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笔者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和审慎分析,认为策动日本全面侵华实际罪魁,不是东条英机等战犯,而是近卫文磨。  相似文献   

2.
1941年8月,由日本提议的近卫文唐-罗斯福会谈经美日双方几个月的交涉最终被美国所拒绝。这种结局与当时的世界局势以及美日两国各自的国内局势密不可分,此时美日利益的协调空间已不大,再加上日本军方、美国盟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对日战略优势所产生的自信,这些都使得这个会谈遭受流产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4.
“互文”与“对文”是古文中常见的两种语言形式.正因为“互文”与“对文”在古代书面语言中的大量存在,故而后人往往利用这一语言特征来解决阅读古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它被作为一种训诂方法提出来,主要是利用词、词组和句子的对应关系,来解决古书中的释义、校勘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文童拟就“互文”与“对文”在训诂方面的运用问题,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题与导引     
《语文教学之友》2006,(2):28-29,49
1.对作文的酸甜苦辣,你肯定有不少真切的体会:对于作文,你肯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触。请以“作文”为话题,选择你喜爱的一种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书写占4分。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说“语”与“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对立而统一。多年来,我们对“语”与“文”不加区别,以为书面之“文”与口头之“语”完全一致,这是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同源字论》一指出:“《说》‘左,手相左助也。’‘右,手口相助也。’段注:‘以手助手是曰左;以口助手是曰右。’这样讲‘左’‘右’的本义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逐步放弃等待、观望的外交政策,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英国调整远东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阻止日军南下,确保远东自治领的安全;二是阻止日本与德、意联手,确保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三是为争取美国的支持与信任;四是鼓舞远东自治领的士气。英国的远东政策调整完全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虽在客观上利于中国抗战,但同时也在合作中英道路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作文如做人,陶行知先生人"真"文也"真"。他的文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着为大众彻底服务的真情;代大众立言,为大众享有教育权而呼吁;拓展大众教育内容与时间,使大众不做时代的落伍者;通俗易懂,能打到大众心里去;浸蕴着"爱智求真"情怀,只求真理,不迷信权威;讲真话,不趋时从势,有很高的"至用"价值,是指导教育改革的灯塔。读他的文论,如同读他高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期间,身为第29军所部第38师师长和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他的所作所为又有怎样的苦衷,以致他一度蒙受"汉奸"的骂名而无法辩白?时至今日,学术界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仍然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详考史料可知,张自忠服从军长宋哲元之命,留守平津,与日方周旋。1937年7月8日至10日,他和秦德纯、冯治安共同主持大局,在北平与天津同时交涉。7月9日,秦德纯与日方口头约定同时撤军。此后,张自忠具体负责交涉,并与日方签订了7月11日协定和7月19日"细则"。第29军在所谓不追究事变责任、道歉、"共同防共"等问题上先后作了重大让步,以换取日方撤军。7月底日军发起侵占平津地区战役,张自忠奉令留守北平,一方面力图维持冀察政务委员会,另一方面则掩护第29军撤离。史实表明,七七事变期间张自忠的所作所为,是力争在国家领土不失的前提下维护第29军的地位,这才是他"忍痛含垢,与敌周旋"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1.
钟乐江 《四川教育》2007,(10):10-10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13.
“互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可分为单句、复句和意义互文三种 ,只有准确把握其意义、特点和类型 ,才能正确认识这一古代汉语中古老而又常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通对内容的赏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读写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应"文"、"言"并重,融会贯通,不可偏颇。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树人、成人、成才、成功健全人格的培养及完善,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体语文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朱熹之前的先秦诸子著作里关于“文”和“道”的论述,有着各说其是的不同解释和认识,对后代的文学理论造成了很深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刘勰把“文”与“道”看作为“道”是文之根源,宇宙间一切有文采的事物都根源于“道”;唐代韩柳认为“文者,贯道之器也”;宋代的欧阳修及苏轼继承了韩柳文以贯道的思想,周敦颐倡导“文以载道”之说,逐渐打破了文与道的平衡,体现出理学家重道轻文、轻文而不废文的思想。至朱熹,他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从自己主张的理气观入手,提出了他的文学思想核心——文道观,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文”与“道”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思想,本文就朱熹及之前关于“文”和“道”的论述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侃 《学子》2003,(2):52-52
一字诗:前几年,某文学刊物刊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高度概括了“生活”丰富、复杂的内涵,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生活中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字书信:相传乾隆十九年朝廷开科大考,纪昀(纪晓岚在兄弟排行第五)赴试前,给同县才子张玉连(也排行第五)写信道:“纪五问张五,进京会试不?”让书童呈上,张的复信,纪昀打开一看,却只有一个“不”字。一字军书:1944年12月,德国军队包围了美军第101空降师。德军派人送信劝降,美军统帅麦克奥  相似文献   

19.
敢写敢示范,只有语文教师自己动手写"下水文",讲授作文才更有依据,学生习作也更有方向,老师更会全面评价学生作文。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要努力写来自生活的"下水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施之通 《文教资料》2013,(20):59-60
文章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学生作文不成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减少束缚。活跃宽松氛围;以生活为师,道法自然;日日读学写,功到自然成;提供舞台,激发习作欲望的变“榨文”、“杂文”为“美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