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我国目前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政策等因素制约了消费结构的升级,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制约我国消费结构开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通过考察湖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恩格尔系数及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定量分析,这对于引导居民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乃至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5):11-16
探索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机制,并在测度中国30个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上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全国层面表现为正向效应,但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能有效改善传统能源禀赋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负向锁定"。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云南省发展的必经之路。云南有发展低碳经济的诸多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处理好发展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关系。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要采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构建低碳产业结构等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消费之所以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由于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和最终动因,它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方向.通过对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数据分析,揭示出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为调整本省产业结构、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卢雨婵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5):48-49,53
文章利用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八大类消费支出状况进行分析,并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为孝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益的咨询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金砖国家"2003~2010年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表明"金砖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各国存在显著差异。为分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金砖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Tobit模型发现"金砖国家"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均较大,而技术进步对各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5):125-129
借助能源价格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能源价格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要素与能源强度产生的耦合关系;据此推广余情,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煤炭、汽油、柴油、电力价格的内聚程度和合理的能源价格结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通过技术效率、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形成耦合;能源价格影响能源强度的消费结构路径存在阻滞,其调节效用被完全覆盖;提高能源价格有助于强化技术进步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减弱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正向拉动;能源价格通过产业结构路径产生的调节效用达到总效用的74.84%。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价格结构的整体优化至关重要;煤炭价格的适度降低,汽油价格的均衡调节,柴油价格的小幅上涨,电力价格的市场回归最有利于发挥能源价格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建立在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其三产结构,并运用霍夫曼定理论证其工业结构现状,指出其在发展低碳产业中的不足,提出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低碳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生产和消费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经济行为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标志是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日益扩大 ,消费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商品结构 ,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八五”期间 ,我国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城镇居民基本达到了小康型的消费结构 ,并向富裕型迈进 ,农村居民已基本实现了温饱型的消费结构 ,并向小康型迈进。消费结构在引导生产 ,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松滋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平均消费倾向、总边际消费倾向和各项边际消费倾向等分析,在研究松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松滋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就经济欠发达农业县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因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优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98-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数据,研究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迪  聂锐 《资源科学》2010,32(7):1252-1258
文章以江苏省为考察对象,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CO2排放的影响,采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对江苏省6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的变动情况进行分解。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是能源消费及CO2排放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占68.92%;②产业结构变动的节能减排作用相对较小,且呈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95年-2002年间,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而其后起反向作用,其根源在于高耗能产业投资效应与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③高能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与CO2排放起到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节能减排效应弱化;④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节能减排起到了主导作用,节能减排贡献度分别达到了-15.1%、-12.3%,其中高耗能工业部门结构比重与能源效率的微弱变动都对整体节能减排产生很大的影响;⑤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优化和投资结构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结构不仅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升级这一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和优化对策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主要问题,为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闵惜琳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96-99,107
从低碳经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出发,构建低碳系统测算环节图,根据能源消耗、治理环节,将低碳评价所涉及测算方法按碳排放、碳足迹、碳源控制、碳汇建设、碳中和五大类进行归纳和评述。各方法分别涉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率等碳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武汉市产业结构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入手,阐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张嘉敏  唐湘博 《资源科学》2022,44(12):2387-2398
工业是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国家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力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工业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行多重调节模型分析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中国工业存在明显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即在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减少的同时会显著促进碳排放量的减少;②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规模是影响协同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其中能源效率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正向调节效应,而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规模对协同效应呈负向调节效应;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影响机制差异明显,不同调节因素对协同效应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因素对各地区协同效应均产生较强的调节效果。最后,本文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化策略等方面提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