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郏宣连 《物理教师》2003,24(7):8-10
曲和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具有同一性、联系性和对立性。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联系性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制约,互相转化;对立性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对立统一规律反映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曲和直这一对矛盾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复杂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曲和直的同一性、联系性和对立性会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哲学界有一种公认的看法,即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分离、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倾向”(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页);或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即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否定的属性,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勢”(肖前等主  相似文献   

3.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贯通的性质,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矛盾的双方各向自己的对方转化,矛盾双方的这种属性,在解题中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优化解题途径的作用,现举数例以示说明.一、常量与变量的同一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根据题意适当转换.  相似文献   

4.
简论联系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这么一种看法,认为辩证法最重要的是个矛盾问题,矛盾问题比联系问题还重要,普遍联系的观点似乎不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我认为这是值得商讨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物质现象,无非是物质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分化出来的不同表现形态。除了永恒  相似文献   

5.
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贯通的性质.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矛盾的双方各向自己的对方转化,矛盾双方的这种属性,在解题中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优化解题途径的作用,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同一性是指的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贯通的性质.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矛盾的双方各向自己的对方转化.矛盾双方的这种属性,在数学解题中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本文略举数例作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律是相对矛盾的,有诸多的不同:产生的历史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界定标准不同等;但二者又有许多趋同之处:维护社会秩序、互相渗透、相同的价值观等,它们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明代广西社会矛盾除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个主要矛盾以外,还有民族矛盾,土官与朝廷以及土官内部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互相联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激荡,使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格外复杂和,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终明之世,从未间断。因此,要研究明代广西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必须分析研究造成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激化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造成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很多,除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还有土官与明朝廷及土官内部的矛盾。关于前者,笔者在《综论明代广西各族人民起义》中已作了大概的分析。本文着重研究明代广西土官与朝廷及土官内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 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的一对矛盾。由于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对抗和互相促进,推动着篮球运动向前发展。因此,运用辩证的观点揭示和处理这对矛盾,对指导篮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攻守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矛盾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客观事物内部包含着既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又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人们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面讲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接着我们就要进一步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讲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互相联结又互相斗争,怎样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只有弄清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懂得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才能自觉坚持斗争哲学,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而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严”与“爱”是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对矛盾。二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严”是“爱”的表现,“爱”是“严”的前提、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动力。爱之深、求之严,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相济。  相似文献   

13.
一事物矛盾的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论述了这一规律。他在分析事物对立的统一性时指出: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以“颠狂”著名。其心态结构以意识层面的非世、尊我为中心,对行为表层的执着、逃避态度产生影响,同时又决定了情深层的颠狂、适意心态。这不同层次的三种矛盾二元心态,互相影响,互相牵制,构成并决定了板桥一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多样的行为方式。而这种心态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一种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15.
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四种:一是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矛盾着的双方必须适应对方发展的需要,它本身才能存在和发展。在这样的矛盾中往往有一方是基本的,另一方首先必须适应这基本的一方。二是互相兼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争夺着某些共同需要的东西,每一方为了自己的发展都力求多占一些,但是如果占得太多,使对方占得太少,对方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方反过来又会限制此方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兼顾对方的发展,自己的发展就应有所节制。三是并举和交替发展。并举是指对立双方同时得到发展。交替发展即“两条腿走路”,需一前一后交替着前进。  相似文献   

16.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一分为二”,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扫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混乱,坚持辩证法观点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什么是“一分为二”?“一”就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对立面的统一性;“二”就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两种因素、两种趋势;“分”就是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以及分化、分解和转化。简言之,即统一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具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倾向,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才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见,“一分为二”首先是表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一个统一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对立双方互相联结、互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过程是一个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复杂矛盾运动体,其间包含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下面就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并且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谈谈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师的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师生矛盾不断发生,心理距离逐渐扩大。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构建和维护新型师生关系的自觉性。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亲密、和谐的。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才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共同努力。对师生矛盾,教师应当正确面对,深入分析矛盾发生的原因和根源,细心地探究调解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总的思想倾向应该肯定,还是否定?从前,众说纷纭。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说,《西游记》集中概括了农民起义的斗争,歌颂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精神,应该肯定;有的说,《西游记》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必须否定。我认为两说都不符合作品的实际。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这段话揭示了文学作品中幻想的神魔故事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数与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具体地说,就是在解题时,将常数视为变量,从而达到转化矛盾,巧妙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