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批评是现代生态危机催生的产物,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和反生态思想的文化根源。而现代生态危机的复杂性和全球性又决定了它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特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西方生态整体主义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契合性与互补性,以期挖掘我国本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促进生态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新兴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相比,有机马克思主义除了从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方式阐明生态问题的原因,还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引进马克思哲学解读,从现代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层面追寻生态问题的根源。此外,有机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生态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整体性、开放性生态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取向,即以转变人的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有机结合而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原住民作家吉姆·斯科特的作品《那只亡者舞蹈》荣获了2011年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它讲述了接受白人语言和文化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少年鲍比,在与早期欧洲殖民者密切接触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白人殖民者的世界观与原住民"梦幻"世界观之间,在互动糅合过程中,所展现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生态观。同时,《那只亡者舞蹈》突破西方逻辑思维模式,运用大量原住民特有的口头神话传说,用极富创造性的语言再现了大自然的非凡魅力以及原住民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但也为大众阅读异域文学作品带来更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上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非生态的文学;而且许多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作家和作品还是反生态的。生态批评不仅要研究所有生态文学作品,发掘作品里具有生态意义的部分,而且还要对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和重新评价,指出其中的反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5.
生态观肇始于西方,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西方的生态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从儒家具有的生态观得以成立的两个理论前提和素朴的进化论思想来探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危机和文化冲突日益凸现的当代社会,"去中心化"成为新的文化指向,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台湾原住民作家从构建族群身份、传承族群文化的角度出发,用丰富多样的生态创作展示了他们古老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为当代社会如何实现生态和文明的"去中心化"提供了新的观照点。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着眼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以生态中心主义哲学为其主要思想基础,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探讨文学、文化甚至艺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跨越性(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随着全球生态形势的日益恶化,西方生态批评正在向国际性多元文化运动的趋势发展,这既是西方文化的一种文化自救策略,也是生态文化多元性的必然要求。跨文明生态对话已成为西方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其旨在发掘、借鉴异质文明的生态智慧及生态模式,从外部推动西方文化的变革。本文就西方生态批评与伊斯兰教之间的生态对话做简要的分析,以有助于推动比较文学的绿化和开拓生态批评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归纳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渊源,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重要来源以及合理借鉴,以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晓倩 《教师》2014,(5):126-127
生态文学是文学领域中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生态思想在文学上的体现,其探讨和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随着生态思潮的日益蓬勃发展,生态文学的研究已经显现出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趋势。本论文主要从文化地位、发展轨迹、表现形式等三方面对中西方生态文学进行浅要简略的比较。从而在接受西方生态思潮影响之时,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学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的绿色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三者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的思潮,它设想了未来"绿色社会主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对策和措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坚信社会主义能够克服生态危机,培养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已成发展"大势",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当着力抓好理念、思路、工程"三个建设"。结合岳阳市君山区的实际,君山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应围绕打造环湖沿江生态明珠,抓好五大工程:即城镇化引领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旅游休闲风光带和生态走廊建设、大型人民生态广场工程建设和谋划兴办科技教育精典园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也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这些理念和构想为实现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提供环境保障,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要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理论指导的关键环节上,认为在于能否真正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处理好人对自然、社会和科学实验的三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等教育产业化引发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文章借鉴穆尔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教育生态系统"概念,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失衡和平衡进行描述与分析,从教育生态系统平衡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提出应采取体现受教育者的消费主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措施,维持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化范式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通过论述老子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与“无为而治”的生态文化内涵,说明其作为构建生态文化范式的哲学基础与有效途径是值得当下人类借鉴与学习的,以便更好地构建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生态文明的理论溯源之一,它立足于“人类尺度”着重分析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致力于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陈坚林教授的学术报告《外语教学与课程生态化》,结合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从课堂教学实际这一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动态化,师生互动良性化,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兼容性做了探讨,以期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课堂生态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其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儒家的"仁爱"在践行上可以分成五个次第:具备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即血缘亲情之爱→"泛爱众",即爱一切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仁爱思想以自我为起点扩展到宇宙万物的践行次第蕴涵着儒家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在历史上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今天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歌中“尔汝群物”的现象,体现了诗圣“民胞物与”的仁者胸怀。宋明理学家长于体认诗圣人格,在他们看来诗圣的“尔汝群物”情怀正是宋明理学尤其是心性中和哲学“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命题的生动注脚。同时,“尔汝群物”的宇宙情怀与现代生态伦理中的“我一你”关系也是相通的,面对今日严重的生态危机,儒家人文主义的这一思想尤其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9.
罗宾逊·杰弗斯提出的“非人本主义”理念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是理解其作品的关键。“非人本主义”来自于作者对自然的近距离观察和深入自然的生活。在生态诗学话语中,“非人本主义”提倡生态整体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启发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建设生态型居住区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城市生态型居住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入手,就营造生态型居住区景观的原则和方法步骤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