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基于BP网络模型的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是多种因素之间交叉影响的结果,因此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很难描述这些影响因素与知识共享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从网络成员间认知差距、知识共享环境、协调行为和共享结果等四维度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BP网络模型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2.
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能有效反映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的认知差距、环境及其是否得到有效协调,从而修正成员间的认知和行为,达到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的目标.现有的知识共享效率评价体系多采用结果型指标,而且基本上针对单一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而设计的.在明确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及效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根据成员间的认知差距、共享环境和协调行为3个维度对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3.
陶蕾  刘益 《情报杂志》2008,27(2):73-74,78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知识日益成为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由于自身知识的有限,企业逐渐意识到需要与其他企业建立知识联盟,通过与其他企业的知识共享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探讨了作为有效知识共享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的信任是如何影响知识联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的,并进一步探讨了联盟成员间的个人关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辉  杨忠  黄彦婷  吴洁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97-1707
 组织智力资本的增进依赖于组织成员间广泛的共享知识。组织激励与组织文化分别代表了促进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因素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鉴于鲜有研究同时关注并区分正式的组织激励和非正式的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差异化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修订的社会影响理论对组织激励、组织文化与知识共享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1182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组织激励通过顺从机制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组织文化通过认同机制和内化机制(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态度,进而最终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间双元式知识共享机制的"Im—Rai"模型,探讨了营销渠道成员间双元式知识共享(探索式知识共享和利用式知识共享)对渠道成员自身绩效(长期竞争优势和近期顾客绩效)的影响过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式知识共享对关系感知(近期关系信任和远期渠道认同)和关系能力(渠道适应性和渠道创造性)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能力对关系感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渠道创造性和近期关系信任对渠道成员自身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渠道适应性只对短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长期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远期渠道认同只对远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短期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渠道成员间双元式知识共享影响渠道绩效的作用过程,而且也促进了对渠道绩效理论和组织间学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开源软件是分布式创新下集体智慧的代表,知识共享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本文对403份有效问卷进行大样本定量分析,研究影响开源软件项目内成员间知识共享的核心要素和机制。研究表明,以共享知识为中介的分布式创新影响开源项目绩效。其中,开发员作为供给端,从参与动机、社会网络、组织文化三方面;用户作为需求端,从用户创新角度共同对共享知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开源项目绩效。薪酬刺激对于开源软件开发员的参与动机影响并不显著,打破了以往的认知误区。社会网络对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最大。开源项目核心团队的管理能力胜于其技术能力,对项目绩效产生作用。用户创新对于促进开源软件项目绩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泄漏风险成因进行解释,然后具体分析在联盟形成和运行的过程中影响联盟成员组织知识泄漏风险大小的各种因素,最后运用风险管理和风险衡量的方法和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联盟中成员组织的知识泄漏风险进行了衡量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团队创造力是维持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有赖于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学习能力.本研究融合知识基础观与团队学习观,在分析知识共享方式对于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团队学习能力在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所产生的调节效果,并以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0家企业63个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调节因素的情形下,“人际互动”式知识共享是影响团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团队学习能力中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科技/文件”、“实际体验”两种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组织间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涉及知识距离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45家企业的调查,研究了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距离是组织间知识共享前因变量,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产生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之间没有调节作用,但对职业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存在调节效应;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对于职业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组织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并不存在调节效应.由此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组织距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实践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掌控.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6):70-75
通过引入成员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和组织内部人员调动,扩展了现有的探索与利用多主体仿真模型,分析成员间的竞争强度和组织内部人员调动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发现:竞争强度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呈倒U型,竞争强度较高的组织需要学习能力强的个体,竞争强度较弱的组织需要学习能力适中的个体。人员调动可以提高组织知识水平,特别是在竞争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Coopetition, i.e., cooperation between competing actors, has become a pervasive strategy for innovative firms. The primary focus of studies investigating coopetition centers o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limits and configurational patterns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eting firms. Only a small, emerging group of studies seeks to extend the concept to the intra-firm level, stressing the existence and effect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nits that are part of the sam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is latter group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coopetition on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har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knowledge brokers in managing the resulting tension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the video game publisher Ubisoft, we stress how the tensions raised by internal coopetitive settings limit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units, and we analyze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 knowledge broker help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s. We identify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this knowledge broker that allow the promotion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transfer to occur between coopeting units: (1) protecting the un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introducing a lagging principle in the transfer process, (2) reducing sharing costs by standardiz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3) enhancing awareness of and trust in innovative solutions by centralizing knowledge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2.
王立荣 《现代情报》2007,27(2):201-202,172
企业间合作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共享现有技术知识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论述了影响合作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有效转移的因素,认为在合作关系中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体系,将会提高知识共享程度与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要武  蔡德章 《预测》2008,27(2):32-37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成员以成员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知识共享。成员的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结合成员因素的影响特征分析建立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以课题组的知识共享为例,研究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尹聪慧  余翔  刘珊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89-1396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目前,中国在CCS领域的国际合作普遍,尤其是中国与欧盟的技术合作。在跨国技术合作项目中,知识是否能有效共享关系到整个合作的成败。基于SECI模型,结合中欧NEZC CCS合作项目的实践,文章深入分析了知识共享模式建立的基础和条件,初步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跨国CCS合作项目的知识共享模式旨在促进中外CCS合作项目之间的合作创新与知识创新,同时为其他跨国技术合作项目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大量复杂项目的涌现,寻求外部互补性知识资源开展跨组织项目合作已成为组织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跨组织项目合作中知识共享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博弈模型并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借助仿真软件分析相关因素如何影响博弈结果。研究表明:博弈双方知识储量、知识共享程度、互补知识占比、知识吸收再创造能力、共享协同增效价值、激励系数和违约费用与知识共享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费用、投机收益价值、知识泄露风险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合理范围内的协同增效价值分配系数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分析知识管理理论依据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管理的价值所在,并探讨了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及其实施方略,即建立面向知识活动的沟通与信息网络、建立组织内外的知识传递与合作网络、建立面向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机制、营造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知识链组织间有效的知识共事有利于降低合作成本,实现知识增值,但是收益与成本间的权衡使得知识共享活动和收益受到限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动态演化过程及知识共享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企业能力差异与合作创新动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炜  唐元虎 《预测》2001,20(3):20-23
企业参与合作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机,成本共享和技术共享,合作伙伴间能力的差异对合作动机重要,本文通过一个有知识溢出的两个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比较了自主创新、成本共享、技术共享几种创新方式的均衡结果,得出结论:当企业具有同质的资源和能力时,成本共享是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当企业的能力互补时,技术共享是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9.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其协同效应来源于知识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学习经济效应.知识链组织通过协同识别机制,寻找到合适的企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知识协同过程中,组织之间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等互动过程而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雷子 《现代情报》2013,33(8):30-34
知识共享主体之间的关系缺乏是导致知识共享困境的根源。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化问答平台在知识共享中的4个机制:知识外化机制、资源共建机制、知识协作机制、激励机制,并讨论了对解决知识共享障碍方面的优势,依此提出了更好的构建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