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2期刊发了韩中凌老师的文章《语文课该不该管"亲妈后妈"?》,第4期又刊发了刘桂海老师的文章《工具的"马"跑快了,人文的"车"自不会落下》。刘桂海老师对韩中凌老师的文章概括基本准确。"文章是围绕石皇冠老师的一节听读示范课《小蝌蚪找妈妈》展开的关于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辨。全文站在"人文性价值"的角度,基本上是以否定的态度述评石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的。"而刘桂海老师的文章力举"工具性"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2期刊发了韩中凌老师的《语文课该不该管"亲妈后妈"?》文章主要围绕《小蝌蚪找妈妈》一节示范课展开了辨析,韩老师从"人文价值"的角度基本否定了执教者的主张。随后《内蒙古教育》第4期又刊发了刘桂海老师的《工具的"马"跑快了,人文的"车"自不会落下》一文,反驳了韩老师的某些观点。二人均站在了理论的高度,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言辞灼灼,不乏独到之处。这仿佛又回到了十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当年石皇冠老师教过的小学生们高中毕业了。刚答完高考语文试题,他们就给老师发来微信:"老师,几年前你替我们押好了文言文。看到卷子我又激动又快乐。"《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一道19分的文言文试题,曾是小学五年级石皇冠老师用《史记·商君列传》教学生学文言文的阅读材料。石皇冠老师的实验班在一所较偏僻的乡村小学。2013年小学毕业时22人。2019年高考,高考分数超出一本线的5人,低于一本线但远高于二本线的2人,低于二本线但远高于专  相似文献   

4.
<正>《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6年3月刊登了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吴丽艳老师的《铅华洗尽,回归阅读》和该旗天山六中梅广华老师的《语文教育终于改到点子上了》两篇文章。文章从不同层面介绍了"语文主题学习"给当地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语文主题学习"在赤峰市又一个旗县安家落户了!欣喜之余,反思近几年来,在赤峰地区影响较大的语文课改实验项目有:林西县韩中凌老师主持的"批注阅读",喀喇沁旗徐  相似文献   

5.
<正>石皇冠老师:你好!我是刘葳,谢小庆老师给了我你的通信地址。谢老师、你和我曾一起在《领导者》杂志上发表过一组有关基础语文教学的文章。其实在那以前,我已在谢老师的博客上认识了你。内心一直感佩你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懈的努力。最近,谢老师访问了你任教的小学。他不辞辛苦,是想让你这样的一线语文教师感受到支持,感受到鼓舞。我理解你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片苦心,所以禁不住"提笔"写下这封信给你。我和谢老师一样,没有直接从事基础语文教学的经历。虽没教过,但我学过,深知语文学习的问题所在,这是我们今天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做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前段时间邀请石皇冠老师到林西县上了节听读示范课,他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胆尝试:一是让刚上学3个月的一年级学生,听读了非课文版的《小蝌蚪找妈妈》,该文长达1170字;二是文本呈现为纯文字,取消了课本配连环画或插图形式;三是用小竖线标出了句中的语义停顿;四是采用听读、跟读、学读的方式,教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培训中,石老师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朗读,至于小蝌蚪最后有没有找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月6日,笔者参观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这所学校距离县城(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同行者包括《内蒙古教育》杂志特约记者孙志毅老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负责中学语文教育的田万隆老师和负责小学语文教育的杨华老师及土默特右旗教研室负责小学语文教育的宋老师。在党三尧中心学校,全国优秀教师石皇冠与学校的霍书记、樊老师一道,向我们介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我们参观了石皇冠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教学改革实验班——六年级二班。  相似文献   

8.
<正>4月12日,在包头市土右旗召开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农村教师石皇冠上了一节阅读教学展示课,所教学生是他带了六年的实验班学生。上课前,石老师要求与会者在《史记》当中任选一篇文言文作为他上课的材料。与会者点了几篇,石老师说均已学过,最终确定为没上过的《匈奴列传》(任选其中部分教学)。之后,石老师开始备课,时间是20分钟。  相似文献   

9.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总的来说,石老师走的是目标教学的路子,一课一得是他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具体说来,石老师有如下值得学习的做法。一、妙用课文教语文石老师的课是一课一得,每一节课目标明确,用课文做例子,主教语文学习技能,授孩子以渔,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语文的方法。石老师不单纯教课文,课文只是他的工具,他用课文教语文。石老师亲自上课,教《月光曲》(人教版六上第八组课文),为的是教学生"判断文章记叙的主体",让学生以后对此  相似文献   

12.
看了《人民教育》1998年第6期上于漪老师撰写的《“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一文,我也觉得对“标准化试题”有话要说。今趁《人民教育》对语文教育展开讨论的机会,将某些想法写出来,以就教于于漪老师,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从于老师的文章看,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12期“教材研讨”栏目中刊登了何登峰老师《“乞之”还是“丐之”——(伤仲永)质疑》的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将一孔之见写出,以期和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常道",如,尽人皆知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识,老师们驾轻就熟、相沿成习的教学体系、教学程序、教学途径或教学策略等,其实未必都合乎教学规律,甚或严重背反。多年来,石皇冠老师潜心探寻小学语文教学规律,锐意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独辟蹊径地构建"模仿·尝试"教学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石皇冠老师成功的实践探索,印证和彰显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其中一大部分还鲜为人知,对于我国语文课程根本性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一、轻理法远灌输:模仿尝试,听说读写,契合语文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看到了胡老师的《是"比喻"还是"对比"》这篇文章,我有不同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我认为是比喻而非对比。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正如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上拜读了李卫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对文中的一个观点不敢苟同,愿与李老师探讨。李老师在"文本解读"中说:"如果选择了被俘或投降,呈现在侵略者面前的是  相似文献   

17.
黄厚江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撰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怎样的"统一"》,文中提出"语文的人文性是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之中得到体现"。陈钟梁先生多次提出"语文课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但首先是‘工具性’"。两位专家的言论拨开了笔者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迷雾,也引起了笔者对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手翻阅《语文教学之友》,看到2003年11期上张广祥老师的一篇文章——《“主题”五题》。文章针对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主题”、拔高“主题”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语文教学中由于偏狭的“主题”追求导致的阅读主体性的丧失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特别是对《黔之驴》《冬天之美》等文章主题的认识,从文本出发,既深刻又合理,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8日,我随市教研中心李书芳老师到元宝山区二中视导教学。其间,听了两节课,一节是魏志凯老师的《我与地坛》,一节是陈述军老师的《归园田居》。魏志凯老师的课,通过阅读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展,把文本中显性的和隐性的教育资源都挖掘出来了。整节课飘散着浓浓的"语文味儿"和久违的人文情怀。学生被感动了,听课的老师也被感动了。李老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第1期的《语文学习》上刊登了张正耀老师的一篇文章——《"有趣"能"总领全文"吗?——关于〈金岳霖先生〉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张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引用大量资料,对苏教版教材配套的参考用书给予《金岳霖先生》一文的结论予以否定:"有趣"不能总领全文,也不是文章的"文眼"。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的确需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对于张老师质疑教学参考用书的勇气,笔者颇为钦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