知过程。阅读一首诗能体验诗的意境。比如读关汉聊的《冬景》,我们就应该通过他描绘的江边渔村的雪景图,体会诗的那种澄净、恰然的意境。读苏轼的《赤壁怀古》,我们就通过作者描绘的“赤壁宏图”,体会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粗犷、豪放的诗风。不仅阅读,就是和别…  相似文献   

9.
网上有过这样一句话":读过很多书的女孩从来不会到处炫耀自己读过什么。"我觉得这句话还应该有个下半句":因为她的任何言行都会告诉人们她读过很多书。"(1)多阅读能增长见识,但如果你只阅读中国本土作品,那你接触到的就仅仅是从中国人视角描述世界的作品。如果你多阅读一些外国著作,你对世界的了解,就会因为多视角的解读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才能更加热爱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阅读莫言、余华这样的本土作  相似文献   

10.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我出了这样一道阅读题: 阅读<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打"片段,把你从中读出的东西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提示:读了某个词,某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想到什么,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哪句话写得妙,妙在何处?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1.
"上网"是一种生活,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坐在桌子前,就可以把世界"宅"穿,但是,这种生活美中不足的是,你总得在一个地方坐着,你想"宅"多久就得在那坐多久。现在,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只要你拥有一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就能完全摆脱椅子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字符",在网络世界中自由穿行。  相似文献   

12.
贾龙弟 《小学语文》2014,(12):33-36
一、童话感来自童话的阅读姿态 1.文学感:童话首先是文学。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首先是文学。阅读童话的姿态首先应该是文学阅读的姿态。一篇童话的魅力,在于能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趣富于幻想的诗意世界,发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美感,这些审美经验不是靠抽象概括指认就能获得的,而只能是读者体会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进行的是审美阅读,是审美阅读的姿态,即文学的阅读姿态。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的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的过程是"角力"真正的阅读是困难的。我们阅读,想读出其中的意义,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你会发现书却在抗拒你的这种欲望,整个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书籍角力。这时你会感到,阅读无非是  相似文献   

15.
香港是一个丰富多采的世界,融入了她就等于融入了全世界!香港给你的印象,或许是车马水龙,高楼林立;亦或是富丽堂皇,遥不可及,但未曾融入香港学校的人,绝对体会不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香港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领会著作者意境,与作者同喜忧。"领会著作者的意境"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自己融进作品的情与景中,对文字进行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用叶老的话来说就是大脑中形成与课文相对应的图像,与作者同喜同忧,受到感染。一是以"实"衬"虚",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如学习《燕子》一课时,我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我爱倾听她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有趣故事,爱欣赏她勾勒描绘的一幅幅隽永图画,爱体会她精心营造的一片片动人天地!但是在参加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之前,我和她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月黑见渔灯"季雯婕,你最近不是很忙吧?"老师一脸狡黠地问道。我一想到自己最近整天"游手好闲",便点了点头。"那你有空就多翻翻古诗文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正>高考《考试说明》对"丰富"的要求涵盖四个方面:1.材料丰富;2.论据充实;3.形象饱满;4.意境深远。针对这些要求,笔者想从几个方面作一些解读。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充实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包括阅读)。一个生活的无情的旁观者,不可能"拥抱生活",更不可能看到生活现象的意义。"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当你向生活倾注了充沛的情感,你就能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文本"一词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俗语.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它是特指一篇篇的课文.美国霍埃说:"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的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的对象,而更象对象中的另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阅读的灵感,在阅读中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忠告     
本期主持: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刘明辉主持人的话:也许是因为有着一个男孩名字的关系吧,我一直向往坚强独立的生活。喜欢以一个舒服的姿势阅读,习惯在文字中探访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些感觉一下子进到心底,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深深地感动。我珍惜这种难得的体验,你呢?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分享,那辽阔星空下的几颗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