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商业广告在广告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密切关注。许多语言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就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商业广告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隐喻在商业广告中运用的规律和特点,达到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情感隐喻在古代诗词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数首李清照的词及许渊冲教授的英译本中的几种情感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情感隐喻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词中的情感隐喻及其翻译不难看出中英情感隐喻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对中英双语者隐喻表达理解的中介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日常隐喻表达时,会首先自动激活相对应的概念隐喻,以促进隐喻表达的理解,因而从属于同一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之间,以概念隐喻为中介,存在相互促进理解的效应。本研究采用启动实验,在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考查中英双语者隐喻表达的理解中是否存在以概念隐喻为中介的相互促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同语言与跨语言条件下,从属于同一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之间,均未发现显著的相互促进理解效应,这对概念隐喻的中介促进效应假说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并为中英双语者隐喻表征中的语言表征与概念表征的分离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隐喻具有认知功能,是语言得以创新和丰富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中英文化不同,概念思维不同导致部分词汇及句子表达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学生产出不地道语言表达的根源。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从语法及措词角度强调表达准确性,无法保证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多样性及丰富性,而在写作中培养隐喻意识是克服这一不足的有效方式。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词汇和隐喻思维的运用,因而,写作学习是一种输出性的学习,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输入概念隐喻理论就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中英语言中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差异性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隐喻意识,发展语言表达的隐喻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水平,也使表达更为准确和地道。  相似文献   

8.
黄甦 《华章》2011,(33)
本文以中美环保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归纳出两种语言的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的喻体类型.本文尝试以Hofstede的文化理论、Rokeach的价值观调查以及Kluckhohn和Strodtbeck提出五大价值取向理论中的个别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角度阐述概念隐喻对比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体系必有不同的隐喻表达方法。中英亦是如此。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含义,故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人们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了笔译过程中隐喻处理,其实对于隐喻而言,口头上的表达更为广泛一些,故充分了解如何将隐喻理解和翻译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英同声传译及口译过程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以便促进两种文化间交流和了解,帮助口译员在时间和任务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有效的转变思路,寻找出更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集中表现,科技语言最能表现人类隐喻化的思维方式。从隐喻视角入手研究中英科技语言,发现在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层面两种语言的表意深刻受到各自文化隐喻思维的影响。探寻中英两种语言在隐喻思维方面的异同,能更为准确理解中英科技语言差异的规律和特点,并发现英语在科技语言表征上具有的先天优势,从而为提高中英科技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料库研究显示,概念隐喻中只有4.36%被交际者真正用作隐喻。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学者提出了刻意性隐喻理论,在语言维度和概念维度的基础上引入隐喻的交际维度,并提出了隐喻的刻意性机制,是隐喻研究值得关注的新动向。该理论在刻意性隐喻的界定、刻意性的识别、隐喻心理加工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尝试集中对四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将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旨在促进交际维度刻意性隐喻研究的融合与深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在跨文化层面上以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爱情概念隐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另外,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个桥梁,要成功的将中英文化里的隐喻现象成功的互译,作者将依据Sperber和Wilsion的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隐喻的理解实际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作者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在诗歌翻译中,隐喻的翻译尤为重要。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两种语言中隐喻的使用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本体、喻体关系角度和中英意象对应角度对隐喻进行分类,并提出对应的四种翻译方法:保留原隐喻、转隐喻为明喻、替换原隐喻和阐释隐喻。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与文化相辅相成,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从中西文化视角,以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为理论基础,透过英汉"以物喻情"的隐喻实例,探讨中西文化因素对友谊隐喻的不同影响,揭示友谊隐喻文化共同性、独特性、差异性,提出友谊隐喻的三个特征:超物质性、超功利性、超精神性。研究结果表明:英汉友谊隐喻具有认知的普遍性、哲理性以及文化地域的相对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对英汉动物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尝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动物隐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做进一步梳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减少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障碍,进一步促进民族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现象的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以基本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对颜色词隐喻的目标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中韩两种语言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性,并探究外在的语言表达异同下的内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时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浓重的文化信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不少的时间隐喻,其隐喻概念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文章以隐喻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英汉时间隐喻的异同点,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文化根源,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准确理解时间隐喻的真正涵义,从而有效地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及文化中。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结合教学实验开展实证研究,从词汇、写作及文化教学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历时研究基础上,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其思维机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维度培养学生在目标语境中进行隐喻思维的能力,帮助其在二语习得中达到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