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过程,它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高等教育系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注定要承担起文化批判的职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教育通过语言、价值、过程和知识等来确保文化的再生产,乃至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因此,从文化在生产视角下分析高等教育文化的批判功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公平合理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公平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布迪厄符号暴力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迪厄的教育理论力图还原教育的社会政治背景 ,认为教育是通过文化再生产来完成社会再生产 ,它与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密不可分。教育行动具有双重专断性 ,它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所有的教育行动都具有符号暴力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再生产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现代社会批判理论,其中尤以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最具代表性。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核心关键词是“文化资本”、“惯习”和“符号权利”,了解其基本意涵,寻找出我们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找出阻碍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问题,将会使我们目标明确地进行变革,从而使高等教育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教育通过再生产统治阶级的文化实现了社会再生产。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教育体系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人口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的开展分流教育,既要满足农村人升学的要求,实现农村人口的向上流动,同时又要为城市和农村培养符合要求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是民主化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考民族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视域下,审视我国高考民族政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概念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提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动机,从而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高等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7.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我国城乡教育在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而引起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教育的这种隐性文化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创造公平机会的同时又在制造着公平机会内的不公平。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创建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一书中阐述的理论,即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整合视野,提出的崭新的文化实践及其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一种文化专断和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课程观,认为其对于我们今天课程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布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两个概念来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我国大学和大学制度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从有到优的制度再生产过程。依据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现实语境,其再生产的实践主体与生产关系体现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大学再生产、大学无国界五个层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适应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构协调大学、社会、政府的适应性制度;形成双向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可译作: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by the university,and for the university.即归属于大学的文化、大学生产的文化和适合于大学的文化,此三分可作为大学文化的外延解析。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将大学文化资本分成三种形态——具身形态文化资本、物产形态文化资本、证书形态文化资本。大学文化资本增值通过大学文化再生产而实现,文化再生产具有正反双面镜像。大学文化是一个中性词,对大学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建构之关注更能揭示大学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卢鉴策 《少年儿童研究》2024,(2):101-108+127
对弱势阶层子代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达成文化再生产目前存在两种解释路径:一是认为学校教育在专断性权力的指示下对内秉持文化专断的倾向,从而实现对弱势阶层子代的排斥;二是认为弱势阶层子代对学校教育表现出的“抵制”使其走向了自我淘汰。在中国现实的教育语境下,基础教育阶段以应试文化为主的学校文化未必完全契合优势阶层的立场诉求,弱势阶层子代面对学校教育亦表现出更多的顺从而非对抗。本文将视角聚焦于个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洞察,为考察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中更为隐秘的文化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不同于“专断—排斥”“抵制—淘汰”的另一种可能言说。唯有理解自我洞察到他者承认的视角转换,才能在“承认”的逻辑前提下实现对底层价值的关照。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再制不会因为虚拟世界的介入而销声匿迹,恰恰相反,对于在现实与虚拟中不 断跃迁的教育而言,文化再制策略将更隐蔽、更温和,也更容易以误认为前提被确认。教育公平 论域扩展的同时可能也是文化再生产扩展的继续,话语和话语权的复杂与不确定,主动参与式的 权力再生产,文化任意性的施加,都可能使教育公平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教育政策遭遇质疑,并 进而获得一种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增加农民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更甚.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公平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和高校农民子女在占有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方面俱为劣势.通过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去城市化、去本地化,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适度补偿,消除高等教育招生中的腐败现象,以及完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等措施,可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竞争中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特别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并没有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因素很多,但人们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寡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历为制度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机会和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丰富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精英大学,拥有较少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大众化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以惯习、资本和场域为核心概念,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理论视角,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调查研究对高等教育表面机会均等问题提出质疑,认为高等教育的表面平等掩盖了统治阶级的特权化本质;学校的主导文化是统治阶级的精英文化,由于文化资本的缺乏导致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处于文化困境之中;而惯习和场域的力量交织正是高等教育再生产社会与文化不平等的隐秘机制.布迪厄在研究中确立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价值诉求,即高等教育应实现社会正义,保障处于最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育因其开放性和共享性,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网络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带来新的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现象表现得更为隐秘,因此值得警惕。主要表现在:物质技术基础导致的机会不均等;受教育者起点不同导致的过程不公平;资源共享下的文化专断导致的结果不公平。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主要有: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投资,消解网络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加强对学习者起点的诊断,消解过程不公平;加强地方性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消解结果不公平。  相似文献   

18.
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社会公平是民主社会的理想价值.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严重.本文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野下,提出教育在城乡发展上的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高等教育走过了近30年,有18所大学实施单考单招政策招收残疾学生。到2011年,招生计划达1349,有近30000名残疾人享受单考单招政策,圆了大学之梦。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改革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本文阐述了单考单招政策,指出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涉及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它的招生制度直接体现教育公平。追求公平、公正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原则,现阶段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得到大幅改善,但是在招生程序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程序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公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差距扩大.富有阶层的子弟拼命往重点大学挤,它使原本匮乏且失衡的教育资源更加畸形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