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①(以下简称<科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科学与环境、资源、科技、保健、生活、科学史等STS内容,对于帮助受教育者尽早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将来进入社会后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储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汤会芬 《科教文汇》2012,(18):131-131,142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受,通过教师的带头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指导学生实践,从而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富有趣味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是最近几年出现的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以“关系”性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及能力的一种研究,目前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笔者欲从学科之间的相似性问题入手,谈谈对STS学科的体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大体系,各有其研究重点及表现特性。然而,两大体系的诸多学科之间有许多问题却具有相似性,琢磨回味,常让人忍俊不禁,生出许多遐想。列举数例如下:1、物理化学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似性:*电流短路———人走捷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台湾阳明大学从2007年开始出版的《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份国际期刊》(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ASTS)杂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STS研究的主要刊物之一。时任主编傅大为教授在创刊之初将"独特的"东亚STS的建设作为创刊目标,设定了东亚STS研究的特殊空间、对象和方法论;而以安德森(Warwick Anderson)为首的一批后殖民学者对傅大为提出的东亚STS独特性提出异议。本文梳理了傅大为与安德森的争论要点,通过对2007年至2012年EASTS的主题讨论进行统计分析,考察EASTS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傅大为教授所设想的东亚STS独特性?哪些方面没有?最后,对这些未能达到的目标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经济、社会三者已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密切的统一关系。与此相应,自然科学工作者、经济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内进行合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正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内互相渗透。《科学·经济·社会》的问世,为我们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的关系,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泛合作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做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它问世之际,谨寄数语:1、希望它能加深人们对科学、经济、社会三者发展关系的认识,用三者一体化的观点制订规划、进行决策、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6.
席美云 《内江科技》2007,28(9):34-34,20
叶澜教授的《教育概论》,通过揭示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探讨教育、社会与人三者的关系,把握了复杂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将启发着我们冷静分析和深入思考复杂的教育现象,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的思维品质,从而使教育学以更加自信、独立、科学的面貌融入社会科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本文通过明确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进行STS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本文通过明确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STS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专题讲座、现状调查以及STS信息的收集和交流等途径进行STS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燕  张锐 《大众科技》2011,(12):192-194
STS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促进人文和科学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分析STS教学理念与实验课程的关系,探讨STS理念指导下的《电视新闻编辑与节目制作55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渗透STS思想,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把专业技术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全面的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STS(科学的社会研究)的主流思潮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转向科学的文化研究(CSS)。从SSK科学观不断向实践维度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窥见STS的实践化转向,进而了解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趋势。对这种后现代科学观的反思,使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并利于形成新的实践科学观。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学者的STS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STS的定义、用语、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学科性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日两国学者的STS观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的第二波”侵蚀了科学的文化权威,助长了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兴起。民粹主义反过来利用“第二波”的成果,攻击科学专长。科林斯倡议科学研究应重塑科学的价值和重估科学专长在民主社会中的价值,教育公民,让科学专长成为多元民主的一股重要制衡力量,以抵御民粹主义。这要求:“第三波”对“侵蚀”持重思态度;基于专长、形成性愿望及道德-价值等视角对科学进行重新理解;阐发专长周期表、社会的分形模型及公民教育在科学专长发挥“制衡”作用中的基础作用。这为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1915年1月创刊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大型科技学术期刊《科学》的编辑制度建设、编辑策略等作初步探讨。认为,《科学》是最早使用横排的中文科学期刊,否定了之前认为《新青年》最早横排的说法,并认为它以集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编辑三者于一身的留学生编辑为主,在现当代世界科学策源地美国编辑而在国内出版的模式,对保持大型科学期刊的前沿性和权威性,以及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期刊走国际化之路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4.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杂志将改版,改版后的刊名为《科学与社会》。目的是“为更广泛的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促进科学发展,共同提升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众提升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没有自然、技术科学同社会、人文科学的有机影响和统一,人们是无法找到一个系统地看待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命运的角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确切地说,惟一能使这几门科学和谐地统一并相互制约的组织是由彼得一世亲手缔造的俄罗斯科学院。  相似文献   

16.
STS教育思想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其目的是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另一方面能够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底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将观众对于科幻题材电影的热情推上了顶峰.对于这部影片相关话题的讨论,一度成为各大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影迷们对此影片争论的焦点,进而从STS的视角来分析整部电影,认为影片警醒我们反思未来科技的发展对于人类自然社会的影响,思考科学技术本身,也延伸出人们对于如何看待科幻电影以及中国科幻电影之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好奇心:科学何以执念万物》《科学文化与社会:21世纪如何理解科学》《实验是如何终结的?》《科学、文化与现代国家的形成》《科学文化与西方工业化》《现代科学的起源》《珍宝宫: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与科学革命》《科学文化的兴起:科学与现代性的塑造(1210—1685)》《实验室法则》  相似文献   

19.
论技术使用者的三重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用者是技术在使用阶段的主体,在STS关系之网中至少承担三种角色意义: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发展者、社会学意义上的技术建构者和伦理学意义上的技术责任者。技术使用者所承担的这些角色不仅彰显了使用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预示着技术与社会研究中的使用转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详细地分析了科学、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概念的内涵与演变 ,指出了三者之间在当前存在的紧张与矛盾。文章指出 ,造成当前认识混乱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区分出三者之间存在的差别 ,文章的结论是 :科学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