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次在节目里问一名小朋友:“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开飞机!”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燃料没有了,飞机上只剩下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穿上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没想到,现场的笑声却把孩子弄哭了。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出人意料:“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因此,不管赞同还是反对,我们都应该先弄懂对方的意思,听别人把话说完——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沈定一 《教书育人》2013,(12):77-77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于班级事务常常事必躬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但是在学生眼中“强调”往往是唠叨。其实中学生应该也完全能够管理好自己。他们不需要一个事无巨细样样都管的“超级大保姆”,他们需要的是有人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约束,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3.
把握今天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这句话意味深长。如果一个人不好好把握今天,那他就会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被时间淹没的人。在许多年以前,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是兄弟。两个人不管是吃、穿,还是笔、橡皮、书本都是一样的。可是一个努力学习,另一个则不学无术。别人说他时,他只是说:“我还有明天呢。”就这样,两个人在同样的教育,不同的心理中度过了他们美好的童年生活。终于有一天,把握住今天的小男孩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只期待明天的小男孩,渐渐的被时间淹没了。因为没有才能,他靠偷窃、抢劫来养活自己,直到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把他送上不归…  相似文献   

4.
(教学到课文第十小节时 ,教师用幻灯出示句子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师 :谁来扮演汤姆爸爸 ,把这句话读好 ,把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 ?生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我如果是汤姆爸爸 ,读时一定会强调“有没有”,因为在上文里 ,爸爸命令汤姆把鱼放掉 ,而汤姆认为月光下没有人看见他们钓到鱼 ,他可以不放 ,所以汤姆爸爸在说这句话时 ,肯定会强调这个词。生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汤姆爸爸还会强调“遵守”一词 ,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这个规定 ,汤…  相似文献   

5.
一、自主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的发展要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才能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把他们看作教育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不能偏重他律,而应该注重自律,使学生内因发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以此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如开展“给自己下个命令”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望给自己下个命令。  相似文献   

6.
布鲁斯·阿克曼(BruceAckerman)在他称之为“自由教育”的理论中提出:“整个教育体系就好比是一个庞大的球。孩子们基于不同的自身文化背景而站在球面的不同点上;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大球,让他们了解发生在周围的戏剧性事件的深层含义。在这个探索的旅程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成熟的公民。他们有权利回到最初开始的那个点上,也同样有权利冲到一个无人占据的领域中去。”有人把它称之为“大球理论”。“大球理论”认为,孩子们只有充分理解了哺育自己成长的文化真谛,才有能力探索并了解发生在周围的戏剧性事件的深层含义。如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的对象,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抽象的整体,而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具体的存在。教育需要正面看待学生,需要关注教育中的"人",努力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公民记者”现象存在已有多年,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公民记者”。在对公民新闻与“公民记者”、“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公民记者”与记者证等问题进行辨析后,文章认为从长远看,判断个人是否成为实质上的记者,应该看他是否参与报道及其报道意图;判断一名记者是否职业,应该看他所做的新闻报道是否专业,而不是有否得到官方的认可;“公民记者”一词并无学术硬伤。应能成为科学而合理的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9.
我一出生,就赶上了一个饥荒年份,营养不良,打小就落下了贫血的毛病不说,后来好不容易上学读书了,又赶上“文化大革命”——那时的人真像是疯了一样,不但关闭了图书馆,还抄家,把别人家里的书都搬到大街上一把火烧掉!  相似文献   

10.
十八世纪的苏格兰乃至整个英国,商业文明日渐兴起。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几乎使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精英式美德观已经不合时宜,如何在道德哲学上把“粗俗的大多数”(the rude vulgar of mankind)纳入到商业社会中,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从人性出发,即从人的“同情”(sympathy)出发,通过“自我控制”(self-command),为“粗俗的大多数”找到了人人都可以达到的美德——行为的“合宜”(propriety),一种包括“审慎”(prudence)和“正义”(justice)的消极美德,从而为他们在新兴的商业社会里,自由而坦然地追求自身景况的改善提供了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的苏格兰乃至整个英国,商业文明日渐兴起。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几乎使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精英式美德观已经不合时宜,如何在道德哲学上把“粗俗的大多数”(therudevulgarofmankind)①纳入到商业社会中,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从人性出发,即从人的“同情”(sympathy)①出发,通过“自我控制”(self-command)①,为“粗俗的大多数”找到了人人都可以达到的美德——行为的“合宜”(propriety)①,一种包括“审慎”(prudence)①和“正义”(justice)①的消极美德,从而为他们在新兴的商业社会里,自由而坦然地追求自身景况的改善提供了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肖民 《师道》2003,(6):13-13
“总校长”的级别不高,在我们直辖市是正科级;但其肩上的责任却不可小觑,他掌握着一个乡镇教育的舵把子,具体说是掌管着一个乡镇成千上万名孩子的今天乃至明天。这样说来,“总校长”应该有完备的、科学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人才观,他的一言一行应该紧紧扣住时代的旋律,他应该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然而,我所见到的“总校长”却有不少人把“总校长”当作官来做,他们身上弥漫着浓浓的官气。官气之一:不学无术,只知“撞钟”不已。很多“总校长”是从小官干到大官的,当官的时间长了,按说应该有时间学点儿教育理论,懂点儿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3.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几个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爱打架,打架的理由也可能五花八门:别人说他们如何如何或无意中碰了他们一下,他们就会气急败坏地冲上去打人;谁要是在老师面前说他们的小报告或告诉老师他们没交作业,他们也会打、骂同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管当时是否真的有“不平”,他们总是爱出手相“助”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因此个别和他们在一起的学生,也依仗着他们而变得会欺负人了;  相似文献   

14.
王乾荣 《宣武教育》2005,(11):45-45
日前读到《“神童”到中年》一文,我感觉,一些少年的“超常”,是一个事实,然而不管是“神童”,还是一般少年,他们将来都可能成为人才,也都可能是芸芸众生之一分子,甚至更糟。文中所举当年那些少年大学生,有的日后辉煌,这倒不光指他们具有的显赫头衔,主要指他们的寻常心态,以及他们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有的.则日后归于平淡甚至寂寞。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和人的道德完善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只是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阵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五爱”、“三德”,努力提高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这两个词的,“你们”——称不止一个人的对方或包括对方在内的若干人。“我们”——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当我们用“你们”时,就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自然形成了两个相对的范围,而用“我们”时,就只有一个大家同属的范围。“你们”与“我们”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梳理了教育学研究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能力人”、“理性人”、“抽象人”、“部分人”,概述了他们的主要特征,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重构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问题,并就“权利人”、“经验人”、“具体人”和“整体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希望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演戏的时候,还是恋爱的时候,朱元都不喜欢战战兢兢的感觉。因为他觉得只要有“心”,那就不应该拿假象的东西去装饰。如此的真心,如此的纯真,难道你不会为之动容吗?事实上去年一整年,朱元让人感觉改变最多的就是他的形象了。拥有恶角形象,又有善良形象的演员,真实的他怎么样让人联想到的都是纯真、老小、黑洞。但是自从朱元作为《两天一夜》的固定嘉宾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个很会撒娇的纯真男。“我不想塑造只让大家看到表面的艺能形象,而且我也觉得为了综艺特别有意图要塑造一个假的形象也是不行的。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几乎都没什么话,只是一起喊了口号。当时会有很多想法和担忧,但觉得不管是做得好不好,反正都是我了,就干脆以最真实的面貌展现了。”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到“有”.从旧的“有”到新的“有”的过程。这“未知”“不会”和“没有”.可能是世上的人都“未知”,都“不会”.都“没有”,也可能是别人“已知、已会、已有”,只是我“未知、不会、没有”。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他们之后。  相似文献   

20.
“古”娃娃觉得一个人没意思,想找个邻居做伴,于是决定搬家。 他选择了一位“女”大妈做邻居,于是他成了“姑”字。别人都把他当成“小姑娘”看待,给他梳辫子,让他穿裙子,真别扭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