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学问,它不单是造型、描绘事物的技术,而且是通过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陶冶心灵境界、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创造性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维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思维、智慧、感情等方面的艺术灵感;它不光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广博的社会科学理论和修养。  相似文献   

2.
美术是属于社会学科范畴的一门学问,它不单是造型、描绘事物的技术,而是通过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陶冶人们心灵境界,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是个技术性很强的体力活动,更是思维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也需  相似文献   

3.
美术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学问,它不单是造 型、描绘事物的技术,而且是一项通过描绘事物表达思 想情感,陶冶情操,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创造性活动; 它不仅是个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维活动要求 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 要思维、智慧、感情和艺术灵感。 那么,美术教育的任务和方法,就应该相应地围绕 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既教授造型能力方面的理 论和技术,又引导表现能力方面的艺术思维;既训练描绘能力,又培养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开发头脑智能,诱发艺术灵感,激励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德育本属政治范畴,但语文是文道合一的学科,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培养德操和情感,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方面,更有其他学科力不能及的效果。 (1)形象语言的描绘,使学生可以在审美中陶冶情操。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除了使学生听懂之外,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朗读时感情丰富多彩,描绘时生动逼真,用美的情境荡涤学生的心胸、开拓学生视野、净化学生灵魂。如:课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开首便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  相似文献   

5.
梁萍 《教育革新》2006,(3):54-54
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广泛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如欣赏音乐;演奏、演唱优美的歌曲、乐曲;在音乐声中跳舞、畅游等),使受教育得到直接而具体的关照、激发、净化感情,进而用感情对真假、美丑进行审美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陶冶和锻炼。它主要是凭借形象思维,通过感情的共鸣、激荡,在愉悦中受到教育。通过这种审美教育,培养美的心灵,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人们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力得到提高,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才能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总和,其中创造性思维和创浩相象县两种丰兽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寓教于乐巧比妙语郝云霞人们一提起“教育”,往往有人把它同“枯燥无味”联系在一起。其实教育是一种艺术,它应该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育工作者要调动教育对象的感情,促进其积极思维,使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传授的知识,容易被对方接受,需要具有一种感染力和情趣...  相似文献   

7.
说教师的师风至关重要,这几乎不须要证明。而说语文教师的师风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多说几句。语文教师所授课的内容,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和人生领域。语文教师教课,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对这个世界持什么态度。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和载体,它所表达的承载的是人的思维、思想、感情、道德等。教师通过语文课的讲授,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规律,学会了语言文字的使用方法,还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正确和错误,什么是崇高和卑下。语文教师在做人上应该真诚、真实,不虚假…  相似文献   

8.
雍进成 《宁夏教育》2005,(12):48-48
美术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学问,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思维、智慧、情感和艺术灵感及生活的积累;不但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也需要厂博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审美意识,因此,在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中注重思维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以为在如何对待艺术思维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和主动探索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淦生 《求学》2023,(4):66-68
<正>作前指导意境,是指叙事、抒情类文章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对社会与人生有深邃的领悟。叙事类文章不仅需要描绘自然景物,也需要展现社会环境、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所以,叙事类文章的“意境深远”更多的是指借助环境、事件、人物等载体寄寓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叙事类文章要达到“意境深远”,就需要在写人、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开启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正在于此。不过,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如何引导幼儿领悟到音乐作品的形象、感情和意境。一方面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不是一首诗,它是一幅描绘现实的画卷,需要你去涂画;它是一杯无糖的咖啡,需要你去调配。生活不是一首诗,它不需要太多的柔情蜜语,他要你眺望前方,要你抬头展望,迈步向前。生活不是一首诗,它不会让你得到太多的幸福与快乐,偶尔也会让你步入荆棘;它不会让你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生活,偶尔也要你走出温室,迈向人生的“寒极”。生活不是一首诗,它不但能使你得到鲜花与掌声,也能使你听到失败后刺耳的讥讽声;它不仅让你享受甜蜜的称赞,也会让你品尝痛苦的失败,让你懂得生活不仅有甜蜜,还有苦涩、辛辣、咸酸……。生活不是一首诗,它…  相似文献   

12.
“快速阅读”这种与传统教学刚好相反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了幼儿的主体发展,不但使幼儿语言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思维、幻想、创造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等方面取得了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情趣教学是音乐课教学师生心灵交流的纽带,是师生的共创性教学。一堂好的音乐课会令学生终生难忘。情趣教学可以使学生乐于参加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情绪障碍、思维障碍都得到缓解,大脑思维多向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究竟应如何运用情趣教学构建和谐快乐的音乐课呢?它的方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善于创设情景,乐化教学"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鲜明的音乐形象,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以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其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学之所以是一种艺术,是因为教师不论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还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都不是一般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个人审美性、技巧性很强的复杂活动,其效果是通过个人的细致观察和耐心实践才能获得的。它不但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还要有一种有感染力的情趣,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心灵;它不但需要饱含一种意蕴和哲理,而且需要引起学生的思索,启迪学生的聪慧。语文教学之所以是一种艺术,还因为教师的讲授不仅需要依赖于抽象的巡辑思维来证明观点,而且又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美感教育──《日月潭》教学谈安徽王维芳《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短文。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潭变幻多姿的美丽景色,是融语言美、意境美、感情美为一体的好教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美感教育。一、创设情...  相似文献   

16.
贺远亮 《语文知识》2004,(10):15-16
量词被人们视为汉语中的“小件”,但它的能量却不可小视。除了“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现代汉语词典》)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有描绘形态、表达感情的特殊作用。量词表达感情。一般靠打破常规,移用他类词,或移用其他类型的量词。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朗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再创。因此朗读者也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把课文中的一切景象和人物的形象,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脑海中,产生内心的现实感,犹如身临其境。由于形象的浮现,从而使朗读者感情自然融合在作品的感情里,引起强烈共鸣,跟作品的人物息息相通,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产生真情实感。再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自身的感受传出来,使听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这样,能使作者、朗读者和听者融为一体,达到感情上的交流,也就是最好的感情朗读了。二…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说,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文学可以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具体刻画;美术可以用线条和色块勾画和渲染;舞蹈可以用舞姿变化所产生的舞蹈语汇来描述;音乐呢?由于音乐不具有语义性,因此它不能直接表达事物。音乐也不具有直观可观性,它不能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象,但它能够提供由音符有机组合形成的在听觉范围内所能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音乐虽然不能直接、具体地表达事物,但它却能激发人的内心情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以听为主,“听”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20.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楼远眺之景时,选择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人们正是在“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处进行赏析,认为它描绘了一幅优美之景。笔者认为,此联强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抒发了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如同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