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侗族是以稻作为生计的农耕民族,依山傍水地生活在山地丛林之中。论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村稻、鱼、鸭共生模式为分析个案,从农、林、牧、副、渔等复合生计方式以及诸多的地方性知识,探讨侗族山地丛林文化模式有效利用本土生态资源、长期确保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稳态延续和整个南方亚热带季风区的生态安全之机理。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农牧生产关系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并显示出农牧融合的趋势性特征。在早期原始农业阶段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并非定居农业,而是具有典型的游农性质。完全定居农业的出现才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直接结果。此后西北地区农牧分化日渐明显,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不同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形成典型农区和牧区的地域空间。但因农业生产具备较为优越的产业比较优势,西北地区逐步走上农业化发展道路,以农代牧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最终形成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产业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一些民族中的农牧兼营经济,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和灵活调适功能的生计方式,杨庭硕先生将其称为"混成耕牧制".通过田野调查,针对面前我国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笔者建议可以将这种传统的生计方式作为这一政策当前实施的过渡生计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投资,化解技术难点,调动相关地区各族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安定相关地区的社会环境,从而在环境整治的同时真正实现当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西藏农牧业市场经济改革与小农经济矛盾,说明扶植民营农牧产品加工企业的是西藏农业现代化的首要选择,其次以达孜县工业园区为例,指出民营农牧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要以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为指导,树立"以工带农"的理念,政府加大对民营农牧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植,解决好民营农牧产品加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管理》2007,(2):20-21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位于县城南郊,被誉为土族之乡民族人才的摇篮。互助县民族中学于1982年建校,是一所以土族学生为丰,兼收藏、回、蒙古、撒拉、白族等民族学生的全寄宿制完全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以上,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名,教职工150多名,学生大部分来自本县的偏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6.
在地域、环境、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罗布人传统社会形成了以渔猎为主的生计方式,同时罗布人还尽量采取其他生计方式以弥补食物的不足。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罗布人的生计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生态治理过程中与农户生计之间产生的冲突,以农户的生计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为切入点,完善资本结构、提升资本利用效率、寻求新的路径,用以构建生态治理与农户生计能力良向互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族民间存在着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产信仰、生殖崇拜、家神崇拜最为广泛和典型。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解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以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产生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文化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因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进行着变迁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土族宗教文化多元性及其变迁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土族宗教文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采取实地踏查法、问卷访问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土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弱势、机遇与挑战;分析阐述了土族民俗旅游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互助土乡民俗风情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其发展模式是:建立主题鲜明的土族文化旅游区;利用节会集中展示土族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土族文化博物馆;利用研讨会挖掘土族文化旅游资源内涵。  相似文献   

11.
姜朝晖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1):60-63,7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养民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深刻的影响,民生主义沿袭了养民论的精神传统:对平均主义的追求,对民生与立国关系的深刻洞察.而对传统养民的方法孙中山则予以一定的改造,均贫论被他阐释为均富论,重农主义被改造为农经商纬论,井田制被他发展为耕者有其田.孙中山对养民论的继承和改造正体现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使传统养民论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中原地区属于传统的农业区,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促进民生改善,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可以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既是破解河南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所以,要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农业、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民生建设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体制机制的完善,更好地发挥财政引导各地科学发展的作用,推动中原经济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的分析,总结概括出了邓小平的民生经济观及其实践的四个主要内容: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关注"农村、农民、农业",加强涉农民生工程服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三步走"的伟大战略,逐步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的农业思想生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他不仅提出农业发展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功用,而且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等四个层面,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巴西半干旱地区的一些成功案例,介绍了当地农村社区在2011~2013年严重旱灾期间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对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畜牧用水采取水资源管理技术;对土壤湿度和含水层采取诸如蓄水池、地下水坝等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这些经验,总结出旱灾和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生活原则,并制定成可持续性生活生产的指导方针:获取足够的水资源和土地面积;利用雨水以保证家庭和社区的用水安全;种植、养护与管理抗旱植物;倡导对中小型家畜养殖的水和饲料储存;加强农作物品种甄选及其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加工和销售;重视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思想和能力培养.这些原则为指导干旱气候条件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是,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性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发达的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保障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朱熹对农业十分关注,他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发展的好坏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民众的生计。所以他不仅以身作则督促人们去耕作,采取优惠条件激发民众的务农积极性,而且还正确分析传统农业的弊病,采用新的农作方法来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农业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的现状,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编程分析,建立农业发展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三年主要粮食品种的产量.利用层次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探究出了影响我国粮食产量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1)仍有2亿人口的粮食不能自给;(2)缺水,地少;(3)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4)农转非,城市化建设.给出了此四大因素的影响次序为(2)(1)(3)(4).并根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的一体化。其价值目标就是要逐步消灭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我们通过对苏州所辖市县具有代表性的镇、村、社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娱乐、民生问题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解目前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与途径,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