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林华 《现代语文》2006,(3):128-128
北朝民歌《木兰诗》开篇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对于“唧唧”的解释,苏教版教材及配套参考书均为“叹息声”。即“叹息声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门织布”。笔者认为,“唧唧”应释“为机杼声”为妥。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文之海中,可谓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歌颂劳动人民,揭露战争残酷的鲜明主题与朴素、优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木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诗中个别语句,课本编者的注释也有可商榷之处,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个别语句试作如下分析。一、"唧唧复唧唧"与"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历年来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资料,对"唧唧"一词有下面三种不同的注释:"虫鸣声"、"叹息声"、"织机声"。虽然这三种注释,前人皆有所阐发,但由于古今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在今天的教学中,究竟以哪种注释较为妥当,这是值得研究的。"唧唧"这一象声词作"虫鸣声",根据生活见闻,只能表示"蟋蟀"  相似文献   

3.
中学课本《孔雀东南飞》一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乐府长篇叙事诗。从诗前原序看,写作年代当在汉末。民间乐府一般是集体创作,并经过群众反复不断地丰富、修改和润色。所以这类作品的语言都比较接近当时的人民口语,其中有许多是当时的方俗语词。《孔雀东南飞》也正是这种情况。我国传统训诂学成绩很大,但弊病也不少。其弊端之一就是长期未能摆脱经学附庸的地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新增《干将莫邪》一文,有几处注释不甚了了。限于水平,不敢专断,谨列举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一、“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这句话中的“壮”字,注释为“成年”。夫成年者,人发育成熟之谓也。发育成熟,按传统习惯上的说法,男子一般指年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满二十岁行冠礼,标明已经成年,但并未及壮年(壮年一般指三十岁),故有“弱冠”之说。说赤已“成  相似文献   

5.
王银龙 《学语文》2014,(6):65-66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新课改应运而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众多一线教师的好评。但也有相关读者"吹毛求疵",对某些细节进行辩难。对此,教材修订时并未全盘接受,甚至有的地方"固执己见"。比如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自主赏析"部分《湘夫人》中的注释54"遗",直到2013年6月安徽第13次印刷仍然不改初衷。教材第9页《湘夫人》中"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一句,注释训"遗"读作(wèi),释为"赠送"。岂料,一个"遗"字引起了教师的争鸣。  相似文献   

6.
王海林 《现代语文》2007,(12):89-89
"乐府三璧"之一的《木兰诗》作为传统名篇,被选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本。课文大多数注释遵循文言文翻译的"信雅达"原则,这对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笔者在备课时却发现"策勋十二转""双兔傍地走"两句诗中对"转"及"傍地走"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迢迢牵牛星》一诗的注释提出三点不同看法:其一,“迢迢”有“深邃”之意,“皎皎”有“清纯”之意,两词当与人物性格特质相关;其二,“纤纤”与“擢素”匹配,主要用以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其三,“终日不成章”意谓整天也织不出象样的布匹来,并不是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主要指织布的质量,而非织布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王勃的《滕王阁序》入选为199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读篇目,为提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笔者近日翻看高中语文第二册此文的注释,发现有些注释不甚精当,有些更是可疑,这里就三处注释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原文:俊采星驰第75页注释:俊美的人才像流  相似文献   

9.
王勃的《滕王阁序》入选为1998年人教版高中语必读篇目,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笔近日翻看高中语第二册此的注释,发现有些注释不甚精当,有些更是可疑,这里就三处注释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其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私以为这种解释未必达诂。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并序》是我国文学史、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这首诗不仅是高等教育古典文学类教材的必选篇目,也是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名篇。今就释义未确或当注而未注的几个词语提出疑议,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陈尚Ming 《语文知识》2000,(6):F003-F004
九义材《初中第五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中的第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文下边顺数第(20)(21)两个对文题的注释为:(20)[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21)[死于安乐]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笔者以为这两个注释值得商榷。这是因为:①句子本身不具备  相似文献   

13.
林嗣环的《口技》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又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见人教社中学语文一室编著的初中语文第三册,第72页)。然而,课文中对一些词语的注释,仍似有不妥之处。现择五条,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注家与同行。  相似文献   

14.
新近出版的注释本《小额》是学习和研究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的宝贵底本之一,然其标点及校勘方面仍有一些可商之处,尤其是影印版中大量的异、俗字未能在注释本中得以完整体现,淹没了其固有的文字学价值,本文尝试就该书点校方面若干问题加以校释。  相似文献   

15.
北朝民歌《木兰诗》开章语"唧唧"释义众说纷纭,旧解多为机杼声或虫鸣声,文章对此两种观点进行辩驳,并从文献佐证、文本渊源、诗歌情节等方面分析探究,认为"唧唧"为木兰"当户织"的叹息声,才与"唧唧"一词在同时代诗歌中的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16.
一、明堂。课本注为“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这个注释是以今之说律古之说。“明堂”转注为“朝堂”,疑虑仍存。《历代诗歌选》注“明堂”为“统治者临朝的地方”倒是颇为明快。"明贵"来源于"明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今宵剩把银釭照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释(8)"剩(jin)把":尽管拿着。"剩"同"尽",尽管。今按:把"剩"训为"尽",肇始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其曰:胜,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字亦作剩。司空图《白菊》诗"黄鹂啭后谁同听,白菊开时且胜过。"胜过,犹云尽过也。欧阳修《蝶恋花》词:"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剩把,尽把也。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  相似文献   

18.
郭锡良、唐作藩等五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90年修订版)(上、中、下)是受国家教委推荐、被国内许多院校文史类专业选用的优秀教材。该套教材体例严谨,内容精炼、紧凑,释词精审,不愧是精心雕琢、反复打磨的杰作。笔者在教学时对文选中的一些释词有疑惑,谨对其中的“不吊”“陈氏三量,皆登一矣”、“守城,“劳之来之”、“他日趋庭,叨陪鲤对”、等词句的释文提出新解。  相似文献   

19.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片断,围绕这篇作品,始终有三个未解之谜:一、谢中书是谁;二、文中所写是何地景物;三、此文写作在什么时间。经考证,谢中书是谢朏,齐永明七年至隆昌元年间他曾任中书令。陶弘景于永明八年东行浙越,《答谢中书书》应作于永明八年后不久,所写景物在浙江嵊州一带。  相似文献   

20.
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是全国二十所高校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及它所推选的编委和正副主编的辛勤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部深受全国几百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大学自考的广大师生所热烈欢迎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