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对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评价,对民主与科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中西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述。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梁漱溟的"五四"新文化观的产生、发展、变化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政治人物,也是文化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西方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等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一些与早年倡导新文化运动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历史上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在与西方工业国家竞争中的落后衰败、被动挨打。因此,"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历史事件、历史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说,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到了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文明,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如何认识西学东渐潮流,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等四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这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探讨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强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发掘。提出了"强调政统精神与道统精神的整合"和"强调历史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实践精神的整合"的观点,指出重释传统文化应当抱有整合历史与现实的态度,以文化整合的新认识与方法来推进传统文化的承传,解决当今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从旧学的营垒中走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五四”前后,一批挣脱旧文化束缚的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痛苦的历史反思,实现对旧传统的自我批判,形成各自的思想体系。这其中便包括他们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系统观点,在历史反思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观,以及在不断反思和批判式的扬弃中集掖成裘的思想创见。蔡  相似文献   

7.
吴宓先生因批评新文化运动受到新文化派的批判,也因此长期被摒弃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主流之外。本文认为:吴宓的一些文化观点对新文化运动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补偏救弊作用,对吴宓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应重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五四"后,随着"新文化运动"一词的产生,出现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热烈讨论。时人在概括身在其中的新文化运动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的根本出路等重大的问题,并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关于运动发展趋向的三个不同取向:普及文化、提升学术与转向社会革命。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三者虽不应等量齐观,但无疑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不仅催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善果;从长时段看,新文化运动依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沿着普及与提高两个向度纵深发展,以至成为常态,有力地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从广阔的视野看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说,它同样为中国现代文明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非政治的"即文化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文化运动”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我对本课教学作了如下安排:通过剖析新文化运动的“新”内涵,认识其对近代社会空前的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通过《新青年》刊载的当事人的言论走进历史,解读其所倡导的民主、科学、道德、文学的“新”内涵,感知民主、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科学意识;对比历史与现实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鸣,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且研究很深入.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语言文化,却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论及.事实上语言文化上的革新,对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本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白话文运动"以及"注音字母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努力.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使汉语走上了"言文一致"的道路,使我国注音字母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声势,并造就了我国教育与文化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学衡》杂志,从学衡派的立足点——新人文主义出发探究其文化观,清理学衡派有关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观点,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对其文化改造的主张进行价值重估。本文认为,学衡派借中西融合来改造文化的思想符合思想史的运作规律,在当时是对西方现代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反思,至今仍可作为我们文化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文化现代化定义为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对封建传统的猛烈批判,以及文学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都对达到这种状态做出了贡献。当然,新文化运动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笔者试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新文化运动在促进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始终坚持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继承和发展了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主义"传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进行了土地革命,最终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同时很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党内肃清了教条主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今天我们重新解读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后肃清封建遗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反传统的激进言行并存的历史图景是官立新式女子学校为女性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方式和可能。对传统经典的阐释也不再是男性知识精英的特权,而是通过两性的共同解读和传播,具有更加丰富的性别意涵。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语境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往往与国族主义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对社会失序的极度焦虑,他们不断阐发传统经典的时代意义。近代报刊媒体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播,为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阐释与传承提供了十分便捷、开放的舆论平台,更凸显了女性有关传统文化的言说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一部分学者的质疑。分别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7.
靳埭强先生为靳与刘形象设计顾问公司设计的公司标志采用传统吉祥图案"方胜"和"盘长"为原形,完美诠释了传统美学观点中"形"与"神"的观点,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标志设计作品。传统美学观点中"形"与"神"的观点所表达是一种外在与内涵的关系,对现代标志设计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这不仅仅是一种设计上的需要,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际遇,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坚守文言阵地,也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巧妙设计,启蒙先驱的林纾与倡导白话的"五四"先驱们爆发了激烈论争。两者之间的较量背后是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选择。林纾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代表了沟通、调和中西文化的努力,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也正是林译小说与"五四"新文化的根本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与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样,巴金对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过彻底、在今天看来也许不无偏激的批判和否定。也许正由于这样的原因,他更乐于承认自己作品与外国文学的影响关系,而不愿、也很少谈及它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如他曾对一位国外研究者说:“《红楼梦》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研  相似文献   

20.
两种历史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它的历史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一是对封建旧文化进攻的彻底反击.先就和近代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关系来说:随着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急剧变化,反映政治经济的观念形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早在十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