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张謇诞辰150周年。他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通州师范学校和中国最早的私立女子师范学校及多所速成师范教育机构。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至今仍极具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有着较丰富的旅游经历,其旅游过程亦是一场文化之旅。张謇不但喜欢旅游,而且将旅游观光与事业考察结合起来,与南通的城市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建设,注重旅游文化建设,致力于民俗民风的改良,因而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南通旅游文化。打造张謇旅游文化品牌,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张謇与苏北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苏北区域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苏北现代化的规划者和身体力行者。他提出"训农"、"勤工"、"通商"和"兴学"四点建议,制订苏北发展的全面规划;他认为苏北的发展应以治理淮河和开垦荒滩最为重要,又投入资本,参与经营,在治理淮河、苏北沿海垦荒、推进现代工业和发展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謇与治淮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倾心治淮二十余年,一次次查勘,一次次规划,一次次的功败垂成,其志矢如一的治淮经历,灵活务实的筹款方式,以及积极科学的治淮举措与规划,无疑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治淮遗产。  相似文献   

5.
张謇作为清末状元,其一生在办实业与兴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他兴办的大生集团至今仍是地方经济的骨干成份,所办的教育事业更是家乡南通的现代教育基础和源泉。在南通的社会发展史上,无人能与之比肩。  相似文献   

6.
以清末南通州的新型工商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为个案来观察,就可以知道辛亥革命的不可避免性。这两方面的势力分别由工商业家张謇和通州知州汪树堂为代表。汪树堂精熟中学之"体",却茫然不知西学之"用";起初尚能与张謇共办团练,但不久就开始抵制大机器工业,认为工厂有碍于地主缙绅与科举制度,一度阻碍了大生纱厂的开车。在厘卡与丝捐和兴办垦牧公司等决策上,汪树堂也总是站在阻碍先进生产方式的旧势力的一边。张謇和汪树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际上不可调和,而且这类矛盾普遍存在于清末的中国各地并日益激化。最后,新兴力量先试图以立宪然终究以共和来代替帝制独裁,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张謇的文化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化观。得益于张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化城市”,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集于一身,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8.
张謇与维新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与维新运动之间的关系用“若即若离”较为客观公允,即一方面同情,甚至支持或者直接介入维新活动;另一方面对维新又有微词而保持一定距离。这种复杂历史现象的造成,内因是张氏的阶级地位和思想状况,及其与维新派在一些观点上的分歧;外因是当时政坛上的几支活跃派别的制约。这些派别如翁同龠禾的帝党,张之洞、刘坤一的洋务派等,张謇与他们有更多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具有改革精神,他们与维新派有同有异。张氏的“若即若离”,有利于维新运动的开始兴起,却不利于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謇伦理观是张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可概括为:“感怀民生之疾苦”的仁爱观、男尊女卑的妇女观、重利尚义的价值观、“为臣必忠”的名份观等。张謇伦理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这是由其所受的深厚的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和从事工商、教育等的实践活动决定的,并对其人生和事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謇和许鼎霖是实业救国的力行者,政治活动的同路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曾走过苦读诗书、科举应试的道路,都曾有过蒙怨受辱、家道中落的遭遇。面对列强侵略、国势危殆的严峻现实,张謇与许鼎霖都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实业,以救亡图存,造福桑梓,但许鼎霖成绩稍逊。他们都积极参加清末的立宪运动,但张謇更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转而支持共和,为中华民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为推进近代中国教育转型作出努力的同时,张謇创造性地把现代教育理念融于传统“父道”之中。张謇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的传承,是对自身科举经历和教育探索的反思,是对近代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警醒。他最早提出“体德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借古鉴今、中西兼顾、言传身教、知行并进的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全过程地贯穿于其子张孝若成长的各个环节,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近代对外开放的先驱,其影响力“倾动东南,波及全国”。张謇积极主张“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鼓励实业产品出口,为中国开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业家张謇是近代中国主张利用外资的倡导。他提出“借款”、“合资”、“代办”等一系列实施办法,并积极展开向美、法、比等国举借外债的行动。尽管未取得多大成效,但他对举借外债的条件、原则、方法等问题的深刻分析,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实业家的皋 兴民族,拯救国家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15.
清末状元张謇在创办实业和从政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抵御外资侵扰的重要作用。张謇在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期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主持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鹏杰 《文教资料》2013,(20):87-88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近代以来更是引起诸多列强的窥视。张謇出生东南地区。但对东北地区却有所关注,很早便认识到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张謇出任政府要职期间,对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并极力维护东北主权。本文跳出研究张謇的热门地区,另辟蹊径,尝试探索张謇与东北地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读书     
施洪若 《生活教育》2012,(19):84-85
关于读书的言论,我见到过很多。大多数是思考个人修为的,因为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另外一个是充盈着感动与理性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是通往精神世界的不二法门。读到《张謇全集》中关于读书的文字,我非常震撼。因为他的读书史,不仅仅充盈着自我的小世界,更重要的是,他穷尽一生站,  相似文献   

18.
19.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研究张謇与辛刻革命的关系,对于了解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的表现,把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张謇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言行特点可概括为三点:1、对辛亥革命由抵制到接受;2、对孙中山由“谨当竭所知能,以酬眄睐”,到在孙袁之争中偏向袁;3、在辛亥革命后继续兴办实业、教育和文化,为民国的建设出力。  相似文献   

20.
近代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追求南通自治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以实业为依托,开创了产学联姻的办学模式.卓越地进行了公益性化产业的建设,自觉地参与了化艺术产业的开发经营,促使城市建设与化事业互动发展,为近代南通开启了一条化产业发展的初始之路,具有意义深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