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课程结构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工作者的立场反思当前大学课程结构的问题,指出大学课程结构优化需以知识观为基础,深入分析大学课程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建立知识地图,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的实质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层次,优化课程的形式结构.建立"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实践样态,融合科学技术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3.
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改革:背景、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当前中国许多大学正在进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为此,构建一个优化的课程结构极富现实意义。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具有同发达国家大学相似的改革背景,探讨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的举措并追踪其改革动向,将为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5.
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被世界各国视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在介绍几个发达国家大学考试基本情况的同时,分析我国课程考试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而提出要建立适应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制度应该努力改革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生物科学专业4门最基本的世界著名大学开放课程,即麻省理工学院《单变量微积分》和《生物学导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耶鲁大学《进化、生态和行为的原则》,来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实践证明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其一,极大地增加了民族地方性大学学生的自信心;其二,促进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其三,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学生成为高、精、尖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课程结构观以及课程结构改革的缺陷,本文首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对课程结构作整体性理解的课程结构观,认为对课程结构应同时从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微观结构三个层次,以及“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两个方面云把握。以此为基础,文章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了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走向综合化: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国前,我国大学本科实施通才教育模式,各院校课程基本上是综合化的。建国后,照搬前苏联专才教育的模式,使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受到很大的削弱。实施改革的二十年,特别是深化改革的近年来,各大学纷纷采取措施,推行素质教育,试图恢复过去课程综合化的某些做法。但课...  相似文献   

9.
高宣 《教师》2011,(23):101-101
我国新的《全国普通高校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于2002年正式颁布实施,这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为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引方向。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构思,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结构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构建个性化大学体育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认知结构理论的大学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结构理论引入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的教学观、教学大纲要求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路、新模式组织课程教学设计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大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跟踪调查,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课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哲学已从"科学理性主义"向"生活实践世界"转向背景下,基于"理性主义—学科逻辑"建构的、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面临从理论到现实的诸多问题与困境。基于"生活世界—实践逻辑"建构的通识教育"四元四维"课程体系,从哲学基础、建构逻辑、要素结构、宗旨目的等诸多方面对西方经典"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解构和重构,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范式变革。"四元"指人的生存发展的四个主要领域或场域,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研究;"四维"指人的精神发展的四个维度或层次,即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四元"与"四维"之间有着深刻内涵与严密逻辑关联,即:学会做人—追求完美—价值论,学会做事—追求仁义—实践论,学会学习—追求至善—认识论,学会研究—追求真理—本体论,从而形成"四元四维"课程体系的"空间结构圆锥模型"和"逻辑结构矩阵模型"。"四元四维"课程体系,以"形而中"的人的生活世界为中介将"形而下"的物质生产的"科学世界"与"形而上"的人的精神发展的"理念世界"结合、贯通、统一起来,其最终目的、旨归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及"人的自由解放"的社会理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13.
课程整合和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时期遇到的关键问题。为帮助中小学课程管理者和教师进一步厘清课程整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一般逻辑,笔者从政策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做了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分析,梳理了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依据和政策发展,提出了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构建了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14.
论课程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小勇 《教育研究》2005,26(11):59-65
学科是按照一定逻辑对各领域文化进行重构的产物,其重构目的是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便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承。利用学者、专家对话的学科逻辑构建的课程,既不一定对传承文化真正有效,也不一定对发展文化真正有效。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因此课程应该回归文化的逻辑,回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建构、交往、对话与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的规则。逻辑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不同组合和运作方式,影响甚至决定了教育制度的特征、轮廓和面貌。随着人类互动和教育交往的世界化与全球化,教育制度的形式化和逻辑化已成为教育制度变迁的真正动力,但形式化教育制度的逻辑结构又必须以一定的权力结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和新疆矿产资源禀赋特征为背景,分析新疆矿业经济发展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与"宽采矿"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重点阐述了为新疆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具体课程体系优化和内容,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多边矩阵理论定义的正交性及对称性,给出了一种具有双因果关系的模糊稳定性逻辑分析模型,这种稳定的逻辑分析模型结构清晰、简单,并且可用于解决许多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语言学专题课程是语言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的设置对于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更新乃至论文的写作、学科建设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授课理念、内容、方式及学生知识储备、需求、可接受度等问题的研究都与专题课程大纲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对其整合很多都是一种学科逻辑的整合取向。由于学科视角整合的局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还处于"两张皮"的分离状态,因此,文化逻辑是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重要视角。文化以其具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提供了整合的逻辑。文化逻辑是学科逻辑的超越,有助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