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瑶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2,(11)
美术鉴赏是鼓励学生利用自我视觉感知、已有过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收获审美体验,并深入了解创作意图。高中阶段美术欣赏课融入审美体验,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而定。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充分实现理解美术情境。通过美术作品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文观念。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3.
4.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传换,它更是一种文化转换模式,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归依,主要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的同化,翻译理论应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在初中珠基础上进行结,并且,由于翻译的跨学科性质,我们从包括审美体验在内的美学命题去探讨翻译,无疑有益于加深和拓宽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7)
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活动,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旅游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受。本文在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主流,并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王苏君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6):56-61,69
科学需要体验 ,甚至也需要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可以相互渗透。当代社会 ,由于科学的负面效应对大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阐述并提倡科学与审美的统一、科学体验与审美体验相互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比较深刻地阐释了山岳文化的美学内涵以及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1)对形象、形式美的感受与体验 ;( 2 )对声响、色彩、动态美的欣赏 ;( 3)对人文景观特殊美学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王苏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3):68-72
审美体系与日常体验有密切联系,审美体验以日常体验为基础,并能对日本体验起补偿作用。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可以相互转化。日常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有两个条件:一是自我反思和保持角色距离,二是把要概念具体化,表象化。 相似文献
9.
李慧君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4):22-24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赵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3):130-132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处于一种写实阶段。教师如何在唱游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加强审美趣味培养、构建情趣教育模式等方面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将对学生审美态度与能力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吴建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46-49
“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的基本方式,这种源于《老子》哲学体道方法的审美体验方式具有心灵感受性、新颖独特性、主客共感性及思维想象性等特征。“味”所揭示的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古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因而,在今天,“味”这种审美体验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段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59-62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化现象。对委婉语信息的解读,离不开对其化背景的认识与了解。本试图从禁忌、传统伦理道德、宗教与社会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美学教材呈现的内容滞后、知识老化等诸多不足,较具学术敏感力的王一川教授在充分吸收美学学科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于最近主编了《新编美学教程》这部对全国高校关学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的教材。全书采用了别具一格的编书体例,其中的审美感兴、审美文化部分的精彩阐释是同类教材缺少的,另外简明流畅、雅俗共赏的叙述风格增添了教材阅读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把握好校园文化的定位,以高雅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多种功能,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品格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城市肌体和城区肌体的最微小细胞.社区文化所承载着的时代使命和社区功能,使它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金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孟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5):18-21
基于北京文化建立起来的"京味文学",凝固了城的文化构成与人的文化经验,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心灵故乡,缔结了城与人的精神契约。同时,文学"北京"是关于这个被构建了中心神话的北京的"转喻"",京味文学"在对独特而演进中的"城文化"的描摹中,彰显了北京人的身份认同过程和主体精神构建,并在历时和共时中不断换味。 相似文献
19.
自然的山水孕育着自然的文化.植根于自然的文化无处不浸透着人类原生态的生存意指--食与色.高古苍茫的巴山、秀丽艳冶的汉水孕育出的就是这样的文化.张宣强的<美女晒羞>既展现着这一古朴、苍凉、率真、粗放的文化画卷,同时,他也尽其所能地解读这一图符语码中所潜匿的生存本真. 相似文献