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不住地抓耳挠腮。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习作教学应该怎样贴近学生的实际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好小学生作文教学工作呢?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想写乐写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有了兴趣和乐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并努力用优美语言的进行描写。刚开始学习习作的学  相似文献   

3.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难,难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上。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材料积累,能够自由地表达,愉快地习作,写作教学课必须弹奏好“写作预热”、“写作指导”、“写作延伸”三步曲。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5.
王玮玲 《考试周刊》2014,(44):68-68
<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对写作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再难的也敢做,也愿做,也能做好。怎样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赵呈云 《新疆教育》2012,(22):104-104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素养的显著体现。但是提起作文,很多孩子就感觉伤脑筋,因为感觉看到题目,头脑里面空空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作文难、难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高原地带,容易让孩子产生高原反应,导致孩子缺氧、难受。那么如何为学生输送氧气,让孩子能够感觉作文不再难写、写作文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呢?语文老师就必须要精心预设,想方设法抓住课堂内外的写作契机,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引导孩子练写,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由讨厌写作到心态平和直至爱上写作,变苦于习作到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难,难作文",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学生的通病。每当语文老师把"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皱额锁眉,甚至过了几十分钟还是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历太浅,知识面太窄,尤其缺乏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了解除学生写作的痛苦,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一定要从平时的积累开始。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作文教学中"积累"的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常常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害怕写作文,而且在作文中表达虚情假意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成为很多语文老师头疼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奥秘就在于"生活",教师只有抓住"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从中汲取写作的题材,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
经常和同事们交流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只要多背范文,多抄写优美句篇段就能提高写作能力;有的老师认为写作教学只要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写作任务即可;还有的老师认为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殊不知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刘晓燕 《山东教育》2011,(16):26-27
经常和同事们交流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只要多背范文,多抄写优美句篇段就能提高写作能力;有的老师认为写作教学只要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写作任务即可;还有的老师认为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殊不知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颇,使原本最为开阔最为丰富的的习作教学变成  相似文献   

11.
张正峰 《中国教师》2013,(Z1):124-125
指导学生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作教学不止谈写作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地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创作习作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行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是这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从而导致习作课效率低下,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想表达冲动,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那么习作课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习作,师生都感到有些难。很多学生觉得写作难,害怕写作,甚至是厌烦写作。而教师觉得写作教授难,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其实作文并非难事,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融入生活,体察生活,提高写作灵感。下午第一节是室外活动课,下了课,李老师兴冲冲地对  相似文献   

14.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一直被语文老师所关注。习作方面一直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困境。对小学生作文写作动机进行探讨,分析小学生写作动机的特点,研究激发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燕彩霞 《山东教育》2013,(Z1):57-58
长期以来,就"习作"而言,学生感到难,这是他们的共同心声;就"习作教学"而言,老师感到难,这是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我在习作教学中下了那么大的工夫,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当讨论起这个话题,就有老师这样感慨。那么,如何让习作教学由"山穷水尽疑无路"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实现它的美丽转身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典型课文,教给学生"点金之术"就像我们刚买来一样新家电,必须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再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作文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习作、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习作课有恐惧心理,害怕习作,觉得写作文很难。每次习作课总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出一篇有"骨"无"肉"的干巴之作;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写出让老师和同学都赏心悦目的好作文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银凤 《考试周刊》2011,(16):71-7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自己感同身受,每次习作,农村小学的学生就像老鼠见了猫那么害怕,同时,老师也就怕教作文,怕上作文课,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写好作文呢?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因为孩子"无米可炊",无话可说,那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那就必须给孩子寻找"源头活水"。哪些可以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呢?一、课外阅读为学生习作做铺垫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探索世界、掌握知识、品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