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住宅平面格局出现的许多的新变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居住质量。人们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需求。关注生活、组织生产才是建筑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2.
苏宇文  杨洋 《今日科苑》2007,(20):137-138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对居住水平、居住质量、居住环境以及居住安全等有了一个全新的需求。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居住面积的宽敞、出行的方便、地段的繁华,而更多地开始关注环境的优美宁静、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广  李浩华  张耀宇  邹伟 《资源科学》2013,35(10):2067-2074
土地整治带来了农民由分散到集中的居住方式变化,由此也对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基于南京市高淳县、溧水县以及六合区18个村1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集中居住(10个村,101个农户样本)与分散居住(8个村,82个农户样本)两个组,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农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集中化,与此同时其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行为方式也出现了与分散居住区农民显著不同的变化.集中居住区农户与分散居住区农户相比,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方式、能源及户厕使用种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中居住区农户生活废物废水的处理方式得到好转,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因下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或缺少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大多集中后外排,这种排污模式对社区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使农民生活排污的外部性影响由社区内转变为社区外.这对今后改进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必须考虑到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在相应评估基础上的土地整治才能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房地产公司的行业特性,分析了房地产与居民居住的关系,认为房地产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它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关系,同时居民居住需求也反作用于房地产公司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简单的仅仅满足居住功能,发展到对居住环境高层次多方位的功能需求。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周围环境,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外部人文景观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6.
孙艳  崔文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13-113,112
老年人住宅设计应按照老年人住宅设计的指导原则,在老年住宅的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行为特征和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为他们营造安全、方便、经济、舒适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7.
汤志勇  苗凯 《内江科技》2011,32(7):60-61
居住社区是一个微型的市民社会,本文从四个方面解构多元化居住社区的规划:居住社区的含义、居住社区的多元化发展、居住社区规划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居住社区的多元化规划应对。  相似文献   

8.
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本质是为人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时尚的室内环境。室内居住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的基础,室内设计师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地方特点,通过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形成满足不同人群生活要求的居住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住宅小区规划的内容 (一)、住宅小区规划内涵的界定 1、住宅小区规划的概念 住宅小区规划是对住宅小区的环境、住宅的体型与房型进行总体设计的过程.是城市设计的延续,它受到城市文脉和地域的制约.住宅小区规划要适应居民生活需求的居住形态,保护和发扬已有的文化传统,综合考虑不断新生的生活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市小区园林绿化建设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小区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建设城市小区园林绿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向往居住在一个更好的城市,过上更好的生活,从古至今这个愿望从来没有改变过  相似文献   

12.
虽然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但是为了防止空间分异演变为社会分化或社会隔离必须加以控制.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开展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其建设速度仍然无法满足大量中低收入居民的需要.在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造成经济适用房购房者在居住空间被动选择,并可能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另一方面无法在居住空间选择上和满足弱势群体居住需求上体现社会公平.文章得出结论:在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和公平的经济适用房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一面控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加剧,另一方面体现经济适用房存在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农民工最常见的临时性居住建筑,彩钢板活动房在结构、防火、构造、生活设施等方面存在着问题。针对彩钢板活动房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城市农民工临时性居住空间的三个建构策略,包括利用钢管脚手架作为结构支撑骨架,利用新型替代材料来解决隔音、隔热保温等构造问题,引入微型住宅来满足农民工差异化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14.
熊进 《今日科苑》2006,(3):64-6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不同的屋面类型和特点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现代住宅屋面形态、结构、防水性能等方面对现代住宅影响较大的几种屋面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现正趋于老龄化,如何正确对待老年人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因此住宅设计更应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祝玮 《科协论坛》2008,(1):156-157
我国现有的城中村改造往往是政府、开发商和村民三方的利益博弈,改造后村内大量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个盲点.本文从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中村是目前最适合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及城中村改造对流动人口的影响三个角度探讨了城中村改造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阳台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但要满足居住建筑功能的需求,还要对建筑技术和当地的文化与风俗有所反映,同时还应对建筑设计的风桥有一定的表现。下面就对居住建筑设计中有关于阳台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居住建筑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室内设计师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地方特点。通过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形成满足不同人群生活要求的居住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9.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是提高住户的居住生活的舒适度和质量,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文章针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来源、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及保障体系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居住文化的核心之一.该文化必然成为房地产广告的文化观照之一."天人合一"的居住文化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水、以及山居传统上.房地产广告可以以这些传统元素作为诉求点,更重要的是把握住"天人合一"的实质,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