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包括四个阶段:接触,影响,接受,确立。1912年前后,李大钊通过《〈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这篇文章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使李大钊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用社会主义的立场去考虑社会问题,解释社会问题,有了接受的倾向;1918年,他系统地接触了俄国革命的资料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并在文化讨论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在这篇文章中,他不只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还在社会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920年《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是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中国问题的文章,标志着李大钊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20,(6):20-28
作为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和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但是从日语文献展开研究的尚不多见。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曾阅读过的日语文献表明,国内李大钊研究的某些基础结论尚待商榷。李大钊最初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受到河上肇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他的老师安部矶雄的影响;他真正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发表之后,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李大钊译介日本文献的数量之多、涉猎范围之广可以看出,李大钊的思想中确实存在不少日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对十月革命从迟疑、有所保留,到大力宣传,代表着李大钊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向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再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复杂历程。仔细考察他对十月革命认识的转变,将有助于理解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笔者就李大钊思想的伟大转变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作一浅论,以就教于同仁。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接触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早亡,靠祖父抚养成人。1907年,他17岁时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这期间,他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了解了国家民族的灾难与人民大众的痛苦,救国救民思想不断发展。1912年和1913年他先后撰写了《隐忧篇》和《大哀篇》等论文,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践踏共和的反动统治者,表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先把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同志能够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先实现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有主观方面的条件,也有客观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就李大钊同志思想转变的主观条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旋律,但当时社会主义包含着各种流派,毛泽东处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冲撞之中。他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教育、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加之他自己主观努力,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中国的早期的马  相似文献   

7.
王艳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4):1-7,21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被认为是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将"互助"与阶级斗争并举,坚持了"物心两面"的社会改造观。然而,长期以来,李大钊的互助思想被认为是"互助论"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残余,是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沉重负担。实际上,在接受"进化论"的基础上,李大钊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互助思想。在由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他的互助思想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推动了这一转变。其早期的互助思想为他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他接受阶级斗争学说后,其互助思想也未与之相冲突,而是在经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改造后,逐渐失去原有的"互助进化"色彩,成为社会主义精神层面的改造工具。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涵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自古有之,但其思想在古人的论述中就已形成,古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均是如此,但真正对和谐社会思想做出贡献的则是社会主义者,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今天的共产党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亦是符合国情的现实选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是动态发展的,是开放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利·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代表性.他围绕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观点、看法,并付诸实践--成立了法郎吉社区.虽然今天看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并且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最早究竟是由哪些人创立的?现史学界公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然而,不论陈独秀或李大钊皆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社会主义理论回国后进行传播的。如果没有昔日的留学经历,亦不会有其后来的建党之举。在“南陈北李”周围,团结着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留学生,他们对引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起了决定性作用,对西方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着深远影响。在所有五四时期留日生中,最早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首推李大钊。1914年至1916年李大钊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在关系个人未来发展问题上,曾有过三次重要的选择。第一次是学习专业的选择。1907年夏天,18岁的李大钊去天津求学。由于成绩突出,他被长芦银行专修所录殿。但李大钊却认为,“在国势之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大钊同志的著作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自己学识渊博,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运动中,而且还积极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带领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是我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的青年们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李大钊的新文学观包含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吸纳启蒙现代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文学的审美特性的本位立场这三个"爱真爱美的素质"。这一个起点,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今天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进行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毛泽东曾接受过多种思想的熏陶,并曾为改造中国、改造社会做过各种努力尝试。湖南自治运动对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湖南自治运动中,毛泽东亲自参与和领导了"驱张运动",仅1920年就发表了数十篇文章推进湖南自治运动的发展。对毛泽东在湖南自治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复杂的过程,许多人都曾经自命为是社会主义者;但历史造就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也让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葬送社会主义的人们现出了真正的嘴脸。当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这是值得青年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李大钊在二十年代初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于今天的青年仍然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并广泛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许多流派和不同的政治倾向。中国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不同流派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做为在中国进行改革和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孙中山是最早接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士,他将其思想学说作为自己进行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西方社会主义思潮也曾影响许多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傅斯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曾对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总结和阐释,并做为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去努力实践,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其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利·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代表性。他围绕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观点、看法,并付诸实践——成立了法郎吉社区。虽然今天看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并且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干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挞.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 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 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